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657634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 在市委、县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组织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借鉴“学教活动的成功经验,以“五争五强(即争创五星级班子强核心,争当创业型干部强素质,争建规范化机制强管理,争学郑培民精神强服务,争创现代化新农村强实力)活动为载体,突出重点,分类建设,整体推进,全面建设“先锋工程”。现将近几年的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行以“两推一选”为核心的村干部选拔机制,选好配强两委班子 1、全面实行“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顺利开展村

2、两委换届选举。“两推一选是指以党员民主推荐、群众推选测评、党内民主选举为主要内容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制度.2001年我们在全县确定了30个支部开展了“两推一选”的试点,在2002年的支部换届时全部推行了“两推一选”。村委会换届我县自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以来,于200年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公推直选;在去年的村委会换届中又全面实践了公推直选的选举办法。在两委换届选举中有3个村实行了“两推一选”,占99。1;33个村进行了公推直选.通过换届,一大批年纪轻、有能力的人进入了村两委会班子,提高了村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我们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领导和指导工作到位。县委专门成立了全县村

3、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指导)小组;实行了常委分片责任制XX县区领导联系乡镇制度;并从人大、组织部和民政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分片指导小组,直接到乡镇和村具体指导。各乡镇实行了乡镇领导联片包村责任制,对“重点村”主要领导亲自挂钩联系。同时,为确保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委从机关部门中抽调了6名骨干力量,组成21个县驻乡镇工作指导组,对村两委的换届选举实行全程跟踪指导。二是按章依法办事到位.在选举前对所有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指导人员和工作人员及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重点学习党章、“一法二办法,确保人人掌握选举工作程序;把好了选民登记关、候选人提名关、资格审查关和选举关,做到法定程序一个

4、不少,应交给选民的权利一点不留,使工作环环相扣.同时,充分发挥了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作用,对村民选举委员会做到既严格要求,又充分信任;既使其发挥核心作用,又确保做到公道正派;既指导到位,又不包办代替.三是两委候选人的素质到位。在支部换届选举中,我们制定了“五有五不准”的任职标准,在村委换届中制定了“四有四不宜”的任职资格条件,并通过各种方式向选民宣传,引导党员和选民真正选好自己的“领头雁”和“当家人”.在确定候选人时乡镇党委和村选举委员会严把政治素质关,对明显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坚决从候选人名单中“拿掉”。从这次换届选举的结果看,一些素质不高、任期内工作业绩较差的支书、主任纷纷落选;在此基础上,一大批

5、比较年轻、有一定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当选为村支书和主任。新一届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的文化结构得到改善,年龄结构更趋合理,村级班子更富有战斗力。如新一届村委会班子职数有所减少,主任和委员总数为074名,比上届减少179名,村委会成员中党员比例达到62%,比上届提高了11个百分点. 2、实行“四个一批”,着力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一是公开竞聘一批村级配套组织及后备干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农村推行公开选拔村干部工作的意见,通过公开岗位、条件、推荐报名、考试考核、组织考察等程序,把靠得住、有本事的人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如在对村会计的选拔中我们实行了任职资格制、任期制和聘任制等“三制”式选拔,共公开选拔

6、村会计341名,村助理会计28名。二是每年公开评议一次村干部。在村干部述职的基础上,公开评议村干部,评议采用两票制方式,一票是全体党员的评议票,一票是村民代表的评议票.五年来在评议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村干部共95人,分别受到了警告、限期改正、劝退、降职、免职和撤职处理.三是公开选派一批村干部.对“三多”(矛盾纠纷多、历史遗留问题多、来信来访多)支部、贫困村等一些无合适人选的“老大难”村,从乡镇机关干部中选派一批干部一到村任职或帮助工作。近三年来从机关下派干部至村任职的有55人次.四是公开精减一批村干部。对村干部进行“三定”,定编制、定职责、定待遇,精减职数、优化结构、明确职责、提高待遇。对村干部

7、职数进行了设置,实行两委干部与各线责任人交叉兼职。落实这一措施后全县村干部总数比98年减少了723人. 3、实施“三推一定,探索党员后备队伍建设新机制。当前村支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不是“有人选不出”,而是“无人可选”,尤其是一些后进薄弱村更为突出。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大力推进村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同时,另一方面十分注重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全县推行了“三推一定”培养发展农村青年党员的工作,即: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要事先通过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群团组织推荐,然后由支部作出决定;同时,在确定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和转正三个环节上都要通过党员和群众的信任度测评。“三推一定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

8、有利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拓展.现在支部换届实行“两推一选”,村委会换届已是公推直选,群众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热情逐步高涨,唯有发展党员还有许多“神秘面纱”,如入党有什么条件,申请书怎么写,交到哪里,入党有哪些程序等,想入党者不是 很清楚.而基层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在入党问题上往往搞“一言谈”,致使农村在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着不民主之处。而推行“三推一定”,有利于把党内规定与群众路线有效地结合起来,哪些人优秀不优秀,哪些人能否入党,群众也有发言权。二是有利于解决农村党支部后继乏人、发展党员“源头缺水”的问题。实行“三推一定”,使大量的优秀青年脱颖而出,大大拓宽了党支部挑选人才的余地,使农村发展党员“源

9、头水活”。三是有利于避免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认识偏差和不正之风。“三推一定”的提出,既有利于提高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党员工作的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也有利于走出发展党员“少数人说了算的”怪圈,克服受宗族、宗派势力的干扰和影响,把发展党员质量“关口前移,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四是有利于消除外出务工优秀青年对待入党的顾虑。现在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很多,其中相当一部分外出务工青年综合素质较好,已初步具备入党条件,但是主动申请入党的人数较少,对待入党普遍有顾虑。一方面顾虑自己难以入党.认为自己长期在外,不能参与完成支部交办的任务,为村里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少,缺乏与家乡党支部和群众的沟通交流,担心党员

10、群众对自己了解不多,党支部对自己在外良好表现不予认同。另一方面担心加入党组织后,党内教育管理与自己的工作发生冲突,党支部的要求任务与自己务工经商发生冲突。实行“三推一定”,可以提高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全体党员和群众对发展党员工作的思想认识,提高广大青年特别是外出务工青年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帮助他们消除入党顾虑,鼓励他们积极自愿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全面实行“三推一定后,拓宽了推荐渠道和选人视野,壮大发展党员“源头,确保发展党员工作的量质并举.199年全县农村共收到入党申请书960份,实行“三推一定”后,去年收到入党申请书均在2120份,其中3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1363人,占6。%;致富能人11

11、30人,占53.3;外出务工青年652人,占30.8;并建立了一支有7人组成的党员后备队伍。 4、狠抓后进薄弱村的整顿,全面提升村级班子整体水平.我县已连续五年实行了县乡领导挂钩联系后进薄弱村制度,每年都要倒排出3个左右的村进行集中整顿。对少数经济落后、矛盾突出、影响面大的“重点村”由县里派工作组蹲点整治,如8年县委派出0名干部到4个贫困村进行为期个月的蹲点扶贫;去年县里又确定了7个经多次整治仍无明显成效的“老大难”村,派工作组进行3个月的集中蹲点整治,围绕“解难题、强班子、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抓好后进村的转化工作,整治工作了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以创建“学习型支部为龙头,狠抓党员干

12、部的教育培训和素质提高 、开展创建学习型支部活动。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县于去年开展了创建农村“学习型支部”活动试点工作,县里选择了个乡镇的个行政村党支部作为试点单位,同时各乡镇也分别确定了一个村先行试点。在创建学习型支部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党员干部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实际效果,在创建“学习型支部活动中,我们注重突出两个字:一是学习内容突出一个“实”字。各村党支部在集中学习时除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新党章外,还对市场经济、农村实用技术、村级管理等方面党员干部急需的基本知识加强了培训,特别是围绕全县经济发展中心,把招商引资知识、效益农业知识作为专题进行讲座,增强党员干部围绕中

13、心开展工作的基本知识要求和大局意识。如新桥乡姜家村安排了4个专题18节课,从与党员、村民代表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农村知识讲起,安排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高山蔬菜种植技术等专题课,吸引了许多村民主动前来听课,收到很好的效果;二是学习形式突出一个“活字.积极运用在“学教”活动中取得的成果,通过典型发言、现身说法、村官说给村官听、能人说给党员听等载体,增强农村工作能力,从而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如新桥乡姜家村开展了“两帮两学活动,即文化程度高的党员、村民代表帮助辅导文化程序低的党员、村民代表学文化、学知识;外请农村科技、法律、政策等方面有专长的人召开集体答辩会,帮助党员、村

14、民代表解惑释疑,加深党员、村民代表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青石镇低铺村则组织开展大辩论,选择村里意见较难统 一、关系村级重大利益的事情,如村集体沙滩转让、拍卖等,以创建活动为契机,提交讨论,以此消除顾虑、化解矛盾、统一思想.天马镇大弄口村开展创建活动中,避免了就学习而学习的方式,将学习活动与土地征用、农村财务、资金双代理等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解决了群众的思想问题,化解了矛盾,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大局意识,增强了创建效果。 2、全面开展“百员千课活动,创新培训载体。针对农村党员在学习教育上存在学习氛围不浓、时间难保证、目的不明确、内容单调、方法单一,部门间形不成合力,乡镇内部职责不明确等问题。县委决定从200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百员千课”教育活动。“百员千课”即百名教员到乡镇和村上千堂党课,县委成立讲师团,由2人组成,每年直接到乡镇为机关党员干部巡回现场讲课;乡镇成立教员队,由200名干部组成,负责到村为党员上辅导课。“百员千课”活动讲课内容主要围绕理想信念、组织纪律、农村法制和农业科技等四个方面。至去年底讲师团和教员队共累计到乡镇机关讲课150次,到村里上课5多次,接受党员群众咨询00多次,为党员上现场示范课70堂。 3、借鉴运用“培训券形式,开展党员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制定三年培训规划,到005年对全县750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