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十世纪中国画画坛国学论文.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657051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二十世纪中国画画坛国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二十世纪中国画画坛国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二十世纪中国画画坛国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二十世纪中国画画坛国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二十世纪中国画画坛国学论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道酬勤二十世纪中国画画坛国学论文二十世纪中国画画坛的国学论文 二十世纪是个西方化倾向与民族性回归矛盾对立的世纪,但西化倾向无疑又占据了统治的地位。但在二十至三十年代,却因一战西人自己的反思而促成国人的反省, 以下就是二十世纪中国画画坛的国学。 一股复兴国学的思潮促成传统绘画的复兴,这股复兴思潮促成国画再度受人关注,文人画重新崛起,国画研究机构与组织大量出现,对中国本位文化、民族性、民族精神,传统绘画本质、特性,中西比拟、民族形式诸问题的学术探讨蔚然成风。这是一段不应被人忘掉的当让国人感奋的历史。 从十九世纪上半叶鸦片战争之后,落后挨打的中国人开始把强大先进的西方当成学习楷模。十九世纪后半叶的

2、洋务运动,民国初年的“五四运动,三十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都是以学习西方科技文化为根本内容。这以后,五十年代的学习苏联,八十年代以后直到二十一世纪初,在“与世界接轨与“全球化口号下的对西方-美国-的再追逐,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差不多一直在崇拜西方的倾向中走到今天。但在这个崇尚西方文化的世纪中,却有一个时段是中国文化人较为普遍地回归民族传统的时段。这就是二十世纪初期的二十、三十年代。这种回归思潮对美术界是有深刻影响的。但时过境迁,人们对这个令人感奋的时段已经有些忘却了。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中国知识界的精英们普遍地倾向对西方科技文化的热情学习,又普遍地对民族文化取剧烈批判与否认的态度。这

3、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其中科技创造对人类自身的伤害,促使西方精英层对科技文化的反思,使写出西方的没落的斯宾格勒们不能不反省西方科技文化对人类的伤害。1918年底,梁启超率领了一个包括张君劢、丁文江在内的半官方的巴黎和会观察团赴欧洲,拜访了包括柏格森在内的一批欧洲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等,他们希望直接向这些欧洲的文化精英们请教。但欧洲人的答复,那么是战争宣布了欧洲文明的破产,他们希望从中国的遗产中获得一种智慧,来纠正自己文明中的缺失。梁启超从1919年3月起,以一系列文章向国人报道了这些欧洲人的观点。在文章中,梁启超把中国人学西方比作沙漠中追逐幻影,而今幻影已

4、经不见, “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这便是当前世界思想的一个转折点 梁启超观点以其思想界领袖的地位及其亲历欧洲的角度,对中国文化界产生了极大的震撼。1920年-1921年,梁潄溟在北京大学及其他地方屡次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进行演讲,亦从洞悉东西文化并进行比拟的角度,更深一步地扞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价值,也有很大的社会影响。 无独有偶,英国大哲学家罗素1920-1921年间亦在中国作巡回演讲,他开始贬低西方的机械论世界观: “彼辈对于吾人之文化绝非无批判之力。有人谓在1914年前,彼辈批判较鲜,惟鉴于此次之大战,觉西方之生活状况,亦必有未能完善之处。然向西方探求智识之兴味仍非常浓厚。而其中年事少者,竟以为过激主义或能供其所需。惟此种期望亦终无实践之日。而彼辈不久当觉悟苟欲自拔,非藉一空前之综合,自创一种救世良方不可。 西方这种自我文化反省的思潮传到中国后,给正在崇拜西方的中国精英层一种警醒。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二十世纪中国画画坛的国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