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6561581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教材内容的广泛性和学习用具材料的多样性,越来越多的学生难以完成美术学习的任务,主要表现在:1、学生自带工具不齐,作业不能按时完成;2、学习习惯不良,作业拖欠现象严重;3、教材涉及面广,学具多且复杂,导致学生经常忘带;4、上课随意走动,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大声说话不守纪律学生较多。 通过教学,每班出现了较多的尖子生,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敏捷、创造能力强且能彰显其个性,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后进生,虽然每次的作业还不理想,但在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及作业上交上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二、教材分析苏少版第9册教材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改的文件为指针和依据,遵循了国

2、内外美术教育从“教师中心”向“学生本位”转化,从“技能性”向“人文性”转化,从“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化,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转化的先进教育理念,努力改变过去教学中过于注重传授学科知识、技能的教材体系结构。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自主性、综合性、多样性与探索性,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内容的时代性、地方性,注重与小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从整体着眼,从局部入手,分步推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本教材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蕴含着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等人文特征,通过

3、欣赏、表现、探索和创造等手段,揭示浓郁的人文精神。它具有丰富综合的艺术审美价值,是对学生进行一般艺术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教育。它不仅能使学生获得艺术审美体验,而且能使学生接纳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化遗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高尚的艺术品味;它不仅能使学生在参与艺术活动中获得愉悦,而且能赋予学生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技术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形成基本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群体意识与认同感;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与人格的完善。 此教材改变了传统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业的形式,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和立体性的课程结构

4、。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生活经验,注意循序渐进和实施的可行性,按低、中、高年级段分设难易程度不同的训练内容,并注意不同年级段的纵向联系。同时,注重了与其他学科、现实社会等方面的横向联系。以提示设疑、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法,展示学习过程,逐步领略造型艺术的精华,掌握其表现手法,陶冶情操,提升品位。 第9册共有24课。本教材教学内容中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以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做一定的调整。三、教学措施1、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程的审美特性,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想象、思考、鉴别、判断

5、,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2、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创造性运用艺术语言,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改变单纯的技巧,技能学习,通过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教学,也重视学生的学习,倡导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教师应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要尊重与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要用统一的规定去束缚

6、学生的手脚,培养学生依靠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与其他学科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6、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的差异性等,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应改变“像不像”等“技能性”的单一化评价标准,体现美术的多样性、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征。在评价中除了要完善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观

7、念与方法,也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7、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理解、运用、表现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合作学习。8、教师应以电视、录像、范画、游戏、故事、音乐、计算机网络等手段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形象感知与想象能力。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9、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本次课改“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强调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努力开发当地的课程资源。因此,本教材在设计时留有20%左右的课时由教师根据本地区、本校师生的实际需要安排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所以美术教学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及时调整、增减和整合教材内容。广泛开发、利用各

8、种教学资源,如各种图片、光盘、摄影资料;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博览会、艺术家工作室;校园环境、社区环境、自然环境等都是开发利用的对象。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内容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有效的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新资源。另外,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之间的学生作品的交流。四、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11、参观和旅游(1课时)22、妙用纸盒(1课时)3、纸盒游戏(1课时)34、奇思妙想(2课时)45、有趣的“服饰”(2课时)56、实物联想(1课时)国庆节放假67、重复的形(1课时) 8、渐变的形(1课时)79、表情丰富的脸一(1课时)10、表情丰富的脸二(1课时)811、变脸(1课时)12、有表情的面具(1课时)912、有表情的面具(1课时) 13、画情绪(1课时)1014、老师和同学一(2课时)1115、老师和同学二(1课时)1216、学学构图(2课时)1317、风景如画一(1课时)18、风景如画二(1课时)1419、山水画(2课时)1520非洲雕刻艺术(2课时)1621、雕萝卜(2课时)1722、船(1课时)23、我设计的船(1课时)1823、我设计的船(1课时)24、梦中的远航(1课时)1924、梦中的远航(1课时) 期末考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