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6561165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砖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砖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砖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砖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砖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砖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砖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砖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问题1:砂浆强度不稳定现象:砂浆强度的波动性较大,匀质性差,其中低强度等级的砂浆特别严重,强度低于设计规定的情况较多。因素分析:(1)影响砂浆强度的重要因素是计量不准确。对砂浆的配合比,多数工地使用体积比,铁铣凭经验计量。由于砂子含水率的变化,可导致砂子体积变化幅度达 1020;水泥密度随工人操作情况而异, 这些都导致配料计量的偏差, 使砂浆强度产生较大的波动。(2)水泥混合砂浆中无机掺合料 (如石灰膏、粘土膏、电石膏及粉煤灰等)的掺量,对砂浆强度影响很大,随着掺量的增长,砂浆和易性越好,但强度减少,如超过规定用量一倍,砂浆强度约减少 40。但施工时往往片面追求

2、良好的和易性,无机掺合料的掺量经常超过规定用量,因而减少了砂浆的强度。(3)无机掺合料材质不佳,如石灰膏中具有较多的灰渣,或运至现场保管不妥,发生结硬、干燥等情况,使砂浆中具有较多的软弱颗粒,减少了强度。或者在拟定配合比时,用石灰膏、粘土膏试配,而实际施工时却采用于石灰或干粘土,这不仅影响砂浆的抗压强度,并且对砌体抗剪强度非常不利。(4)砂浆搅拌不匀,人工拌合翻拌次数不够,机械搅拌加料顺序颠倒,使无机掺合料未散开,砂浆中具有多量的疙瘩,水泥分布不均匀,影响砂浆的匀质性及和易性。(5)在水泥砂浆中掺加微沫剂(微沫砂浆),由于管理不妥, 微沫剂超过规定掺用量,或微沫剂质量不好,甚至变质,严重地减少

3、了砂浆的强度。(6)砂浆试块的制作、养护方法和强度取值等,没有执行规范的统一标准,致使测定的砂浆强度缺少代表性,产生砂浆强度的混乱。防止措施:(1)砂浆配合比的拟定,应结合现场材质情况进行试配,试配时应采用重量比。在满足砂浆和易性的条件下,控制砂浆强度。如低强度等级砂浆受单方水泥预算用量的限制而不能达成设计规定的强度时,应适当调整水泥预算用量。(2)建立施工计量器具校验、维修、保管制度,以保证计量的准确性。(3)无机掺合料一般为湿料,计量称重比较困难,而其计量误差对砂浆强度影响很大,故应严格控制。 计量时, 应以标准稠度(120mm)为准, 如供应的无机掺合料的稠度小于120mm时,应调成标准

4、稠度,或者进行折算后称重计量,计量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4)施工中,不得随意增长石灰膏、微沫剂的掺量来改善砂浆的和易性。(5)砂浆搅拌加料顺序为:用砂浆搅拌机搅拌应分两次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和所有塑化材料,通过搅拌叶片和砂子搓动,将塑化材料打开(不见疙瘩为止),再投入其余的砂子和所有水泥。用鼓式混凝土搅拌机拌制砂浆,应配备一台抹灰用麻刀机,先将塑化材料搅成稀粥状,再投入搅拌机内搅拌。人工搅拌应有拌灰池,先在池内放水,并将塑化材料打开至不见疙瘩,另在池边干拌水泥和砂子至颜色均匀时, 用铁铣将拌好的水泥砂子均匀撒入池内, 同时用三刺铁扒来回扒动,直至拌合均匀。(7)试块的制作、 养护和抗压强度

5、取值, 应符合规范规定。问题2:砂浆和易性差,沉底结硬现象:(1)砂浆和易性不好,砌筑时铺浆和挤浆都较困难,影响灰缝砂浆的饱满度,同时使砂浆与砖的粘结力减弱。(2)砂浆保水性差,容易产生分层、泌水现象。(3)灰槽中砂浆存放时间过长,最后砂浆沉底结硬,即使加水重新拌和,砂浆强度也会严重减少。因素分析:(1)强度等级低的水泥砂浆由于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和过细的砂子,使砂子颗粒间起润滑作用的胶结材料水泥量减少,因而砂子问的摩擦力较大,砂浆和易性较差,砌筑时,压薄灰缝很费劲。并且,由于砂粒之间缺少足够的胶结材料起悬浮支托作用,砂浆容易产生沉淀和出现表面泛水现象。(2)水泥混合砂浆中掺人的石灰膏等塑化材料

6、质量差,具有较多灰渣、杂物,或因保存不好发生干燥和污染,不能起到改善砂浆和易性的作用。(3)砂浆搅拌时间短,拌和不均匀。(4)拌好的砂浆存放时间过久,或灰槽中的砂浆长时间不清理,使砂浆沉底结硬。(5)拌制砂浆无计划,在规定期间内无法用完,而将剩余砂浆捣碎加水拌和后继续使用。防治措施:(1)低强度等级砂浆应采用水泥混合砂浆,如确有困难,可掺微沫剂或掺水泥用量510的粉煤灰,以达成改善砂浆和易性的目的。(2)水泥混合砂浆中的塑化材料, 应符合实验室试配时的质量规定。 现场的石灰膏、粘土膏等,应在池中妥善保管,防止暴晒、风干结硬,并经常浇水保持湿润。(3)宜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水泥和中砂拌制砂浆。拌制

7、时应严格执行施工配合比,并保证搅拌时间。(4)灰槽中的砂浆, 使用中应经常用铲翻拌、 清底, 并将灰槽内边角处的砂浆刮净,堆于一侧继续使用,或与新拌砂浆混在一起使用。(5)拌制砂浆应有计划性,拌制量应根据砌筑需要来拟定,尽量做到随拌随用、少量储存, 使灰槽中经常有新拌的砂浆。 砂浆的使用时间与砂浆品种、 气温条件等有关,一般气温条件下, 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后3h 和 4h 内用完; 当施工期间气温超过 30时,必须分别在 2h 和 3h 内用完。超过上述时间的多余砂浆,不得再继续使用。问题3:砖缝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结不良现象: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于 80;竖缝出现瞎缝,

8、特别是空心砖墙,常出现较多的透明缝;砌筑清水墙采用大缩口铺灰,缩口缝深度甚至达 20mm 以上,影响砂浆饱满度。砖在砌筑前未浇水湿润,干砖上墙,或铺灰长度过长,致使砂浆与砖粘结不良。因素分析:(1)低强度等级的砂浆,如使用水泥砂浆,因水泥砂浆和易性差,砌筑时挤浆费劲,操作者用大铲或瓦刀铺刮砂浆后,使底灰产生空穴,砂浆不饱满。(2)用干砖砌墙,使砂浆初期脱水而减少强度,且与砖的粘结力下降,而干砖表面的粉屑又起隔离作用,减弱了砖与砂浆层的粘结。(3)用铺浆法砌筑,有时因铺浆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的水分被底砖吸取,使砌上的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4)砌清水墙时,为了省去刮缝工序,采用了大缩口的铺

9、灰方法,使砌体砖缝缩口深度达 20mm 以上,既减少了砂浆饱满度,又增长了勾缝工作量。防治措施:(1)改善砂浆和易性是保证灰缝砂浆饱满度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详见“砂浆和易性差,沉底结硬”的防治措施。(2)改善砌筑方法。不宜采用铺浆法或摆砖砌筑,应推广 “三一砌砖法”,即使用大铲,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的砌筑方法。(3)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 必须控制铺浆的长度, 一般气温情况下不得超过750mm,当施工期间气温超过 30时,不得超过 500mm。(4)严禁用于砖砌墙。砌筑前 12d 应将砖浇湿,使砌筑时烧结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含水率达成 1015;灰砂砖和粉煤灰砖的含水率达成 812。(5)冬期施

10、工时,在正温度条件下也应将砖面适当湿润后再砌筑。负温下施工无法浇砖时,应适当增大砂浆的稠度。对于9 度抗震设防地区,在严冬无法烧砖情况下,不能进行砌筑。问题4:清水墙面游丁走缝现象:大面积的清水墙面常出现丁砖竖缝歪斜、宽窄不匀,丁不压中 (丁砖在下层顺砖上不居中),清水墙窗台部位与窗间墙部位的上下竖缝发生错位、 搬家等, 直接影响到清水墙面的美观。因素分析:(1)砖的长、宽尺寸误差较大,如砖的长为正偏差,宽为负偏差,砌一顺一丁时,竖缝宽度不易掌握,稍不注意就会产生游丁走缝。(2)开始砌墙摆砖时,未考虑窗口位置对砖竖缝的影响,当砌至窗台处分窗口尺寸时,窗的边线不在竖缝位置,使窗间墙的竖缝搬家,上

11、下错位。(3)里脚手砌外清水墙,需经常探身穿看外墙面的竖缝垂直度,砌至一定高度后,穿看墙缝不太方便,容易产生误差,稍有疏忽就会出现游丁走缝。防治措施:(1)砌筑清水墙,应选取边角整齐、色泽均匀的砖。(2)砌清水墙前应进行统一摆底,并先对现场砖的尺寸进行实测,以便拟定组砌方法和调整竖缝宽度。(3)摆底时应将窗口位置引出,使砖的竖缝尽量与窗口边线相齐,如安排不开,可适当移动窗口位置(一般不大于 20mm)。当窗口宽度不符合砖的模数(如 18m 宽)时,应将七分头砖留在窗口下部的中央,以保持窗间墙处上下竖缝不错位。(4)游丁走缝重要是丁砖游动所引起,因此在砌筑时,必须强调丁压中,即丁砖的中线与下层顺

12、砖的中线重合。(5)在砌大面积清水墙(如山墙)时,在开始砌的几层砖中,沿墙角lm 处,用线坠吊一次竖缝的垂直度,至少保持一步架高度有准确的垂直度。(6)沿墙面每隔一定间距,在竖缝处弹墨线,墨线用经纬仪或线坠引测。当砌至一定高度(一步架或一层墙)后,将墨线向上引伸,以作为控制游丁走缝的基准。问题5:“螺丝”墙现象:砌完一个层高的墙体时,同一砖层的标高差一皮砖的厚度,不能交圈。因素分析:砌筑时, 没有按皮数杆控制砖的层数。 每当砌至基础顶面和在预制混凝土楼板上接砌砖墙时,由于标高偏差大,皮数杆往往不能与砖层吻合,需要在砌筑中用灰缝厚度逐步调整。假如砌同一层砖时,误将负偏差标高当作正偏差,砌砖时反而

13、压薄灰缝,在砌至层高赶上皮数杆时,与相邻位置的砖墙正好差一皮砖,形成“螺丝”墙。防治措施:(1)砌墙前应先测定所砌部位基面标高误差,通过调整灰缝厚度,调整墙体标高。(2)调整同一墙面标高误差时,可采用提(或压)缝的办法,砌筑时应注意灰缝均匀,标高误差应分派在一步架的各层砖缝中,逐层调整。(3)挂线两端应互相呼应,注意同一条平线所砌砖的层数是否与皮数杆上的砖层数相符。(4)当内外墙有高差,砖层数不好对照时,应以窗台为界由上向下倒清砖层数。当砌至一定高度时,可检查与相邻墙体水平线的平行度,以便及时发现标高误差。(5)在墙体一步架砌完前,应进行抄平弹半米线,用半米线向上引尺检查标高误差,墙体基面的标

14、高误差,应在一步架内调整完毕。问题6:清水墙面水平缝不直,墙面凹凸不平现象:同一条水平缝宽度不一致,个别砖层冒线砌筑;水平缝下垂;墙体中部(两步脚手架交接处)凹凸不平。因素分析:(1)由于砖在制坯和晾干过程中,底条面因受压墩厚了一些,形成砖的两个条面大小不等,厚度约差 23mm。砌砖时,如若大小条面随意跟线,必然使灰缝宽度不一致,个别砖大条面偏大较多,不易将灰缝砂浆压薄,因而出现冒线砌筑。(2)所砌的墙体长度超过 20m,拉线不紧,挂线产生下垂,跟线砌筑后,灰缝就会出现下垂现象。(3)搭脚手排木直接压墙,使接砌墙体出现“捞活”(砌脚手板以下部位);挂立线时没有从下步脚手架墙面向上引伸,使墙体在

15、两步架交接处,出现凹凸不平、水平灰缝不直等现象。(4)由于第一步架墙体出现垂直偏差,接砌第二步架时进行了调整,因而在两步架交接处出现凹凸不平。防治措施:(1)砌砖应采用小面跟线,因一般砖的小面楞角裁口整齐,表面洁净。用小面跟线不仅能使灰缝均匀,并且可提高砌筑效率。(2)挂线长度超长(1520m)时,应加腰线。腰线砖探出墙面3040mm,将挂线搭在砖面上,由角端检查挂线的平直度,用腰线砖的灰缝厚度调平。(3)墙体砌至脚手架排木搭设部位时,预留脚手眼,并继续砌至高出脚手板面一层砖,以 7肖灭“捞活”。挂立线应由下面一步架墙面引伸,立线延至下部墙面至少 05m。挂立线吊直后,拉紧平线,用线坠吊平线和立线,当线坠与平线、立线相重,即“三线归一”时,则可认为立线对的无误。问题7:清水墙面勾缝不符合规定现象:清水墙面勾缝深浅不一致,竖缝不实,十字缝搭接不平,墙缝内残浆未扫净,墙面被砂浆严重污染;脚手眼处堵塞不严、不平,留有永久痕迹(堵孔砖与原墙面色泽不一致);勾缝砂浆开裂、脱落。因素分析:(1)清水墙面勾缝前未经开缝, 刮缝深度不够或用大缩口缝砌砖, 使勾缝砂浆不平,深浅不一致。竖缝挤浆不严,勾缝砂浆悬空末与缝内底灰接触,与平缝十字搭接不平,容易开裂、脱落。(2)脚手眼堵塞不严,补缝砂浆不饱满。堵孔砖与原墙面的砖色泽不一致,在脚手眼处留下永久痕迹。(3)勾缝前对墙面浇水润湿限度不够,使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