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十一五奶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6559795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19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十一五奶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重庆市十一五奶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重庆市十一五奶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重庆市十一五奶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重庆市十一五奶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十一五奶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十一五奶业发展规划.doc(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十一五奶业发展规划(20232023年)编制单位:重 庆 市 农 业 局 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二月编制单位:重庆市农业局主持单位:重庆市农业局畜牧处主编单位: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参与单位:重庆市天友乳业有限公司 重庆市三高乳业有限公司 重庆市海浪乳业有限公司总负责人:薛继春 重庆市农业局畜牧处处长 吕祖德 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规划主持人:李晓波 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高级经济师 罗 健 重庆市农业局畜牧处规划参与人员:王 健 重庆市农业局 副局长薛继春 重庆市农业局畜牧处 处长范守君 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书记 研究员王千六 重庆市天友乳业有限公司 博士盛 勇 重庆市三高乳业

2、有限公司 总经理李晓波 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高级经济师凌 虹 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高级畜牧师专家征询组:李跃民 西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 专家左福员 西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 专家曾子健 西南农业大学 市政府参事王永康 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研究员摘要一、重庆奶业的基本情况几现状二、重庆奶业发展的可行性一、 依据(一)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二)国家关于三峡库区草食动物的发展规划;(三)西部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的有关方针政策及发展规划; (四)重庆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五)重庆市岩溶地区草地保护与建设规划;三、总体规划方案四、投资及效益五、实行环节第一章 重庆奶业发展现状与

3、问题第一节 重庆奶业的现状一、奶牛生产(一)、规模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奶业有较快发展,1992年存栏奶牛达2.1万头,产牛奶5.51万吨,约1978年的7倍。之后出现连续6年负增长,1998年全市存栏奶牛仅0.97万头,牛奶产量4.09万吨,2023年存栏奶牛1.60万头,牛奶产量恢复为5.60万吨。之后增长加快,2023年存栏奶牛2.45万头,其中成母牛1.88万头,牛奶产量9万吨。与此同时,全国存栏奶牛和牛奶产量仅在1993年出现1年滑坡,1999年起则连续几年呈两位百分数增长。1992年和2023年我市存栏奶牛和牛奶产量,分别占全国同期的0.71%和1.09%、0.34%和0.52%。(二

4、)、分布具有鲜明城郊奶业经济特点的重庆奶业,其奶牛重要集中于重庆主城的江北区、渝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铜梁县、巴南区,2023年拥有奶牛19553头,占全市奶牛的76.4%,生产牛奶66881吨,占全市牛奶产量的78.81%。(三)、生产力水平重庆奶牛饲养以农户分散饲养为主,户饲养规模多在310头之间,规模以上饲养的奶牛社区3个,奶牛饲养的规模效益并不显著。受奶牛饲养特性影响,我市农民饲养奶牛的管理水平较低,奶牛系谱记录不清,血缘混杂,奶牛单产水平较低,挤奶手段原始,与发达地区相距甚远。二、乳品加工与销售目前全市投产的乳品加工厂7座,3个龙头公司,加工能力500吨,形成牛奶销售网点

5、7838个,网点遍布我市的重要生活区及全市大部分县城。产品有巴氏及超高温消毒奶、酸奶、全脂奶粉、配方奶粉及奶饮料等。2023年生产各类乳制品11.4万吨,比上年增长16.6%。加工使用原料奶约8万吨,日均解决鲜奶量为220吨,仅达投产厂设计能力的44%。引进原料奶粉折合鲜奶量3万吨;产值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实现利润2700万元。三、消费水平根据西部乳业发布的记录数据,2023年重庆城乡居民人均牛奶消费31公斤,全市牛奶消费22万吨(全市城乡人口700万计算),全市人均牛奶消费7公斤,与全国人均10.9Kg尚有差距,与北京、上海则差距更大。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一、结识局限性,定位不准,寻求

6、政策扶持难。许多人认为,重庆乳制品供应充足,奶业发展与否无关大局,导致对奶业极不重视。近十年来,政府通过主管单位或奶业管理系统投资在奶业发展上的资金很少。奶业管理部门制定的奶业发展战略、规划,未得到领导的足够重视,难以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二、奶牛基地建设布局难以适应重庆奶业的发展需要。1、城市化进程客观上导致基地建设的反复投资。长期以来,为了方便农民牛奶交售,及时加工并供应市民,我市奶牛基地重要布局于重庆主城的江北区、渝北区、沙坪坝区等地。受城市发展的影响,各级政府及公司不得不每隔35年,重新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新的奶牛基地。如此反复投资,不仅导致我市资源的巨大浪费,客观上也制约了奶

7、农扩大其饲养规模、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使基地产业化、规模化建设严重受阻。从目前我市城市发展的态势看,现有重要基地可以保存的奶牛规模在1万头左右,新的奶牛基地,需要向渝西、三峡库区大规模转移,但是由于政策、资金、技术等因素,进展状况不够抱负。2、基地布局没有与饲草种植开发有效结合。奶牛是需要大量消耗饲草资源的畜种。而目前的奶牛基地布局,都在草地资源稀少的高成本地区,能用于奶牛饲草种植的土地不多,难以保证奶牛生产的需要。农民饲养奶牛不得不使用田边地角的野草,很难保障奶牛生产的正常进行,发挥其固有的高经济性能。三、饲养分散、管理水平低、难以生产高品质乳制品。重庆奶牛饲养以农户分散饲养为主,规模多在

8、310头之间,奶牛社区仅4个。同时,全市3000余奶牛饲养户,分散于近郊所有地区及远郊县城附近,既不利于管理,也不便于对其进行技术指导,推广先进技术,多数奶农饲养奶牛随意性强,管理粗放。生产方式的落后,导致我市奶源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奶牛的结核病等传染病难以有效杜绝;乳房炎等奶牛疾病发病率高,抗生素使用过烂;农民根据自有资源配置的奶牛饲料,导致原料奶营养成分波动性大。这种饲养方式生产的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要。本地公司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不得不使用外地奶。记录显示:2023年我市使用外地奶3万吨,比上年增长42.7%。假如不改变重庆奶牛分散饲养模式,这种差距将进一步扩大,重庆奶牛存栏下滑的趋

9、势加剧,奶业发展的基础也必将动摇。四、品种退化严重在国营、集体农场相继退出奶牛生产领域后的2023来,主导我市奶业发展的农户饲养的奶牛基本上是外购的,基本上没有完整的奶牛系谱记录。由于本地公牛整体品质不高,农民饲养的奶牛血缘混杂,导致全市奶牛品质整体大幅下降,奶牛单产由1993年的5742公斤/头下降为2023年的4500公斤/头,较京、津、沪地区70008000公斤/头,差距巨大。奶牛单产水平的下降,直接导致生产成本过高。2023中国奶业记录年鉴的资料表白,2023年我市原料奶的生产成本1.65元/公斤,居全国前列,高于最低水平0.62元/公斤。牛奶收购价同期保持在2.00元/公斤,高于全国

10、最低收购价0.80元/公斤以上。生产成本、收购价格过高,导致重庆乳制品缺少足够的市场竞争能力。五、奶牛医、配、喂服务体系落后尽管我市各级都有完备畜牧技术体系,有大量畜牧技术人员,但真正为农民进行医、配、喂技术服务的人员奇缺,重庆重要11个奶牛基地乡镇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技术人员,生产中的技术服务人员基本上来自我市国营农场遗留下来的技术人员及其由他们“传帮带”培养的低档服务人员,服务方向多为配种、治病低档服务,缺少对奶农进行饲养管理的指导及服务。市、区县及镇乡的服务体系对奶业生产的奉献不大。六、乳品加工公司规模不大、产品雷同、市场开拓不够我市乳品公司大多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不高。同时竞争过于集中,缺少

11、错位,互相模仿能力过强,比较性优势不突出。许多公司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主销产品没有变化,有的公司50%甚至更高比例的销售额就集中在几个产品上,发展战略雷同,直接导致产品同质化,导致细分市场的“塞车”和枯竭。市场开拓的重心多集中于主城区,对郊县城乡及市外开拓力度不够。致使地产乳制品由2023年9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下降到2023年的局限性50%。七、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滞后与发达国家及省市相比,重庆在保证奶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设施方面比较落后,大多数公司在原料奶收购时做简朴的质量检测。同时,重庆市牛奶质量监督检查站设备配制较差,难以承担全市大量的检测任务,保证鲜奶的质量。第二章 发展重庆奶业的必要性与可行

12、性一、发展重庆奶业必要性(一)、发展重庆奶业是市民奶类消费增长的需要牛奶是营养丰富、全面的食品。随着生活的提高,人们对奶类制品消费快速增长。2023年人均奶类消费量全国10.9kg,而重庆2023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仅7kg低于全国人均消费奶量、世界年人均消费奶类100Kg和发达国家人均消费奶类300Kg相比。因此,加快我市奶业发展,满足市场需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二)、是尽快调整我市农业结构2023年来,重庆及全国乳制品工业产值、利税年均增长30%以上,奶业在未来2023还将维持20%以上的发展速度。这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行业,可以迅速改变重庆农业结构,优化土地运用方式和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3、(三)、有助于促进发展草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重庆市位于三峡库区,90%以上幅员面积为丘陵山地,水土流失严重,年入江泥沙量达1.4亿吨,占长江上游入江泥沙量的26%。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实行,大力发展奶牛、肉牛、羊等草食牲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是遏制本地自然灾害,实现可连续发展的需要;并且对保障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营和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至对全国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特别重大意义。(四)、有助于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地方经济发展奶业是横跨一、二、三产业的大产业,奶业可促进种植业发展,加快牧草饲料作物、粮食和农作物秸杆转化增值;奶和肉等又可进入加工环节,乳品加工即可增值2倍以上;

14、还可带动饲料、兽药、运送、商贸、餐饮、信息甚至旅游观光等二、三产业发展,而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同时又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农业内部优势产业转移和向二、三产业转移,并加速城乡化进程。(五)、发展奶牛可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大宗饲养的动物中,奶牛的经济效益最高,同样的投入,他的产出是肉牛的2倍,是猪的3倍。因此现代化国家大都把奶业发展作为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其牛奶产值占现代农业国家农业产值的第一位,占20%以上,牛奶和牛肉两项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乳品工业产值在食品工业中居第一位,几乎占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的一半。因此大力发展奶业产业,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二、发展重庆奶业可行性(一

15、)、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目前重庆有从事奶业生产培养了2万余个纯熟的生产工人,2023余个加工技术工人及经营管理人员,储备了上百人的奶牛技术服务人员。库区移民、西部退耕还林计划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使重庆农村出现500万以上的剩余劳动力。(二)、有一定的奶牛基础重庆饲养奶牛的历史长达70年,目前有奶牛24500头。在现有牛群的基础上,通过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适当引进良种奶牛,可基本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三)、有较完善的加工体系、销售网络目前全市投产的乳品加工厂8座,加工能力500吨,具有地区性地位的乳品公司1个。正在启动的乳制品加工项目有 “天友”四厂和 “三高”奶酪工程,十一.五末生产能力达成30万吨,形成以“天友”液态鲜乳制品为主导,“三高”乳饮料、“海浪”保健乳为辅的多元化结构。届时,重庆乳制品加工的能力与水平,在西南地区都具有较大优势。同时,现在重庆乳制品的销售网点有8000余个,覆盖的区域有重庆所有区县(市),以及云、贵、川和湖南、湖北等地的重要大中城市。网络体系基本健全,冷链系统基本符合产品发展的需要。(四)、有较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