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集中汇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6552838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次集中汇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二次集中汇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二次集中汇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二次集中汇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次集中汇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次集中汇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研读文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然后在班上交流学习所得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阅读活动是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处理、创造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展研究性阅读,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探求未知事物的能力,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有助于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某些不足,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形

2、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阅读呢?笔者认为,其课堂组织形式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基本教学过程如下:一、确立阅读目标研究性阅读是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并广泛地联系相关信息,从中筛选、处理信息,以便实现阅读目的。因此,明确阅读目的,为阅读活动定向是研究性阅读的首要任务。二、初读感知这是研究性阅读活动的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熟悉内容,为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作准备,为深人探究教材打下基础。三、提出问题在阅读目的的引导下,通过初步感知课文,提出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研究性阅读,是和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的,因

3、此,我们提倡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同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的问题。当然,在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问题。开始时可以由教师提问,由学生阅读、研究和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研读称象一课时,开始先出示大象图,指导学生观察,并简要介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为提出称象问题作铺垫。随后引出问题:象到底有多重了这么大的象该怎样称?官员们和曹冲分别想出了怎样的称象的办法?两种办法哪一种好?为什么?曹冲为什么能想出这个称象的办法?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称象?前面的几个问题是引导学生阅读、研究课文,后面的两个问题则是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从而把学生带人了一个

4、新的思考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教学要逐渐过渡到在教师启发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阶段。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标志。例如,在教学生学习葡萄沟一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提出问题:(l)紧扣课题提问;(2)紧扣中心提问;(3)紧扣课文重点内容提问;(4)紧扣文章写作思路提问。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葡萄沟在哪里2课文中说它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课文从哪几方面写葡萄沟的葡萄多?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等等。有了问题就可以促使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这就会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人研究。四、收集处理信息研究性阅读把阅读材料看成一个信息集,通过识码、

5、解码、编码达到对它的有效理解与把握。因此,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和提出的问题,独立自主地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也就是过滤次要信息,筛选主要信息,压缩有用信息,使无序信息条理化、隐性信息显性化,把信息原码重新组合加工,衍生出新的信息。所收集的信息,既包括已学习过的课文,又要注意向课外扩展。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指导探究的途径,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研读。阅读是读者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要关注的是语言表达了什么信息、哪些信息,什么是重点信息,如何阐述、扩充关键信息

6、等等。教师的这些指导是帮助学生了解进一步收集信息的大方向,通过宽泛收集信息与初步的加工,帮助各学习小组明确进一步的学习视角与主题,这个主题的选择源自于学生的特定兴趣与感受。例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由于学生对抗美援朝了解甚少,因而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或者网络上收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各种途径(图书、报纸、网络)寻找相关信息。喜欢武器的同学就留意收集战争武器的资料,找到了许多当时的大炮、步枪、飞机的资料;喜欢战争场面的学生就收集著名战役的资料;崇拜英雄的学生找来了重要人物彭德怀等人物传记,阅读了勇士黄继光的英雄故事;还

7、有的学生收集了战争的真实照片和具体数据等等这就是信息的初步收集、筛选过程。这一过程的展开可以贯穿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不同的时段与不同的类型的活动之中。五、归纳整理,阅读理解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各自收集的资料加以归类。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整理、归类信息的一般能力在提取素材本质属性的过程中,提供了发展学习者抽象、逻辑推理等能力的可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反映,随机地创设情境,具体地帮助学生发展上述一般能力;通过对各类素材本质属性的提取,帮助学习者把握各类信息内容的要素,从而较为深人地理解拓展原阅读范文所包含的意义。这一过程是信息的具体加工过程例如,在马背上的

8、小红军一文阅读教学后,我们开展以“二万五千里长征”为方向的拓展阅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有的依据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因、发展和结束这一时间线索进行整理,也有的从人物、事物、自然地貌等角度进行归类。师生最后得出这样的看法:就社会事件的资料进行整理,至少可以依据以上两个线索进行归类。通过归类,学生学会了从图片、数据等具体资料中对马背上的小红军这篇课文所包含的意义加以印证六、切磋分析,解决问题研究性阅读的最佳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研究学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研究问题)小组在研究问题过程中,互相切磋,讨论启发,促进发现,从而提高了阅读效能。学生正是在切磋、研讨中发现规则、定_义,明白了

9、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了“诸葛亮为什么能借箭成功”的问题,具体讨论如下:学生A:诸葛亮之所以成功,我看是因为他知晓天文地理。他能预测这天有雾,并且顺风顺水,说明他学识渊博。学生B:我认为这件事的成功最重要的是他善于了解人。第一,他知道鲁肃是一个正直老实、顾全大局的人,所以找鲁肃帮助,做好借箭的准备工作,不让周瑜知道。第二他了解周瑜气量小,妒忌心强,便立下了军令状,使周瑜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这反而有利于“借箭”、第三,他晓得曹操是多疑的人,雾天不敢出击,所以最后才能顺利驾船回营。学生C:我补充一点,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有胆识,他明知周瑜陷害他,但为

10、顾全大局,最后有把握地答应“造箭”。说明了他不但有才能,有学识,而且有非凡的勇气学生正是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习内容不断丰富,逐渐解决了问题并得出结论:诸葛亮成功造箭”是因为他知天文、晓人心、有胆略可见,教师把自己的心得、另11人的探究成果教给学生,这是讲授;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体会、自己寻找答案和解决疑难问题,这是发现。研读发现可以是师生在交流中促成的点滴积累的发现,也可以是一段时间的独立学习后的系统总结。七、交流评价,深化认识学生把独立研读的发现,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汇集整理研究所得的观点和结论,然后再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研究成果,其他同学则补充、反驳、完善,最后师生共同评价例如,开始学习课文

11、忆铁人时,学生对王进喜的理解相当模糊,“王进喜那种精神很高尚,但是在印象中离我们很遥远”。通过研读课文,学生找寻有关资料,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一组学生从王进喜对工人孩子的关心中感受到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自己情感的人;另一组学生将王进喜带头跳进水泥池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认为王进喜是一名对党忠诚、对工作极其负责、不怕死的人。这些细节一下子拉近了王进喜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脑海中的王进喜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这对正确理解人物形象起了很大作用。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学生展示各自的认识与看法,不同视角观点之间的相互砒砺与补充,使学生完善、加深了对阅读材料的认识这一阶段是信息的深度加工阶段.总之,通过研究性阅读,学生不但熟悉和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写作特色,对某一问题进行了深人的研讨,并有所发现,而且学会了收集、分析、综合的研读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这样就摆脱了传统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传授的“权威”,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的局面。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整个研读、发现、交流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创造的过程、自我超越的过程。每一次学习,都伴随着兴趣的提高、信心的增强,使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