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6533253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襄阳区黄集镇中心学校 余玉玲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2、读中品、品中读。用反复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品味富有想象和激情的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情感和内涵。3、诗中洋溢着一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洪流,其中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祖国大地苦难的哀痛,对解放区热情的赞颂都溢于言表,深切动人,要引导学生体会并激发其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教学难点:感同深受地体会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点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CAI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提到载望舒,我们

2、自然想到的是书写着温婉惆怅诗句的“雨巷诗人,抗日战争的炮火震动了诗人的心灵,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诗人戴望舒也走出了惆怅的丛林和寂寥的雨巷,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命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衷心关注和真诚的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我用残损的手掌二、朗读感受1、听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感受2、学生激情朗读两遍,读后请告诉大家: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或者,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读后交流。预设:(1)最想问的问题:对策:穿插背景介绍(见课件)(2)“那辽远的一角”指什么地方?明确:指的是没有被侵略军蹂躏的解放区。(2)最深刻的感受可提示学生

3、用“读了这首诗,我 ”的句式说话三、品味语言到底是哪些诗句带给我们如此强烈的感受?1、学生再读本诗,细细搜寻这些诗句,找到画出,轻轻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2、交流“最让我心动的是 并阐述自己的理解。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适时点拨。3、看看下面的诗句漏掉了什么?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哪一处不能漏掉呢?(课件显示:这一角变成灰烬,那一角是血和泥;这一片湖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账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学生找出不同,屏幕显示正确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已”“只”“该”“( )”的作用。然后让学生读一读,并把各种理解读出来,(指导学生读、个读、齐读)4、接下

4、来,诗人用他“残损的手掌”摸索到了祖国土地的哪些地方的哪些事物?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学习第914行学生读诗、明确。师点拨:“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有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诗人的内心充满溢着切肤的亡国之痛。但是诗人的感情又不是直接明白地说出来,而是寄托在一个鲜明的形象上,这就是诗歌“用形象说话的特点”。5、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残缺的土地,表达着深深的忧愤,可那“辽远的一角”却依然“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又使诗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深情地赞颂解放区是“永恒的中国”学习1726行(1)“轻抚”是指一个怎样的动作?请学生各自表演一下,你“轻抚”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滋味?能做个比喻吗

5、?(2)“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是两个一向被人称道的句子,为什么?(3)“运用手掌”“运”换成“用”行不行?诗人都把什么“运”在了手掌?(4)“贴在上面”“贴”是怎样的动作?读一读,体会;大家觉得这一贴,贴出了什么意味?(5)第23行“太阳”“春”两个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6)怎样读“永恒的中国”?(指导学生读;先个读,再齐读)6、小结:1942年,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解放区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但是在侵略者黑暗潮湿的地牢里,却响彻着如此健康明亮的歌唱!这是一颗不屈的灵魂,这是多么可贵的民族精神!四、探究写法1、有两行诗总领全诗,是哪两行?2、作者感情的变化,具体体现在诗中一些起修饰作

6、用的词语上,这些词语有些是消极、冷色调的,有些是积极、暖色调的,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学生边读边画,进而分析全班交流。、明确。五、收束本课在时代潮流的感召下,诗人戴望舒终于走出了惆怅的丛林和寂寥的雨巷,一次次充满了韧劲和豪情地哥唱,(师读狱中题壁屏幕显示)六、布置作业。1、背诵本诗 2、课后练习三板书设计:凄楚忧愤沦陷区:灰烬、血、泥对 比我用 摸残 损的 索 热切期盼手戴望舒解放区:温暖、明朗、坚固、蓬勃掌中国石拱桥教案黄集镇中心心学校 王雁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都是说明文,学习时要注意说明文的特点。中国石拱桥先从“久、美

7、、坚”三个方面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然后又介绍了赵州桥、卢沟桥,采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揭示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还着重说明了两座桥各自的特点,以此表现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2、学习阅读说明文。能力目标:1、了解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学习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2、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敬佩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2、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教学难点:以州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

8、点,理清说明顺序,探究说明技巧。突破方法:品读写赵州桥、卢沟桥的语段,找出两座桥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说明顺序。教学方法:1、信息筛选法:学生能扣住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抓住关键性语句,筛选重要信息。2、分类整理法、合作探究法:学生能根据表格提示,合作探究作者对两座桥的说明技巧。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桥,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这样风趣地解释了“桥”他说: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组“放大了的板凳”,同学们仔细观察,并能选择其中一幅,说说它的特点。(多媒体展示一组桥的图片,有梁桥、吊桥、拱桥)。生观察、交流。设疑:作为我国传统桥梁的三大基本形式之一的石拱桥具有

9、哪些特点?(展示及作者)2、简介作者。(1)请生结合下注释(1)了解作者,并齐读。(2)教师补充。3、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用途及文体特征。(1)请重根据平时积累,介绍说明文的使用场合和目的。(2)总结说明文文体特征(课件展示):二、整体感知1、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作标记,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从文中获得的主要知识。2、说一说,你认为本文应该掌握的生字新词有哪些?(生答后,师强调几个重点词,并展示)3、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从文中获得的主要知识。4、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体现本文的说明文对象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征的语句。(生谈后教师总结并展示朗读)。三、局部探究。1、找出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段落,看看赵州桥、

10、卢沟桥是怎样的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展示赵州桥、卢沟桥图片。学生根据教师引导,自主学习,找出作者对两座桥说明的共同之处,把握两座桥的特征。小组合作探究后交流。(教师以表格形式展示)。2、掌握说明顺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结构。教师展示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简单指导。3、揣摩语言,掌握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设疑:学习说明文,我们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引导学生明确:掌握说明文的方法,学习说明文的语言)生谈常见的说明方法,并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谈谈其作用。小组合作探究。(重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习写法,并朗读课文语句)四、质疑解疑1、质疑:“学贵有疑”对于本文,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吗?交流、解疑。2、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学习说明文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五、迁移练习用简洁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物品。提示:如一支钢笔、 一把小刀、一个文具盒、一只玩具熊、一件衣服、一展台灯要求:1、语言简洁、准确。2、能表现说明对象的特征。3、运用两种以上的说明方法。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优久赵州桥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原因 桥梁发展史由一卢沟桥 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