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直升机显示控制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6497481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山直升机显示控制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唐山直升机显示控制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唐山直升机显示控制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唐山直升机显示控制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唐山直升机显示控制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山直升机显示控制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山直升机显示控制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山直升机显示控制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xx 有限责任公司报告说明2016年1月 1日颁发的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要求“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 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再次加 速,国防和军队改革对武器装备的新增需求及升级换代需求加大,军 用直升机数量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43600.74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4996.37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0.27%;建设期利息 486.59 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 1.12%;流动资金 8117.78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8.62%。项目正常运

2、营每年营业收入 972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75014.47 万元,净利润 16260.39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30.41%,财 务净现值 31327.98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4.70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 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经分析,本期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相关政策,项目建设及投产的各 项指标均表现较好,财务评价的各项指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项目 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好,因此,项目投资建设各项评价均可行。 建议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好成本,制定好项目的详细规划及资金使用 计划,加强项目建设期的建设管理及项目运营期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加强产品生产的现金流

3、管理,确保企业现金流充足,同时保证各产业链及各工序之间的衔接,控制产品的次品率,赢得市场和打造企业良 好发展的局面。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 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 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 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目录第一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 6一、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 6二、航电综合显控设备的用途 7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 9一、航电综合显控设备的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9二、航电综合显控设备的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2第三章 运营管理 16一、公司经营宗旨 16二、公司的

4、目标、主要职责 16三、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17四、财务会计制度 21第四章 发展规划分析 24一、 公司发展规划 24二、 保障措施 25第五章 原辅材料供应、成品管理 28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 28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 28第六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29一、 项目进度安排 29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30第七章 经济效益分析 31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 31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31三、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35四、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38五、偿债能力分析 38六、经济评价结论 40第八章 风险评估分析 41一、 项目风险分析 41二、 项目风险对策 43第九

5、章 招投标方案 46一、 项目招标依据 46二、 项目招标范围 46三、招标要求 46四、招标组织方式 47五、招标信息发布 48第十章 项目综合评价 50第一章项目投资背景分析一、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由于行业的特殊属性及其特殊的地位,航空工业集团作为我国军 用航空飞行器的国内唯一生产商,承担了相当于军机原始生产商的角 色,加之其设计、研发、组装、定型、保障等一体化的生产模式,使 其在军机配套市场占据技术优势、渠道优势与客户优势。同时由于军 机的特殊性,国防建设的要求我国军机飞机制造商具备完整的飞机生 产能力。所以航空工业集团下属相关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了完整 的飞机产业链的供应体系。在

6、我国军用航空器机载设备领域,航空工 业集团下属相关单位无论在整机制造还是机载设备研制领域,均具有 相当的优势。但随着我国国防配套体系改革的不断推进,竞争性采购 已经是国防采购的一个主要改革方向。一批第三方民营企业,凭借自 身的技术积累与体系建设,进入军机的配套保障市场,逐渐成为我国 军机配套保障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军工电子行业进入壁垒较高,行 业外潜在竞争对手较难进入,行业市场化程度较低,主要是因为:严 格的科研生产许可审查条件和审查流程对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资质 壁垒;由于涉及技术领域的尖端性和广泛性、产品定型程序的复杂性、 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严格性,行业对拟进入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军工企

7、业对配套商的选择有一整套缜密的认证程序,配套厂商通过其 认证并进入其合格供应商名录有一定的难度,形成了市场壁垒;军品 前期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大、研发风险高,而营业收入较少,对新 进入企业有较高的资金壁垒。此外,主机厂主要根据军方订单生产, 生产和销售都具有很强的计划性特征,各级配套商依据上级单位的计 划生产和销售,同样具有很强的计划性,产品销售价格受市场供求关 系波动的影响较小,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二、航电综合显控设备的用途现代信息化、超视距战争中,各作战平台需要共享、整合战场各 维度作战信息,驾驶舱是所有信息汇聚点,大量外部信息,如指挥员 命令、敌机方位、来袭导弹警告灯,和内部信息,如发动

8、机转速、载 油量、各系统工作状态等纷繁复杂。飞行员需要在复杂的作战环境中 和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准确接收并处理大量信息。为保证飞机的作战 效能,减轻飞行员的工作负担,最大程度上使飞行员从操纵者变为管 理者和决策者,需要将大量数据筛选、分类、挑选出当前最重要、最 迫切需要处理的信息呈现给飞行员,必须有一套具有判断、推理能力 的系统帮助完成,航电综合显控系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人机界面是实现驾驶员与飞机之间信息交互的重要手段,包括座 舱内的显示与控制设备,其必须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综合处理能力、 简单而明了的信息反馈能力,以及友好而高效的人机交互界面。现代 航电显控设备不仅能提供满足人机工效的控制

9、显示画面,而且通过图 像增强和视觉增强技术,提升飞机起降标准,确保在恶劣气候条件下 飞行的安全性。新一代玻璃座舱概念的运用将大大提高人机工效,减 轻驾驶员的工作负担,提高飞行安全性。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航电综合显控设备的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20 世纪以来,飞机显控设备的发展经历了六代,分别是简单机械 式仪表、电气仪表、机电伺服仪表、机电式综合仪表、电子显示仪表、 综合电子显控系统。简单机械式仪表阶段是仪表的初创时期,多数仪 表为单个整体直读式结构,也称为直读式仪表。即传感器和指示器组 装在一起的单一参数测量仪表。表内敏感元件、信号传送和指示部分 均为机械结构,例如早期的空速表和高度表

10、。机械仪表最大的优点是 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它的缺点是灵敏度较低、指示误差 较大。从 20 世纪 30 年代起,航空仪表已由机械化逐步走向电气化,发 展成电气仪表,此时的仪表称为远读式仪表。如远读磁罗盘、远读地 平仪等。所谓“远读”是指仪表的传感器和指示器没有装在同一个表 壳内,它们之间的控制关系是通过电信号的传输实现的,因相距较远, 故称为远读式仪表。用电气传输代替机械传动,可以提高仪表的反应 速度、精准度和传输距离。将仪表的指示部分与其他部分分开,使仪 表板上的仪表体积大为缩小,改变了因仪表数量增多而出现的仪表板 拥挤状况。另外,仪表的敏感元件远离驾驶舱,减少了干扰,提高了 敏感

11、元件的测量精度。远读式仪表也存在一些缺点,即整套仪表结构 复杂、部件增多、重量增加。为了进一步提高仪表的灵敏度和精度, 20 世纪 40年代后出现了能 够自动调节的小功率伺服系统仪表,即机电式伺服仪表。伺服系统又 称为随动系统,它是一种利用反馈原理来保证输出量与输入量相一致 的信号传递装置,对仪表信号,采用伺服系统方式来传送,信号能量 得到放大,提高了仪表的指示精度和负载能力,可以实现一个传感器 带动几个指示器,有利于仪表的综合化和自动化。20 世纪 40 年代后,由于飞机性能迅速提高,各种系统设备日益增 多,所需指示和监控仪表大量增加,有的飞机上已多达上百种,仪表 板和座舱无法安排,驾驶员也

12、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另外,飞机的飞 行速度和机动性能的提高,又使驾驶员观察仪表的时间相对缩短,容 易出错,因此把功能相同或相关的仪表指示器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 成统一指示的综合仪表,已成航空仪表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综合 罗盘指示器、组合地平仪和各种发动机仪表的相互组合等都是一表多 用的结构形式。机电式综合仪表一直使用到20 世纪 60 年代末。以上四代仪表显示系统都使用指针刻度盘显示信息,其特点是从属于各个 分系统,是专用仪表,采用显示部件间的相对运动来显示被测参数的 数值。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从 60 年代开始出现电子屏幕显示仪表, 逐步取代指针式机电仪表,使仪表结构进入综合显控时代,

13、电子显示仪表能把大量需要显示的信息,根据各飞行阶段和飞行任务的需要编排成不同的显示格式,避免显示信息拥挤,便于观察。但是各个电子 显示仪之间不存在联系,其字符处理机各自分立,不能资源共享,互 为余度。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电子显示仪表又进一步向综合化、数字 化、标准化和多功能方向发展,并出现了高度综合又相互补充、可交 换显示的综合电子仪表显示系列,仪表显示系统发展为第五代综 合电子显控系统。由此,飞机驾驶员可以通过控制板对飞机进行控制 和安全监督,初步实现了人机“对话”。同时,航电显控设备开始具 有相对独立性,不再从属于导航、火控等某一系统。随着科技进步,未来综合显控系统必将更加向综

14、合化、模块化、 通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综合化设计能压缩显控系统的体积和重量、 减轻飞行员工作负担、提高系统可靠性、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等。要 实现系统的高度综合就必须采用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方法,将整个航 电系统作为整体进行优化设计。模块化是实现系统结构简化和综合化 的基础,也是实现系统重构的基础。新一代系统要实现高度的模块化, 就应采用模块化的系统结构,应全面采用通用的、标准的外场可替换单元(LRU,并尽可能减少专用 LRU的数量。通用化设计就是在所有显控设备应用领域中最大限度地使用相同类型的模块以达到提高系统 的重构能力,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和降低保障费用的目的。随着先进计 算机技术的应用,智能

15、化程度也将更高,新一代军机应该是一个具备 高性能计算能力和高吞吐量信息处理能力的智能计算机网络,能够为 飞行员提供实时决策咨询,对各种目标进行自动分类识别,为各种进 攻武器实时提供所需的参数、发射计算和引到控制。未来人机界面设 计将非常易于操作,并将人工智能系统引入数据融合中,大幅降低飞 行员工作强度,增强作战效率。二、 航电综合显控设备的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20 世纪以来,飞机显控设备的发展经历了六代,分别是简单机械 式仪表、电气仪表、机电伺服仪表、机电式综合仪表、电子显示仪表、 综合电子显控系统。简单机械式仪表阶段是仪表的初创时期,多数仪 表为单个整体直读式结构,也称为直读式仪表。即传感器和指示器组 装在一起的单一参数测量仪表。表内敏感元件、信号传送和指示部分 均为机械结构,例如早期的空速表和高度表。机械仪表最大的优点是 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它的缺点是灵敏度较低、指示误差 较大从 20 世纪 30 年代起,航空仪表已由机械化逐步走向电气化,发 展成电气仪表,此时的仪表称为远读式仪表。如远读磁罗盘、远读地 平仪等。所谓“远读”是指仪表的传感器和指示器没有装在同一个表 壳内,它们之间的控制关系是通过电信号的传输实现的,因相距较远, 故称为远读式仪表。用电气传输代替机械传动,可以提高仪表的反应 速度、精准度和传输距离。将仪表的指示部分与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