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四单元.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649278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第四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下第四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下第四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下第四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下第四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下第四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第四单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欢腾的边寨单元教学内容唱:苏木地伟什么结籽高又高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北京喜讯到边寨 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演唱苏木地伟、 什么结籽高又高等歌曲,感受西南少数民族的风格,了解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2、熟悉瑶族舞曲的主旋律 ,感受乐曲中不同主题的情绪差别。3、通过学唱歌曲苏木地伟时,能用悠扬的歌声表现彝族民间酒歌的风味;在什么结籽高又高歌曲学习中,学习用对歌的方式表现歌曲,尝试即兴编创进行对歌。4、了解“变拍子”的相关知识,感受变拍子的节奏韵律,熟练掌握变拍子歌曲的演唱。单元教材分析我国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地区,这里共有30多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

2、文化相互辉映,渗透融合,既具有相似性,又保留了各自独具的音乐文化特色。了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风格特征,对于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完善学生的多元性知识结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单元选择了一组优秀的富有鲜明西南少数民族特点的音乐作品,通过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演唱苏木地伟、什么结籽高又高等歌曲 让学生 体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音乐的体裁,感受乐器音色的变化,领略西南地区人文、风俗的丰富性,感知祖国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关注和喜爱。单元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听辨长号、小号、双

3、簧管、小提琴等乐器的音色。2 感受不同主题旋律的特点,了解它们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教学重点 :感受主题形象教学难点:听辨乐器音色 教学过程:一、 导入:今天,我们要去祖国的西南边陲,了解彝族这个少数民族。彝族的人们个个能歌善舞,特别喜欢用舞蹈表达自己的心情,(观看彝族舞蹈)。二、 欣赏1、师: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首乐曲,他融合了彝族苗族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请你来感受一下,整首乐曲的情绪,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场景?2、师生简短交流感受 (乐曲激动热烈,让人联想到喜庆、欢乐的场面。)3、简介:这首热烈欢快的乐曲就是北京喜讯到边寨,他是由作曲家郑路和马洪业共同创作的这首乐曲由引子和六个部分和尾声组成

4、,下面我们逐段进行欣赏。4、作品介绍:该作品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为管弦乐曲。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全曲共由五个具有鲜明舞曲特征的主题组成(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结构较为自由。5、分段欣赏:(先让学生轻声视唱每一段的主旋律,然后边听边按声势图拍打节奏,并体会乐曲的表现手法) 引子: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第一段:这段音乐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其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这是第一主题。第二段:

5、姑娘们纵轻盈、欢乐的舞蹈情的跳着,脚勃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这是第二主题。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这是第三主题。第四段:乐曲突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象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这是第四主题。第五段: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壮的舞蹈。这是第五主题。第六段:姑娘们跟小伙子们对以轻快活泼的舞蹈,运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第六主题。第七段:牛角号陪衬着第六主题吹起,仿佛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第八段:乐声辉煌灿烂,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6、再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7、总结出音乐特点。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热

6、情洋溢,粗犷奔放;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三、拓展西洋乐器的分组四、巩固延伸: 上网浏览有关北京喜讯到边寨的资料,聆听乐曲教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唱:苏木地伟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了解西南地区有趣的民族乐器。2学唱苏木地伟初步了解彝族酒歌,并能用悠扬的歌声表现彝族民间酒歌的风味。教学重点:感受彝族酒歌的风味教学难点:能用悠扬的歌声演唱教学过程一、介绍西南地区的部分民族乐器1、出示图片、介绍木叶木叶即树叶、天然乐器在西南很多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木叶的历史悠久,也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并为电影配乐,可吹出近三个八度的音域,在白族,傣族木叶还用于白剧,傣剧中,

7、木叶的音色和小锁呐相似,近似人声,清脆明亮,具有山乡风味。可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表现力丰富。2、 欣赏木叶独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谈谈在我们身边,除了木叶以外,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发出悦耳的音乐声。3、拓展歌曲版苏木地伟 描写了云南美丽的景色和傣族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二、学唱苏木地伟1、导入: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彝族的歌曲苏木地伟2、听范唱3、简介酒歌4、再次聆听歌曲5、学唱歌曲A、跟着教师模唱乐谱,感受歌曲宽广的音域和悠扬的曲调B、填词唱,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6、整曲练习,注意乐曲的情绪。三、拓展:欣赏彝族酒歌四、巩固与延伸 上网浏览彝族酒歌的有关资料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唱:

8、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广西,以及了解广西壮族的民俗风情,充分感受壮族“对山歌”的魅力及其风格特点;2.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3.通过自编歌词,模拟“对山歌”这一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风情,感受创作的乐趣,从而喜爱上“对山歌”这一民歌形式。教学重点:能用优美的嗓音、有感情地、准确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难点:歌曲最后两句的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广西吗?广西是个好地方,那儿风景非常优美,尤其是桂林山水,那可是天下第一,广西除了风景美,那儿的人也是多才多艺,尤其是广西壮族人民,不仅舞跳的美,歌唱的可是一绝,每年的三月三他们都会

9、举办一次盛大的“歌圩”,壮族所有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那里进行赛歌。传说中壮族有一位唱歌最好听的人叫“刘三姐”,她是壮族人民心中的歌仙,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段刘三姐对歌的片段, 2.欣赏刘三姐对歌片段,感受“对山歌”。边看边思考:对山歌有什么特点?对山歌的内容都和什么有关?3.了解“对山歌”生说说自己感受的“对山歌”的特点。师引导学生了解“对山歌”“对山歌”都是采用一问一答,而且问和答得旋律都相同,唱之前都要加一个“哎”字,通常都是一人先唱,然后其他人帮腔(这种演唱形式叫一领众和),对山歌的内容都和生活有关。二、学唱什么结籽高又高1.初听歌曲,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旋律。2.了解高粱等农作物的特点

10、。(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这些农作物吗?到了秋天,红红的高粱熟了,沉甸甸的穗子挂下来,是不是像小船?我们再看看玉米,玉米棒子不是长在玉米杆的顶上,而是长在中间的,所以玉米结籽半中腰;豆角长出来后都是成双成对的;芝麻成熟后,人们把它收回家,然后用棒子敲打,这样芝麻粒儿就被敲出来了。广西壮族人民都是非常勤劳能干的,劳动生活与他们息息相关,所以在对山歌中很多内容都是和他们的劳动生活有关的。)3.再次聆听。 找一找领与合的地方。找出不会唱和认为比较难唱的地方 。4.生说一说歌曲中的难点,老师带领大家学一学。5、讲解变拍子6.师生一起唱歌曲。师唱领,生唱合;生唱领,师唱合;师生一起用欢快、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每年的三月三,广西壮族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歌圩上进行对山歌,想象一下大家在对歌的时候情绪是怎样的?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唱这首歌曲?)7.学生模仿“对山歌”的形式自行分组演唱歌曲。三、小结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所以民歌也很多。我们今天只是见识到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四、巩固延伸和自己的好朋友结合实际生活创编歌词,然后对山歌。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