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6459577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五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设计 一、学习指南1.课题名称: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达成目标:(1)知识与技能:a.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b.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c.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分角色读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读书和学习。3.学习重难点: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出小苗和大树对读书的见解。4.学习方法建议: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通过分角色朗读,把握谈话内容。5.课时安排: 1课时二、导学设计 学案设计导案设计个

2、性化意见及说明(一)揭示课题,初识人物1.师: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课文题目中的苗苗和大树指的是谁呢?本文与其他文章有什么不一样呢?2.介绍季羡林爷爷。(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精通12国语言。)3.师:他们在1999年8月21日北京大学季羡林家有一番特别有意义的对话。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吧。1、请你为下列生字加注拼音。彭( ) 侠( )嗯( ) 浒( )2、读准词语,为带点的多音字标注正确的读音。宣传( ) 盛饭( )传记( ) 茂盛( ) 干将( ) 绿化( )将来( ) 绿林( )(二)预习反馈,整体感知二人小组对学:1.一人读季

3、羡林的话,一人读小苗的话,相互检查有没有把每个字音读通顺。(同学之间相互读课文)师:检查这些字的认读:水浒传 绿林好汉 嗯 三侠五义 彭公案2.完成设问导读1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 写了(谁) 同(谁) 交流了 的问题,表现了季老 、 、 的人格魅力。(三)自主学习师:全文就围绕读书的话题展开真诚的对话。在对话中对读书都有自己的见解。分别是怎样的见解呢?需要静下心来才能捕捉到。学生静静读书10分钟,老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读后独立完成下表。苗苗的见解我的感受季老的见解(四)小组合作探究1.探究话题:分角色朗读课文,想想他们主要谈论几个话题?方法提示: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再

4、发表各自看法,其他组员补充。2.小组合作学习3.交流汇报,教师点拨:在表达本组观点时,用上“一、二、三” 让我们的表达更有条理。重点理解“贯通”。师:中西方文化,古今文化,文理知识要融合在一起学习,全面的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为什么季老先生倡导“三贯通”呢?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五)朗读课文,分享读书体会。1.师:从一老一小谈笑中我们感受到了苗苗的率真、可爱,季老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同桌之间再合作读一遍课文。(学生分角色读课文)2.师:(

5、根据板书总结)季羡林爷爷对读书的看法一是要多看闲书,二是不能偏科,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三是古文很重要,一个孩子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你们有自己的看法吗?(六)回顾文题,体会题目寓意师:这就是一棵棵小苗的心声。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这“苗苗”和“大树”还是指某一个人吗?师 “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七、扩展阅读,鼓励延伸学习师:小小年纪、刚刚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访过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

6、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可真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板书设计:2、小苗与大权的对话苗苗 季羡林多看书 三贯通 学古诗文3、请你补充下列词语,并任选两个词语来说一句话。滚( )烂( )( )( )贯通( )( )贯通( )( )贯通 4、借助词典解释下列词语。绿林好汉: 一百单八将: 5、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哪些不是打比方的句子。(1)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2)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3)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4)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柴,好像过

7、节似的。 1、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 写了(谁) 同(谁) 交流了 的问题,表现了季老 、 、 的人格魅力。2、默读课文,组内说说苗苗和季羡林的谈话主要内容是什么?找一找课文中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并用不同标记画出来。3、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你对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理解。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 )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苗 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季羡林:嗯,

8、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得通顺呢?苗 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 )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1、在文中括号里写出一个合适的词,来替换文中带点的词。2、文中说的“闲书”是指 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 。3、从以上文段中,你知道了想写好文章除了应该 ,还得 。一 、快乐阅读,开心作答。毛泽东的“四多”读书法毛泽东同志常说, 读书的方法要四多 多读、多写、多想、多问他自己就是四多方法的实行者。所谓多读, 就是除博览群书外

9、, 还要对重要的书或文章多读几遍。多写, 就是在课堂听讲后及时写笔记, 课后自修时写读书录,除有各种记录本外, 还有选抄全篇文章的选抄本, 摘录精要的摘录本经过多年的积累, 这种笔记本共有几大网篮看书时, 他还常写眉批。多想, 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 哪些观点是正解的, 哪些观点是错误的, 都要心中明白。在批语中, 他都有比较简单的表示赞成、反对、怀疑的话。有很多地方, 他都是根据历代学者的不同学说, 加以综合、比较, 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多问, 就是在读书时遇到不懂的地方, 及时请教。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 他除了在校自修, 找本校教员问学外, 还常到长沙城里向人请教。1、试解释下列词语。历代: 精要: 2、文中第一句话的破折号起着 的作用。请你也用上破折号来写一句话: 3、毛泽东读书方法的“四多”指的是 、 、 、 。想想你平时做到了吗?二、活动乐园。(读书,并完成连线)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曹雪芹西游记 罗贯中红楼梦 吴承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