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学论文.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6411789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推拿学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针灸推拿学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针灸推拿学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针灸推拿学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针灸推拿学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推拿学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推拿学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推拿学论文原发性骨质疏松中医针灸推拿治疗的理论基础及思路摘 要: 骨质疏松从肾论治是中医治疗的大法,针灸治疗可以很好地补肾壮骨。骨质疏松患者临床中除了表现为肾虚症状外,脊柱生物力学结构的改变不容忽视,而推拿是一种可靠的调整脊柱生物力学平衡的手段。本文探讨把针灸和推拿相结合应用于临床,动静结合,远推近针,标本兼治,探索防治骨质疏松疗法理论基础和新思路。关键词: 骨质疏松;生物力学;推拿;针灸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研究骨组织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和骨受力后的生物效应,是对骨

2、质量进行评定的一种可靠方法,也是评价各种对抗骨丢失措施的最佳方法之一。骨质疏松从其发病部位及临床症状看,应属于中医学“骨痹”、“骨痿”范畴。其特点是骨量明显减少,尤其是含松质骨成分较多的脊柱、股骨颈和长骨端。形态学改变为骨小梁变细,骨皮质变薄,髓腔增宽。中医学认为主要病因是肾虚,其次是脾虚和痰瘀1-4。西医学多认为是激素代谢和钙吸收不良所致。肾虚导致骨质疏松引起腰椎生物力学结构改变。骨量减少是OP的特征,骨的力学强度下降是OP本质。腰椎椎体高度下降,且以楔形变为主,说明椎体前缘压缩程度较后缘为重。由于人体重力或受到屈曲应力,使脊柱椎体前侧遭至压应力,其前部受载荷随之增加,向前弯矩增加可导致骨质

3、疏松的椎体前窄后宽的楔形改变5。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和骨软化)是退变性腰椎侧弯、挺直的主要原因,因此腰椎前突的恢复比侧弯的矫正更重要6。另外椎间盘的退化,使腰椎曲度、骶骨倾斜角和前凸指数明显减小,为了脊柱自身的稳定,造成骨质增生的发生,椎体内的骨小梁变得稀疏7。重建骨骼的生物力学平衡,单纯靠补充钙制剂、激素,或者应用中医中药、针灸等疗法补骨生髓,目前通过临床观察疗效均不理想,与期望疗效相差较多,所以目前针对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没有一个具有中医特色的规范性疗法。中医治疗体现在整体观念、标本兼治、动静结合。对于综合治疗骨质疏松,从肾论治、针药结合、中西结合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治疗原则

4、。通过临床及实验研究,电针、灸法对维持骨的力学性能都是有一定的作用8。骨质疏松临床长期治疗的目的是减缓骨质量的减少,这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患者由于主观的原因往往难于坚持。而短期治疗目的,应以缓解由于骨量减少造成的腰痛为最直接的目的,往往受到患者的欢迎。腰椎间盘软骨、椎间关节、韧带及肌肉等与腰痛发病密切相关。在腰椎构成组织中,椎间盘软骨和椎间关节随着年龄增长而变性,成为腰痛最常见的病因。同时,由于疼痛限制了机体的活动,从而引起椎间关节挛缩、腰椎构成组织萎缩及变性,形成了疼痛的恶性循环。骨质疏松症进展后易发生骨折,出现脊柱变弯、驼背后必然伴有腰背部痛,按压棘突后可诱发疼痛。这是由于增加棘间韧带

5、张力和骨折部位附着的韧带发生炎症所致。再有因脊柱变弯、驼背后当背部伸展时,肌肉常呈过伸状态,可同时发生疲劳性腰痛及缺血性腰痛。这种腰痛的特征是向后弯腰或取胸膝位时,可减少背部肌肉张力和肌肉内压,使肌肉血流量增加,腰痛减轻或消失。对老年功能性腰痛患者施行腰背肌训练之后(加强腰背肌特别是背肌的训练)腰痛确有改善。因此对于缓解由于骨质疏松造成的腰痛,除了必要的药物疗法以外,还应实施增强腰背肌的运动疗法9。基于上述因素的影响,针对由于原发性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内部微骨折及骨质量减少,在外部表现为腰痛和腰椎生物力学结构的改变,笔者认为应发挥传统中医学的特色及优势,以针灸补肾为本,结合推拿按摩调整腰椎力学结构

6、,加强腰背肌的力量,缓解腰痛为标,内外兼治,动静结合,远针近推来达到对骨质疏松的整体治疗。针灸补肾多采用背腧穴和原穴,如五脏俞、太溪等穴,经临床观察取得了由于单纯口服钙制剂的效果。同时,人步入老年后,出现五脏六腑经气的逐渐衰退,肾精也随之衰退,造成骨痿。应用隔姜灸或隔附子饼灸,能够温经补肾,益气固精,疏经止痛10。由于骨的代谢周期较长,一般而言,整个骨重建过程持续约34个月,且只有70%的骨基质矿化,完全矿化还须4个月左右时间,故整个针灸疗程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采用针刺远端委中穴和太溪穴,并用温针灸上述穴位,同时在患者腰部推拿的方法,动静结合,补肾壮腰。运用远针近推疗法动静结合,补肾壮腰止

7、痛,使骨质疏松肾虚型腰痛患者疼痛缓解,运动功能改善。我们通过观察腰椎CR影像学、血液生化学各项指标和疼痛视觉评分VAS的变化规律,评价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短期以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像学改变为参照,以临床患者对疼痛的评价为基础,判断疗效;远期以血液生化学指标为评价标准,远期与近期疗效相统一,从根本上抑制骨质量的减少及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中医临床由于分科的限制及其对于针灸与推拿学科认识的局限,一方面将类似于本病治疗分属于两个科别进行治疗;同时不能将针刺与推拿有机结合应用于同一病人。本方法将针刺与推拿同时应用于骨质疏松肾虚型腰痛疾病,为中医治疗痛症提供了新思路。现今对于骨质疏松或针刺

8、,或推拿之治疗与研究,基本上是分而为之,方法学上始终未能找到一种能同时发挥两种治法优势的结合点。远针近推疗法,针推并举,促进肾主骨生髓,能够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本法治疗特点是动静结合,推拿-以动为主;针-以静为主,推-以动带静,使远道针感加强;针-以静助动,使局部推拿易行,且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互取其长,提高疗效。综合疗法是现代临床治疗的发展趋势,中医针灸推拿疗法简便、安全、有效、经济,易于中老年患者接受。参考文献:1王斌,胡年宏,罗毅文.从中医“肾主骨”“髓生骨”理论出发防治骨质疏松.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3):3-4.2王晓琳.从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观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2):7.3韩丽萍,王小宁.骨密度与骨质疏松肾虚证的相关性研究.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6):63-65.4赵红霞,于智敏等.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病机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10):723-724.5刘欣,全平,柏树令.骨质疏松腰椎椎体形态变化规律的影像学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5,6:529-5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商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