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范各庄矿2.4Mta新井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6398209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132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范各庄矿2.4Mta新井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范各庄矿2.4Mta新井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范各庄矿2.4Mta新井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范各庄矿2.4Mta新井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范各庄矿2.4Mta新井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范各庄矿2.4Mta新井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范各庄矿2.4Mta新井设计(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目录全套图纸加扣 3346389411或3012250582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71.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71.1.1 交通位置:71.1.2 地形地势81.1.3 河流湖泊81.1.4 矿区气候条件81.1.5 地震及地震烈度81.1.6 临近矿井81.2 地质特征91.2.1 井田地形91.2.2 井田的勘探程度91.2.3 地质构造101.2.4 矿井地质构造分布规律111.2.5 矿井的主要充水因素111.3 煤层特征121.3.1 煤层埋藏条件和特征121.3.2 煤层的围岩性质131.3.3 伴生矿床131.3.4 煤岩、煤质特征131.3.5

2、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然性132 井田境界和储量152.1 井田境界152.1.1 井田划分的依据152.1.2 井田划分结果152.2 矿井工业储量162.2.1 储量计算基础162.2.2 工业储量计算172.3 井田可采储量182.3.1安全煤柱留设原则182.3.2矿井永久保护煤柱损失量182.3.3矿井可采储量213 矿井工作制度和设计生产能力233.1 矿井工作制度23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34 井田开拓25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254.1.1 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配置254.1.2 确定工业广场及井口位置264.1.3 确定开采水平和阶段高度274.1.4 开采水

3、平布置及井底车场的选型274.1.5 采区划分及其布置284.2 井田开拓设计方案比较294.2.1 开拓方案技术比较294.2.2开拓方案经济比较324.3 矿井基本巷道334.3.1 井筒334.3.2 井底车场及硐室364.3.3主要开拓巷道385 采区巷道布置435.1 采区煤层地质特征435.1.1 采区位置435.1.2 采区煤层特征435.1.3 煤层顶底板岩石构造情况435.1.4 地表情况445.2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445.2.1 确定采区走向长度445.2.2 确定区段斜长和区段数目445.2.3 煤柱尺寸的确定445.2.4 采区上山的布置455.2.5 区段平巷的

4、布置455.2.6 联络巷道的布置455.2.7 采区运输、通风运料等系统的确定455.3 采区车场设计465.3.1采区上部车场形式的选择465.3.2采取中部车场形式的选择475.3.3采区下部车场的选择及设计485.3.4采区主要硐室的布置505.4 采区采掘计划525.4.1采区主要巷道参数确定525.4.2确定采区生产能力545.4.3 计算采区回采率546 采煤方法576.1 采煤方法的选择576.2 采煤工艺方式586.2.1选择和决定回采工作面的工艺过程586.2.2工作面设备选型646.2.3选择采面循环方式和劳动组织形式706.2.4 回采工作面吨煤成本716.3 回采巷道

5、布置736.3.1 回采巷道布置方式736.3.2 回采巷道参数737井下运输757.1 系统基本概述757.1.1 基本概况757.1.2 井下运输系统757.2 采区运输设备767.2.1 主运输设备767.2.2 采区辅助运输777.3 大巷运输设备选型797.3.1 主运输大巷设备选型797.3.2 辅助运输设备选型797.3.3 运输设备能力验算808 矿井提升818.1 设计依据818.1.1 主井提升818.1.2 副井提升818.2 主副井提升设备的选型818.2.1 小时提升818.2.2 合理的提升速度828.2.3 一次循环时间828.2.4 一次合理提升量的确定838.

6、2.5 计算一次提升循环提升时间Tx和所需的提升速度vm848.3 提升钢丝绳的计算848.4 提升机与天轮的选择计算868.4.1 滚筒(或摩擦轮)直径的确定868.4.2 天轮的选择868.4.3 提升机强度校验868.5 提升电动机的预选878.5.1 电动机功率的估算878.5.2 估算电动机转数878.6 提升机与井筒的相对位置888.6.1 井架高度888.6.2 丝绳对摩擦轮的围包角计算889 矿井通风与安全919.1 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919.1.1 选择矿井通风系统的原则919.1.2 选择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法929.1.3 选择矿井通风方式939.2 全矿所需风量的计算

7、及其分配949.2.1 矿井风量计算原则949.2.2 矿井风量计算方法949.2.3 风速验算989.3 全矿通风阻力计算1009.3.1 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1009.3.2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1009.4 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1029.4.1 矿井通风设备的要求1029.4.2 选择主要通风机1039.4.3 选择电动机1059.5 矿井灾害防治技术1069.5.1 防治瓦斯1069.5.3 防灭火1069.5.4 防治水10710 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109参考文献:110专题:矿山压力对采准巷道的影响初探111参考文献:127致 谢129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井田概况及地质

8、特征1.1.1 交通位置:范各庄井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境内。井田南北走向长5.5公里,东西最大倾斜长3.75公里,井田总面积为14.5平方公里,为开平煤田的一部分。矿内铁路与林西矿和京山线古冶站接轨,北距古冶火车站10.2公里。有公路干线(迁唐线)通过井田。有季节性河流沙河流过 (图1-1)。图1-1 开滦矿区矿井分布及交通位置平面图矿井地理坐标:东经113度28分,北纬39度33分,井田北部、西北部及西部与吕家坨矿相接,井田西及西南部与钱家营矿相邻,井田东部及南部以14煤层的基岩露头为界。井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线四通八达。西距唐山市区23公里,丰南区31公里。西南距天津市121.5公里,

9、西北距北京市192.3公里;北距古冶205国道10公里,京沈高速榛子镇入口23公里;南距唐港高速青坨营镇入口16公里,曹妃甸新区41公里,曹妃甸港67公里;东距滦县新城26.7公里,秦皇岛港100公里。东南距滦南县城24公里,乐亭县城46公里,京唐港66公里(以范各庄矿为中心,直线距离)。本区为广阔平原,被第四纪冲积层所掩覆。冲积层在井田北部较薄,约在50米左右,南部渐厚,范57孔达到152米,向南则更厚。冲积层多由粘土质层、沙层、卵石层所组成。1.1.2 地形地势井田西有沙河,其流向大致与煤系地层走向平行,为季节性河流。地面标高北部约26米,南部约22米,平均坡度12,地势平坦,间有几个小土

10、丘,比高不大,所占面积也很小,靠近沙河则多有沙崮。1.1.3 河流湖泊井田范围内有沙河自井田北部流向西南,河面开阔,水力坡度较小,仅为12。在井田北部,沙河已与地面塌陷坑连为一体。冬春季河水近于干涸,只排泄矿井水。夏秋季流量显著增大,汛期有时泛滥,流量随上游北部山区降雨量而变化。建井以来,1959年沙河最高洪水位为23.572米;1964年投产以来,由于年降雨量偏小,沙河最高洪水位只达到24.0米。根据洪水位与洪峰流量和降雨量的相互关系,计算沙河最高洪水位50年一遇为23.76米,百年一遇为25.49米。范矿各井筒井口高程除风井外,都低于百年一遇预测最高洪水位。1.1.4 矿区气候条件矿区气候

11、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候变化较大。春季东风和西风交替出现,气候干燥少雨;夏秋两季东南和南风常由海面带来潮湿空气,使矿区多雨;冬季因受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冷气压影响多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根据1958年建井以来的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605.97毫米。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多年平均7、8、9三个月的降雨量为431.67毫米,占多年年平均降雨量的71.24。1.1.5 地震及地震烈度现代的力学及应力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根据地应力测量和对1976年地震后250多次余震的研究,发现区域性的应力方位在横向及纵向上均有变化,区域水平挤压作用由中生代的NW-SE向转变

12、为近东西向,部分地区伴有地慢上隆作用。震源机制解表明,1976年唐山地震震区7.8级、7.1级和6.9级地震的主压应力轴的方位主要集中在SWW-NEE向的范围内,其仰角小于30的占80,由此推得本区最大主压应力轴方位为近东西向。1.1.6 临近矿井开平煤田早在公元1400年前后即被发现,并相继开采。从19世纪末叶开采规模才逐渐扩大。范各庄矿北部、西北部及西部与吕家坨矿相接,井田西及西南部与钱家营矿相邻(图1-1),钱家营矿、吕家坨矿目前均为开滦生产矿井。根据(84)冀煤地字第97号文,1984年9月4日,开滦矿务局将毕各庄区域储量划给唐山市约5000万吨,由唐山市毕各庄煤矿开采,开采范围确定为

13、北部各煤层以经距94185、纬距385100和经距93600、纬距38500两点的连线为界,深部以各煤层-340米等高线为界,往东至F5断层,毕各庄煤矿于1990年正式投产,设计生产能力21万吨。开采布置共划分为2个采区和一个二水平开拓延伸区,采用下山方式开采,进风井作为提升井,集中下山和集中水平大巷布置在9煤层中。2005年3月,毕各庄煤矿被开滦集团收购,停止开采。1.2 地质特征1.2.1 井田地形本区为广阔平原,被第四纪冲积层所掩覆。冲积层在井田北部较薄,约在50米左右,南部渐厚,范57孔达到152米,向南则更厚。冲积层多由粘土质层、沙层、卵石层所组成。1.2.2 井田的勘探程度开平煤田

14、早在公元1400年前后即被发现,并相继开采。从19世纪末叶开采规模才逐渐扩大。解放前,开滦企业大权操在英、日帝国主义和国内资本家手里,虽在矿区周围打过一些钻孔,但为量很少,对煤田的远景评价无大补助。地质填图工作过去亦作过一些,但仅限于煤盆西北翼露头地带,地质点全用目测标定,精度较差。开平煤田地层划分,曾经中外学者多人研究,如赵亚曾、葛利普、孙云铸、俞建章、马涤吾等,现时仍采用马涤吾式的划分作为基础。1953年开始大规模勘探,由前开滦煤矿总管理处基本建设处地质勘测科负责,先在开平煤盆地东端开始。同年年底由林西西部技术边界线开始用钻探方法进行找矿勘探,到1955年已查明吕家坨勘探区并提交精查地质报告。根据已知推未知的方法,1956年起在开平煤盆地周围施行地球物理探矿。目前在车轴山及玉田地区经钻探证实,发现新的含煤地带。1955年4月,由开滦勘探队在吕家坨区以追踪走向勘探法越过沙河对范各庄勘探区进行普查勘探,采用“追踪走向勘探法”找煤,先后施工范31、范32、范33、范34、范35、范44、范42、范36、范37九个钻孔,同年6月27日以(56)地地字370号函向煤炭部地质勘探总局报送“范各庄勘探区普查报告及详精查勘探设计说明书”。1956年5月开始对范各庄勘探区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