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然辩证法.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639655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自然辩证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谢斌 整理 2003年5月9日序 论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定义: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的性质:是关于理论思维的学问。什么样的思维是理论思维?理论思维模式(经验以归纳为主)课程内容,体系自然观()、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各门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学习目的,方法听课,看书。 思 悟(渐、顿)第一部分 自然观(人对自然的总体看法)什么是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看法,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部分观(总体)论(思想)学(学科) 历史上有形形色色的自然观 自然观形成的依据 生产力的水平 人们的认识能力(现象,实

2、验手段,语言,思维能力) 科学技术水平(规模,成果) 知识积累和交流的程度人类自然观曾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后五世纪: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公元后五世纪到15世纪:西方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自然观十四、十五、十六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期的新旧自然观交替阶段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十八世纪下半叶: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产生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特点:朴素;有唯物思想;有辩证法思想缺陷:无法具体解释事物;具有神秘主义色彩西方宗教科学的自然观基本思想:是把自然界纳入一个存在创造世界和主宰世界的万能的主(黑暗的一千年)| 形成原因:认识原因;社会原因神学家维护宗教神学观点的四

3、条途径:迷信;理念;利用自然科学家的一些错误,或没有研究到的;迫害反对他们的人宗教的起源:拜物教图腾崇拜 多神教 一神教(基督教(天主,东正);伊斯兰教;佛教) 基督教:“希望在天国,在彼岸世界” 伊斯兰教:顺从安拉 佛教:觉悟“人生的苦难是因为存在欲望和造孽”新旧自然观交替阶段当时的生产科学和社会改革的情况爆发了一场讨论宗教神学的运动: 宗教改革:复古,从天国回到人间; 文艺复兴:从神性回到人性; 启蒙运动:人性,人权,人道,人本,自由,平等,博爱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十七、十八世纪唯物主义兴起近代机械自然观的特点:一切都必须是经验过;一切自然现象都可归结为机械运动;一切自然现象都看成孤立、静止的

4、形成原因:整体分割成部分;重试验轻思维;成熟的科学只有机械力学;对宗教神学的厌恶,走向经验主义辨正唯物自然观的产生机械自然观给科学带来的危害: 使科学家头脑僵化; 使科学没有预见性; 危害科学的组织工作;形成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条件: 产业革命;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分析进入了综合; 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新成果打开了机械自然观的缺口近代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和任务 具体思维和理论思维有什么关系 什么使理论思维模式,科学人员为什么要研究理论思维模式 人类自然观发展分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机械自然观为什么会北辩证唯物自然观替代 机械自然

5、观给科学带来的危害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观,运动观) 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如何解释,热力学第一定律所指引的不可逆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所指引的不可逆之间的矛盾 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意义第二篇 科学观(科学技术论)科学是什么?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客观性标准(马克思主义)一个人的认识是不是科学的不依主观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而定;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是科学的,反之是非科学的实证性标准(奥地利维也纳学派逻辑实证主义)能够北实证的知识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科学理论能被观察到实验所证实的假设(经验的观点)科学事实:1、客观事实科学研究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是客观物质过程,不是知

6、识本身(无对错) 2、科学事实 经验事实:由观察和实验直接确定的事实。特征:受理论影响;是直接的单称陈述(不要概括);是可重复的 理论事实 是已被确认的科学定律,原理,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认识,是科学理论的核心 经验事实与理论事实的关系证伪性标准(波普尔理性的批判主义)一种理论能被证伪能被反驳才能成为科学;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是可证伪性(由经验证伪)范式性标准(美国,库思)范式是一种科学标准;范式存在标志科学成其为科学,范式不存在则标志尚未形成科学;什么是范式:一般指为社会上的科学小集团所接受的一套公认的定律和准则方法的总和合理性标准(美国,夏佩尔)科学是理性的事业;合乎理性的是科学,反之

7、是不科学什么事理性:合乎理性具备三个条件 概念是不可怀疑的 知识应该是成功的 语言应该是相关的预定性标准检验性怎样都行(无政府主义标准) 可观合理性(中国)自然科学的性质和特点认识属性、社会属性、特点(客观性,可重复性,继承性)思考:1、自然科学有无阶级性,根据是什么?2、什么是科学?3、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及其评价?4、为什么说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5、客观事实、经验事实和理论事实的区别?6、科学研究工作的分类结构一般指的是什么,研究他们有什么实际意义?7、自然科学发展有无规律,如果存在,如何表述?8、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是什么?9、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模式?主要学派

8、的观点及其评述?第三篇 自然科学方法论第一章 总论什么自然科学方法论方法: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所制定的途径和手段(方法有时有错,工具则不然)方法论:关于方法的规律性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方法论:研究自然科学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各门学科具体方法一般方法哲理方法)不同的方法论观点问题:方法是否原来就有的?是不是单纯的、主观的一种制造?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唯心主义观点:科学方法是主观的产物;机械唯物主义:方法是一系列不变的程式;二元论:方法是一种约定的工具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源于科学实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是一次创造性的活动(创新)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关系客观-主观 【认识过程(认识论

9、)、认识手段(方法论)】 三个问题:能不能;怎么办;做什么不同的回答形成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肯定回答: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否定回答: 怀疑论和怀疑论的方法论(休谟) 先验论和先验论的方法论(康德二元论者) 实证论和实证论的方法论(孔德) 逻辑原子论和方法论(罗素: ) 经验批判主义方法论(洛克) 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卡尔纳普) 证伪主义方法论(波普尔) 操作论德方法论(布里奇曼)自然科学方法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古代科学方法(包括中世纪)任务:主要研究现象。 特点:以直观为主,不充分的观察,重思辨,简单的逻辑推理。近代科学方法 任务:研究自然界的细节。 特点:以实

10、验为主,追求细节,数学方法有很大发展,构造无所不包的知识体系。现代科学方法 任务:揭示本质和普遍联系。 特点: 把观察和实验置于思维的控制下; 普遍采用假说; 研究方法理性化,数学化,综合普适化。自然科学方法体系结构科学研究的组合方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自组理论(系统复杂性)观察;实验;转移;理想化;模型;模拟;公理化;假说经验归纳型公理体系型唯象解释型假说验证型哲理推衍型多阶抽象型综合普适型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感知抽象联想科学语言元方法第二章 科学思维的元方法感知(感觉和知觉)感觉:单方面的反映知觉:综合的反映。 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对以往经验依赖,恒常性,意义性。有意知觉,无意知觉,错觉

11、(不同于假象)抽象抽象:抽取一个象面感性上的具体(抽象)抽象的规定(升腾)思维中的具体联想科学语言自然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关系自然语言的缺陷:自然形成;有三个最主要缺陷:基本主要词是多义的,不是单义的 语法是复杂的,混乱的 语境,使用范围没有限制,易产生悖论科学语言的形成过程:借用自然语言阶段;行话阶段;确定阶段;形式化第三章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方法观察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客观性;全面性;系统性;辨证性(系统性、典型性、随机性)个别 一般要领抽象分离事物的一个侧面作为研究对象(拟定目标)具体化使某一特殊事物的某一特性和方面与抽象中的事物的相应特性和方面(即某概念和判断)一致(选择对象)运用自然信

12、息的效应选择工具(观察方法的关键)确定本次观察的原理观察是参透理论观察方法么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实验方法什么是实验(P125) 观察方法:科学目的 感知 实验方法:科学目的 创造特定的环境 感知实验方法的结构:分析抽象建立科学目的具体化(创造条件实物分离)感知实验方法的要领:隔离机遇什么是机遇(P135) (机遇不是一种观察方法,但却有着重要的地位)科学目的以外感知实质上就是从无意知觉转化为有意知觉的过程(知觉转化)转移什么是转移:把观察实验从研究对象转移到类同事物上去,即利用推理手段,可以把某一对象的研究变为对另一对象的研究转移方法的结构:科学目的推理具体化选择类同的对象使目标转移到新的对象上

13、实验观察推理转移判断(结论)应用:观察量的转移(时间量的转移,炭钟);关系转移;矛盾转移理想化方法什么是理想化方法:把需要研究的情况完全放在理想中进行结构:科学目的分析、综合塑造理想替代物推理结论应用:理想概念(点线面) 理想模型为了源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意义:使问题简化)理想实验(在头脑中做的,不是诉诸于实践的)模型方法模型方法与模拟方法(客观存在,用实物模拟原型)不同什么是模型方法:是用思维对象代替客观现实对象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如何从原型到模型(思维上的事物就是模型)结构(得出模型的过程):抽象判断(转移)推理判断具体化(到新的思维事物上)模型方法的特点:简化;直观;假设性(具体化于数学对象里的模型方法)P167 170模拟方法什么是模拟方法: 原型思维模型实物模型解决原型的问题 (原型和实物模型具有相似性)定义:思维模型的实物化或说是实物化的模型方法模拟方法的类型及其应用:物理模拟过程模拟,特点:原型与模型间在运动变化过程间相似数学模拟数量模拟,特点:原型与模型间在数量上相似(血液,地下水)功能模拟行为模拟,特点:原型与模型间在行为上相似(用青蛙模拟游泳,用老鼠模拟人学习)数学方法P167公理化方法P189理论与假说方法P17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