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英国的衰落.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6315082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战后英国的衰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战后英国的衰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战后英国的衰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战后英国的衰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战后英国的衰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战后英国的衰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战后英国的衰落.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战后英国的衰落103133 103133 31 郭娟芬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英国开始相对衰落,国力大损之时又遭遇世界性经济危机,连续出现丧失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和海上霸权,国内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不断激化,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热潮涌起等一系列的问题,大英帝国岌岌可危。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 英国 经济危机 殖民地 民族主义运动从1914年7月28日爆发到1918年11月11日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持续了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参加国达30多个,15亿人被卷入战争,7351万人走上前线,互相厮杀。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磨难从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上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全球的观点来看,一

2、战的主要后果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削弱。例如,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1/4,并失去了它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导致英国出现衰落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将简单的从几个方面来论述其原因。在一战中伤亡数极大,整连整营甚至整个团被消亡是正常的事。无论是哪一方都很难取得决定性胜利,双方打的实际上是消耗战。虽最后协约国一方获得胜利,但是其人力物力也渐趋耗尽。英帝国整体卷入战争,投入的兵力约950万,其中600万出自英国本土。在战争中帝国军队伤亡300多万人,阵亡的士兵大约有100万,其中约80%

3、是英国士兵。在大战中英国承受重大的经济损失,支出战费近100亿英镑,损失船只约900万吨位,其经济结构遭受重大破坏。如德国发动的“无限制潜艇战”用潜艇袭击协约国船只,只要是商船,英国因此而损失的船只达6000多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英国经济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化。国家经济力量在战争过程中极度紧张,加速了早在战前时期就已成为英国经济所特有的危机现象的发展。战时英国商品输出锐减,而输入却大大增长,由于如此庞大的进口不能用通常办法,既不能靠出口的收入,也不能靠海外投资、航运业和中介金融业务的收入来支付,英国不得不举借外债。到1914年,英国欠美国的债务达85000万英镑,成了美国的主要债务国战后,虽说在

4、19191920年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其结构性的伤害却非常难以补救。从20年代起,英国经济一直处于不景气状态,英国丧失其经济上的霸主地位其实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水平,创造了近代的物质文明,为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在十九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取得了世界霸权,被称为“世界工厂”。但是工业革命所创造的新的空前庞大的生产力使英国原有的社会关系完全不相适应,因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工业资产阶级的出现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也产生了。工业革命的最重要后果就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

5、,社会分裂为两个明显对立的阶级。一战使英国国内阶级矛盾大大的尖锐化。1918年罢工运动规模壮阔,参加罢工的工人达1116000人,损失5875000个工作日。随着罢工运动的开展,公会的数目也日益增加了。在1926年鲍德温第二次组阁期间英国爆发了全国总罢工。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总罢工,英国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多的行为、在如此大的地域范围内、由一个统一的领导指挥的全国性罢工。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1926年的总罢工给英国资产阶级以沉重打击,显示了英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和斗争精神,英国内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被克服。保守党最终还是得到了工人的报复,1929年大选中工人把选票都投向工党以

6、报复大罢工的失败和1927年的劳资冲突法。但在工党第二次组织政府还不到半年的时候纽约股市狂跌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1930年第一季度,英国的生产水平比上一年下降了,这意味着英国进入了经济危机的初期阶段。英国工业在1932年降到最低点,1933年进入萧条时期。经济危机特别严重地损害了英国旧有的主要工业部门,并蔓延及农业,且导致英国对外贸易的缩减。工农业和商业的缩减引起英国失业人数史无前例的增长。英国资产阶级企图从继续进攻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和权利,加紧剥削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以及策划反苏武装干涉的新阴谋中寻找摆脱经济危机的出路。“工人政府”在面对巨大的压力下提出削减工人救济金,依靠降低劳动者的生

7、活水平来摆脱危机。资本家对工人工资的进攻,激起了19291931年的罢工运动浪潮。如1930年春,英国全国事业工人运动在共产党的几集参加下组织失业者向伦敦饥饿进军,以抗议工党政府对失业者的政策,要求采取预防失业的有效措施。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海军建设,建立了强大的舰队。英国由于经济处于衰落状态,在这方面难以跟美国竞争,因此英国需要对海军军备做某些规定。1930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会议上英国企图使法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议,结果没有成功。因此,英国没有把威胁它在地中海地位的那种海军军备的竞赛停止下来。在华盛顿会议上英国被迫同意在主力舰方面同美国相等。伦敦回忆又把这个比例关系扩展到巡洋舰

8、、驱逐舰和潜水艇方面。英国在巡洋舰方面对美国的优势仅为16000吨,只相当于一艘巡洋舰的排水量,其实是一种象征性的没有实际意义。1930年伦敦会议规定英国和美国海军力量对比的新改变,是有利于美国的。英国的海上霸权已一去不返了。1931年9月21日英国放弃金本位,英镑也同时贬值30%。英镑金本位的废除,是英国统治集团在整个战后时期所坚决推行而使英国劳动人民遭受巨大损失的经济政策的破产。次年2月议会通过进口关税法,正式放弃了被视为国策的自由贸易原则,而改行关税保护主义。英国资产阶级依靠自己的强大实力,称王称霸,横行一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殖民帝国,加紧海外殖民掠夺和剥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业革命所

9、造成的生产进步,不仅不能为广大殖民地人民谋福利,而且成为先进工业国家加紧剥削殖民地人民的手段。在经济危机时期英国资产阶级加紧剥削英帝国殖民地人民,首先是当时英国最大的殖民地印度人民,来减轻经济危机对英国经济的影响。危机时期,英帝国主义者对当时为英国主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加紧压榨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与此同时,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日益加强。20世纪上半叶英国殖民地经历了由帝国向联邦转化的过程。19世纪,英国的白人殖民地已先后取得自治权,英国只保留外交、军事、帝国等少数权力,殖民地的内部事务完全由自治政府处理。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帝国的冲击非常大。在大战结束后不久,帝国的全

10、面完结也就开始了,除白人自治领的离心倾向日重,最终导致英联邦建立外,帝国其他部分也爆发出民族主义浪潮,冲击着帝国。到1918年英国人放弃对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非的控制的过程已经非常超前。到1918年这些领地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民族特征。他们的人口构成比较复杂,其中包括南非白人和说法语的加拿大人。战争的经历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民族感的形成。例如,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亚人在加利波利或维来里奇等一些著名的战役中发挥主导作用。1919年,埃及首先发生民众反抗,第二年,伊拉克也发生暴乱。但最严重的问题出现在爱尔兰,爱尔兰的事态影响到整个帝国。在一系列的变革中,其中1926年的贝尔福宣言和1931年英国议

11、会颁布的威斯敏斯特条例最为重要,英国队自治领内部事务的正式支配权被取消,自治领获得了独立平等的主权国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民族主义再次高涨,印度在自治的方向上也迈出了新的一步。1919年改革为满足自治的要求,且这一年所发生的两件事大大伤害了印度人的感情,民族主义情绪反而更激烈了。3月英政府通过的罗拉特法和4月的阿姆利则惨案这两件事在全印度引起极大的愤慨,印度的民族主义运动也由此而步入新的阶段。走上舞台的是卡拉姆昌德甘地,他开创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广大群众支持甘地的第一次非暴力抵抗运动的浪潮从1919年持续到了1922年,其规模特别巨大。1930年3月,甘地率领78名信徒开始“食盐进军

12、”,斗争进入高潮。1932年1月,甘地再次发起不合作运动,应该严厉镇压,国大党被取缔,其领袖全部被铺,到年底,印度局势已基本平静了,但其争取独立的意向却无可逆转。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议会于1935年制定一个新的印度政府法,向印度做出了更大的让步。1937年国大党在7个邦的选举中获胜,建立了自治政府。总之,在20世纪上半叶,英帝国从顶峰上走下来,白人殖民地完成课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成为英联邦中与英国平等的伙伴。印度开始离心,民族主义运动一浪高过一浪。亚洲非洲各附属殖民地的民族主义也开始抬头了,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埃及的独立和锡兰在1931年建立半自治政府。第二次世界大战推进了所有殖民地的民族主义潮流,英帝国的末日即将来临。参考书目:英国工业革命 张友伦、李节传 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英国通史 钱乘旦、许洁明 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出版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 P . J .马歇尔 主编,樊新志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出版英国现代史 弗格特鲁汉诺夫斯基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出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