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实验站)自我评估总结讲解学习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6308047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实验站)自我评估总结讲解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实验室(实验站)自我评估总结讲解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实验室(实验站)自我评估总结讲解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实验室(实验站)自我评估总结讲解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实验室(实验站)自我评估总结讲解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室(实验站)自我评估总结讲解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实验站)自我评估总结讲解学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实验站)自我评估总结2011-2015 年度实验室(实验站)名称:农业部云南茶树及茶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依托单位名称:云南农业大学实验室主任(实验站站长):盛军一、实验室(实验站)概况(限 300 字) 农业部云南茶树及茶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拥有 29 名固定人员,专业涵盖 茶树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领域;有在读博士 5 名,在读硕士 37 名。 试验站现已购置设备有自动气象观测站、 土壤养分速测仪、 碳通量观测系统、 野 外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 全自动化学分析仪、 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 细胞破碎 仪、台式冷冻离心机等 20 台(套);配备农机具 5 台套。试验站主

2、要针对云南 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稳定性、 适应性、保存安全性以及所处环境生态要 素进行长期定位观测; 研究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征和特征成分; 开发野 生茶树的扦插保存等技术; 对云南大叶种进行种质创新; 选育特色的品系; 并建 立云南大叶种的突变体库。二、主要成效(限 3000 字)(一)发展定位与学科建设1. 发展定位 实验站主要进行野生茶树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工作,并对收集到的野生茶 树种质资源此进行生物学特征和特征成分的观察与分析。 开发野生茶树的扦插保 存和繁殖的相关技术体系。 开发云南大叶种种质新品。 选育出特色的品系。 建立 云南大叶种的突变体库。 建成茶树资源发掘选育

3、、 公共实验、 长期定位试验和技 术示范服务四大平台。2. 学科建设 实验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科建设方案,实现了人才,科研经费,创新平 台等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二)产出贡献与效用影响1. 获奖成果(国家、省部级) 实验站获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奖, 2015 年,盛军教授团队获得云南省茶因子 与茶功效创新团队称号;周红杰教授团队于 2012 年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于 2013 年获得第三届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奖。2. 论文,标准、著作等知识产权自2011年至 2015年,实验站主要参与人员在Journal of ClinicalInvestigation. Molecular Pla

4、nt等国内外刊物上共发表研究论文 150篇,其中SCI收录16篇。出版专著3部:分别是现代辣木生物学(2015),普洱茶保健功效科学读本(2014)和普洱茶与微生物(2012)。3. 科企合作与技术培训实验站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于 2014年向云南大叶帝红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转让普洱茶酵素和茶多酚深加工技术, 至2015年10月,共累计实现 销售额350万元。(三)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1. 学术带头人实验站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实验站站长在实验站建设中起到主导作用。2014年,盛军教授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5年,盛军教授入选云南省首 批“云岭学者”人才培养工程;2015年,周红杰教

5、授入选首批“云岭产业技术 领军人才”;2015年,王宣军教授入选第十八批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 人后备人才,并获得“伍达观奖教奖学助学基金”杰出教师奖。2. 团队建设农业部云南茶树及茶叶加工科学观测试验站现有固定人员29名,专业领域涵盖茶树遗传育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安全,茶树栽培与茶 叶生化,食品科学,茶叶加工与茶文化,分子肿瘤,微生物学,茶产品检测等相 关领域。其中,高级职称有19名,占全体成员的比例为 65.5%,中级职称有8 名,占全体成员的27.6%。目前实验站已经形成了由不同研究方向组成的小的研 究团队。学术骨干负责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工作,且是代表性成果的主要完

6、成人。3. 人才培养实验站制订了引进和培养青年人才的措施,40岁以下青年人才承担主要科 研任务和监测任务, 鼓励青年人才创新研究。 并每年积极开展农户, 企业的技术 培训。另有,两名教师分别于 2014和 2015年,获得云南农业大学第三批和第四 批“百名”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四)资源共享与运行状态1. 共享平台建设试验站制定了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共建共享制度, 建立了实验材料, 数 据,信息,知识产权,仪器设备的共享平台。试验站将原值10 万元以上的设备共享到云南省大型仪器资源共享网站。2. 开放课题设置2013 年受普洱茶研究院委托,进行“红茶的产品开发与体验”和“普洱茶 的

7、产品开发与体验” 2 项课题的研究,合作经费 200万元,年均 40 万元。3. 运行状态实验站制定了培训制度, 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 并开展科研材料, 数据 的监测,并提供科技信息服务。(五)研发条件与制度文化1. 实验条件实验站占地 3000 平米,试验站现已购置设备有自动气象观测站、土壤养分 速测仪、碳通量观测系统、野外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全自动化学分析仪、植 物光合作用测定仪、细胞破碎仪、台式冷冻离心机等 20 台(套);配备农机具 5 台套。仪器设备原值近 280 余万元。实验站拥有 10 万元以上设备 8 台(套),10 万元以上设备原值共计 187 万元。2. 运行管理云南

8、农业大学提供配备条件保障实验站正常运行, 并制定了实验站运行管理 章程,实验站能按要求完成实验室年报的填报工作。 实验站建设过程中, 严格按 照国家规定程序,建立项目档案,各环节资料齐全。项目仪器实行专人专管,使 用预约制度。3. 科研环境建设 实验站建立了良性公平竞争的科研氛围, 创建了鼓励创新, 宽容失败, 团结 协作的实验站文化。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限 200 字)实验站在建设的 2 年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获得了一 定的成果,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实验站固定人员涉及的专业领域广泛, 但存 在学科之间不能很好结合的现象。 同样,实验站也存在研究创新不足的问题

9、。 需 要在将来的工作中, 为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创造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 培养科研思 维能力,并调动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四、“十三五”建设思路与建议(限 500 字) 建设目标:十三五期间,通过争取国家、省市政府支持和企业合作,把实验 站建设成为我国西南茶树资源保护与加工利用、茶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的中 心,并辐射越南、印度、斯里兰卡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成为南亚区域茶学研发 中心和茶学人才培训中心,为我国农业外交和在南亚区域的软实力提供有效支 持。建设内容:在现有建设基础上, 1. 建设在线茶叶加工示范生产车间一个, 整 合入茶园检测物联网和基地实时监测网络和质量控制在线网络; 2. 建设茶叶功 效研究平台一个, 能够支持茶叶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所需的研究手段; 3. 人才引 进,引进相关专业人才 5-6 名,建立多专业协同创新研发团队。建议:学科群内甚至学科群之间能开展更多的交流,鼓励各实验室(站)加 强合作,多举办专业的学术会议,给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创建更好的交流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