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628992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目标导航】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实例河流: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可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数

2、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2)基础:负反馈调节。(3)调节限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这样,生态系统难以恢复。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2)规律: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2恢复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2)特点: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三、提高生态系统的

3、稳定性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四、设计并制作生态缸及观察其稳定性1制作小生态缸的目的:探究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2小生态缸的设计要求及分析设计要求相关分析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便于观察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

4、留出一定的空间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及特点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差。2图A为某草原生

5、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图A图B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 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答案C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分析问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中的调节机制;掌握食物链中各成分的关系;明确各种调节机制的原理。图A所示为一条食物链,组成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即乙的增加会促使甲、丙的增加,甲、丙的增加会抑制乙的增加,而图B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

6、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这两个方面B并不是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稳定性C外界干扰刚产生时,主要是抵抗力稳定性起作用D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大小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所有生态系统均具有这两个方面。且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见下表:项目干扰因素强度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稳定性表现抵抗力稳定性小没有改变保持恢复力稳定性大遭到破坏恢复因此,当外界干扰刚产生时,干扰强度小,主要是抵抗力稳定性起作用

7、。此外,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主要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有关(即营养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不是与生物的个体数目多少有关。4如果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为一个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当采取的措施是()A在森林中引入一些稀奇的野生动物,把生产者的能量尽量多地积蓄起来B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程度C定期清理小型灌木、杂草和枯枝落叶,便于游人观赏珍贵树种D对森林适量采伐,使该生态系统处于长期相对稳定状态答案D解析在森林中引入一些稀奇的野生动物,将会改变原有的营养结构,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定期清理灌木、杂草和残枝落叶,这些人为因素的干扰会破

8、坏原有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森林属可再生资源,适量采伐,合理利用,并不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反而会促进物质的循环,使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知识点三生态缸的制作及其稳定性5在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缸探究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条件时,应遵循一定的原理,下列设计中不合理的是()A缸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关系B缸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缸口应敞开以保证生物有氧呼吸D应给予缸内生态系统适当的光照答案C解析在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缸时,应模拟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条件,既要满足各种生物之间有营养关系,又要合理搭配各种生物的数量。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

9、减的,故设计生态缸时要源源不断地供给太阳能,以满足能量的需求。在设计和制作生态缸时,缸口应密封,与外界环境隔开。6在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下列哪项做法将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为了防止病原体对动植物的侵害,用蒸馏水代替自来水B给予生态缸一定的光照C向生态缸中添加一些分解者D向生态缸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气答案A解析B、C两选项可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缸应密闭,不能从外界通入空气,但通入空气也可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因蒸馏水中没有任何营养物质,所以用蒸馏水代替自来水会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基础落实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A生产者B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分解者D非生

10、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B解析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2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反比关系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反比关系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但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3某山区,砍伐了一定量的树木,但并没有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根本原因是()A森林生态系统具有

11、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森林中剩余的树能进行光合作用C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物质和能量的流动D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答案A解析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砍伐的树木是相对有限的,所以生态系统仍保持原有的稳定性。4在下列4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是()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由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能力提升5下列不属于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的是()A禁止

12、过量采伐森林B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C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D彻底消灭消费者,保护植被等生产者答案D解析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生产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6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临濒危。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答案B解析在北方干旱地区的草原地区,草场的载畜能力有限,只可限量放牧,不能超过生态平衡允许的载畜量。生态工作者因此认为,牧养的牛羊是草

13、地植物的“第一杀手”,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家羊原来就在草原上生存,不属于外来物种。7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A. B.C. D.答案A解析“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虽然很强,但遭到严重砍伐后,也很难再恢复,所以恢复力稳定性仍较弱;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需慎重,要考虑是否会对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8下列事例中,属于恢

14、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答案D解析抵抗力稳定性是指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A在受到外界干扰破坏后没有恢复原状;B和C都抵抗了外界干扰而保持原状,属抵抗力稳定性;只有D项在大型肉食动物闯入封闭生态系统后,经过各成分相互作用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9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图C初级消费者种群数量恢复相对稳定的时间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10在一个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小型鱼类大型鱼类)中,一种突然而来的污染使所有植物死亡,请回答:(1) 在此情况下,池塘内氧的浓度将首先_,原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