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导论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627927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9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科学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海洋科学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海洋科学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海洋科学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海洋科学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科学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科学导论(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洋科学导论今年,我选修了由海洋学院开的选修课海洋科学导论,我是海洋学院大二的学生,本来,上半年我就选了这门课,但很不幸的是没有选上,不过,所幸,这次我选上了这门课,学习了海洋科学导论,我已经对海洋科学了解了个大概,以下是我在学习完海洋科学导论后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一、海洋科学导论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学习的感受。 海洋科学导论主要讲了关于海洋的一些专业性知识,其中重点讲了我国在海洋科学领域的现状,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陆地疆域,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其中,东海的钓鱼岛群岛领土主权争端与南海领土主权争端一直是备

2、受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东海被称作“第二个中东”,其能源储量惊人,同时又是我国向东进入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南海领土争端涉及国家多、利益广,是非常棘手的一片海域。我国的海上运输船只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进而到达欧洲、非洲等地,南海是必经之地,所以南海是我国不可丢失的重要领土。相对于陆地面积,我国的海洋面积要小很多,但是在当下,海洋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海洋被称作生命的摇篮和守护神。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蓝藻,就诞生在海洋里。海洋不仅有数量庞大的生物资源,也有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人类生产生活必须的燃料资源,并且还有锰结核等储量巨大的金属资源。由于海洋的重要性已

3、被人类所认知,因此探索海洋、发展海洋事业就迫在眉睫。基于此,上世纪70到90年代,一个年轻的学科海洋科学诞生,并一直发展至今。海洋科学现有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四大基础学科。1、 海洋地质学: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被海水淹没部分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化规律的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海岸与海底的地形、海洋沉积物、洋底岩石、海底构造、大洋地质历史和海底矿产资源。它是地质学的一部分,又与海洋学有密切联系,是地质学与海洋学的边缘科学。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许多学科的领域,具有极大的综合性,而且与技术方法的研究,特别是测深技术、地球物理、海洋钻探、海底观测和取样技术的研究有十分密切

4、的联系2、 海洋化学:海洋化学又可细分为海水化学、海洋沉积物化学、活体海洋生物化学、海洋界面物理化学及与界面相互作用的化学。海洋化学研究海洋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分布、转移、循环的规律及其在开发利用中的化学问题。海水的成分非常复杂,全球海洋的含盐量就达5亿亿吨,还含有大量非常稀有的元素,是地球上最大的矿产资源库。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全世界每年从海洋中提取淡水20多亿吨、食盐5000万吨、镁及氧化镁260多万吨、溴20万吨,总产值达6亿多美元。水是生命之源,世界上缺水的地区越来越多,海水淡化已成为获得淡水资源重要的途径,所有这些都是海洋化学要研究的,海洋化学的研究和海洋开

5、发正方兴未艾,必将越来越多的造福人类。3、 海洋物理学:海洋物理学的主要研究海水各类运动和海洋与大气及岩圈的相互作用的规律,为海况和天气的监测及预报提供依据;研究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和过程,以掌握其变化和机制;研究海洋探测的各种物理学方法,从而实现有计划地在海上进行现场的专题观测和实验。通过这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海洋物理学中一系列的分支学科,其中主要的有物理海洋学、海洋气象学、海洋声学、海洋光学、海洋电磁学和河口海岸带动力学等等。4、 海洋生物:海洋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极为丰富,且随着海洋调查手段和开发技术的改进而不断地发展。可以说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分类、形态、区系分布、生态、生理、生化、遗传等,

6、在海洋生物学中均有相应的发展。两百多年来,生物学者基本上遵循两界说,把海洋生物划分为海洋植物和海洋动物两大类。随着分类学的发展,科学家们认识到这个分类法有不少缺点,如真菌和大多数细菌并不营光合作用,却被归入植物。现在,我们通常将海洋生物划分为海洋细菌、海洋真菌、海洋植物和海洋动物四类。 我所学的专业就是海洋科学,现在是海洋学院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如今我们接触的专业知识比较少,只是对一些与海洋有关的热点问题比较感兴趣,像前一段时间的钓鱼岛事件,我感觉我国的海洋事业发展的还不够完善,海洋中还有很多我们可以挖掘的东西,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交通通道,食物,还有各种各样的能源,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海

7、洋科学方面的教育,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以便去开发我国的领海,而且,我国领海面积很大,资源又相对丰富,只有我们有足够的技术和知识,我们才能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仅如此,我们还面临来自国际方面的压力,政治上我们要努力争取我们的合法地位,我们更要有能力去保护我们的领海安全,有能力去发现和开发我们的海洋资源。所以,我要好好学习海洋科学专业知识,将海洋科学学懂,学精,并努力达到能用自己的理论去指导海洋开发的工作,我热爱我的祖国,我热爱海洋,我要为我国的海洋科学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为什么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创立是地球科学的一场革命 固体地球科学的革命主要是大地构造理论上围绕活动论和固定论发生

8、的思想革命。传统的地质观念认为,大陆及海洋只是在原来的位置上作垂直升降运动,其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被称为“固定论”。而“活动论”认为大陆曾有过长距离的水平运动,大陆和海洋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代表“活动论”的大地构造学说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争论,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以现代地质及地球物理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板块构造学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由此推动了地质学和地球物理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板块构造理论全面革新了固体地球的全球观,促进了地球系统概念的形成与发展。1966年年底,美国地质学会在旧金山举行年会。这次会议标志着美国海洋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大

9、多数已普遍接受海底扩张与大陆漂移,但还有相当数量研究陆地的地球科学家没有接受这些概念,但事情发展得很快,1967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摩根、英国剑桥大学的麦肯齐、法国的勒皮顺等人,把海底扩张说的基本原理扩大到整个岩石圈,并总结提高为对岩石圈的运动和演化的总体规律的认识,这种学说被命名为板块构造学说,或新的全球构造理论。到1968年底,实际上整个北美和英国的地球物理界和海洋地质界都转向了新地球观。尽管当时这一新观点对陆地地质学的应用还不清楚,但地质学家迅速开始看出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对大陆地质的意义。 1969年12月,由W. Dickinson组织的美国地质学会Penrose会议在加州举行。在这

10、次会议上,来自全世界的许多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聚集到一起,探讨板块构造对大陆地质和造山作用的应用。通过讨论,认为板块构造作用不仅可用于现代构造活动研究,而且适用于古代大陆地质。因此,大陆保存的历史纪录也被综合了进来。例如,认为蛇绿岩是洋壳和地幔的碎块,有些形成于扩张中心;板块的汇聚和陆块的碰撞产生造山构造、浅水沉积与深水沉积的构造并置,以及在火山弧和造山带产生岩浆岩和变质岩。很快就弄清楚,大陆漂移不是地球历史短暂的一幕,而是连续的过程。魏格纳的联合大陆是由早先分散的陆块群拼合起来的,魏格纳的假说只是一个长剧的最后一幕。把地质学研究分割成不同领域的障壁终于被打开了,板块构造理论成为地质学各领域

11、新的规范。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是地球科学领域划时代的事件,标志着地球科学从分门别类的资料搜集、整理、研究推进到多学科综合全面系统的阐述全球地质学理论阶段,并从固定的地球构造观向活动的地球构造观转变,为解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矿产资源、地震灾害等地质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板块构造的基本原理: 1.固体地球外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圈层(岩石圈和软流圈)。 2.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由不同类型活动边界分隔的若干大小不同的岩石圈板块,板块具刚性,可作整体运动。 3.岩石圈板块横跨地球表面作大规模不同方式的水平运动,包括:离散的裂解、漂移,会聚的俯冲、碰撞和平移,转换,造成地球表面不同

12、方式变形。扩张、增生与俯冲消减互为补偿,促使地球半径保持不变。 4.岩石圈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自地球内部,最可能是地幔中的物质对流。板块构造理论的伟大意义:板块构造理论否定了海洋永恒、地壳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固定论,建立了岩石圈以水平运动为主的活动论 板块构造理论是研究地球演化史、研究地质灾害发生机制和研究矿产及能源分布规律的新的理论基础 板块构造理论用于解释大陆演化,揭示了山脉复杂的构造特征和板块构造的运动历史,产生了大陆演化的全新概念。三、海洋生物的分类依据,试举例说明A按生物分类系统1、原核生物:细菌,细菌是微小的(2-3微米)单细胞生物,它们的细胞不具备细胞核、也不具备叶绿素和其他色素,不能

13、自制养料,属于异养生物。常见的海洋细菌: 腐败细菌、厌氧细菌、固氮/脱氮细菌、硫磺细菌等。2、真核生物: 植物:孢子植物(低等植物,藻类和细菌类)低等藻类:单细胞组成和浮游生活为主。其中包括沟鞭藻、颗石藻、硅藻高等藻类:多细胞大型藻类,以底栖生活为主, 如褐藻、红藻种子植物(高等植物,裸子和被子植物)动物: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棘皮动物等27个门)1、原生动物:由单细胞组成(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壁),虽然简单, 却是个完整的生物有机体, 具备动物的必具功能,捕获食物(营养)、呼吸、排泄、繁殖后代等。如 有孔虫、放射虫。2、腔肠动物:具备双胚层、辐射对称

14、和具消化腔的原始多细胞动物。如水母、珊瑚。3、环节动物:两侧对称、分节、具体腔和疣足动物。较多,4、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不分节、具有外套膜和贝壳。 如海螺、牡蛎、章鱼5、节肢动物:分头、胸、尾三部分,具几丁质的外壳, 附肢有关节。 如虾和螃蟹。6、棘皮动物体制辐射对称、五放射状、 身体长有棘、体壁内有石灰质的骨片和独特的水管系统如海星、海参。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最明显的特征是有头部和具备有单个脊椎组成的脊柱。海洋中的脊椎动物有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1、鱼类:以鳃呼吸、以鳍运动,体形多呈纺锤型并常具保护性鳞片。如鲨鱼(软骨鱼)、黄鱼(硬骨鱼)2、

15、爬行类:具备典型四足,爬行、体被角质鳞片、产羊膜卵、身体新成代谢不完善、体温多变(变温动物)。如海龟。3、鸟类:体被羽毛、有翼能飞、恒温(37-44 )和卵生。如海鸥、信天翁。4、哺乳类: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2537 )、胎生和哺乳的脊椎动物。如鲸鱼、海豹。B按生态学分类: 1、底栖生物:在海底爬行、固着生活、潜入海底(沉积物或岩石)内生活。底栖的海洋动物中以无脊椎动物为主, 如腔肠动物(珊瑚)、软体动物(牡蛎)、节肢动物(螃蟹)、棘皮动物(海星)等。 2、游泳生物:能自由地在水中游泳运动。分为脊椎动物(鱼类、哺乳类)、软体动物(乌贼)、节肢动物(虾类)。3、浮游生物:体型小或微小,其运动能力很弱而受海流或潮流所支配。以低等藻类和原生动物为主,底栖生物的浮游幼体(珊瑚的水螅幼虫)较大个体的动物(海蛰)等。海洋科学导论 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 2.1.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构成。2. 2.2.2海洋的划分 - 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所组成。3. 2.3.2大陆边缘- 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活动性可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两种类型。4. 2.3.2大陆边缘-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海洋)之间过度带组成,其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性)和(活动型)两大类。5. 2.3.2大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