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复习整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626725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古文复习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医古文复习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医古文复习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医古文复习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医古文复习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古文复习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古文复习整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专业医古文知识点整理古文部分扁鹊传史记,汉,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的三千多年的 历史,一百三十篇,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 呼扁鹊私坐。翻译: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入住,只有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时常恭敬地对待他。 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他来来去去有十多年了,于是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 三日必间。”翻译:扁鹊说:“他的血脉是正常的,你有什么惊怪的?从前秦穆公曾出现这种情形,昏迷 了

2、七天才苏醒。现在你们主君的病与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会痊愈。”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 不可曲止也。翻译:知道疾病外在的表现就能推知内有的原因,知道疾病内在的原因就能推知外在的表现。 人体内有病会从体表反应出来,在千里之内,确诊的根据有很多,难以详尽地列举。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 之所病,病道少。翻译:假使明智的人能预先知道没有显露的病症,能够让好的医生及早诊治,那么疾病就能 治好,性命就能保住。人们担忧的,是疾病太多,医生忧虑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华佗传三国志,晋,陈寿,纪传体分国史(

3、断代史)。1、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翻译:(华佗)在徐州一带求学,通晓各种儒家经典著作。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 尉黄琬征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系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 “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翻译:就像华佗所说的那样,(病人)立即吐出一条蛇(寄生虫)把虫悬挂在车边,想到华 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自言自语说:“像是遇见我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寄生虫就是证明。”3、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系,宜含宥之。”翻译:因此把华佗押解

4、交付许昌的监狱,审讯验实(华佗)服罪。荀彧求情说:“华佗的医 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应该包涵宽容他。”4、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犹户枢不朽是也。”翻译: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疲惫罢了。运动则水谷精气才 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如同转动的门轴不会腐朽一样。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汉书,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刘向、刘歆父子根据别录和七略编纂, 我国现存第一部官修群书目录,收书38种,596家,13200余卷,分类简述其学术思想的源 流演变。七略: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5、。方技略:分为医经,经方,神仙,房中。微言大义:多以精当的言辞阐述儒家经典的要义。1、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肴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翻译:战国合纵连横,真假纷争,诸子百家的言论混乱。到了秦朝担忧这种状况,于是烧毁 书籍,使人民愚昧。2、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针 石汤火所施,调百药剂和之所宜。翻译:医经,是推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的本源,用来阐述百病的根由和生 死的界限,进而用来研究针刺、砭石、汤药、艾灸施用的范围,探讨各种药物的恰当配伍及 其适宜的病症。3、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

6、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 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翻译:经方,是根据药物寒温的特性,估量疾病的深浅,凭借药物的作用,依照人对四气感 应的适宜情况,来辨别五脏六腑所适用的各种性味的药物,配伍成寒凉与温热的药剂,用以 疏通闭塞、解除郁结,使病人恢复健康。 本草纲目原序王世贞,明,文学家,戏曲理论家。1、予窥其人,眸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翻译:我观察他这个人,润泽的相貌,清瘦的身躯,言谈兴味浓厚,真的是普天之下仅有的 一个人。大医精诚孙思邈,唐,医学家。备急千金要方,我国现存最早的临床实用百科全书。“精”指医技精湛,“诚”指品德高尚。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

7、浅之思,岂不殆哉。翻译:如果对最为精妙细微的事情,用最为粗浅的思维方法去探求,难道不危险吗。2、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 皆如至亲之想。翻译:如果有生病受苦的人前来求救的话,不得询问他们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关系亲疏、 是华夏之人还是四夷之人、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要完全平等,都像对待最亲近的人一 样。3、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 物情同患,况于人乎!翻译:自古以来高明的医生治病,常用活着的动物来救助危重的病人,虽然说动物低贱而人 类高贵,至于爱惜生命,人和动物都是一样的。伤害别的生命来使

8、自己得益,万物在感情上 共同憎恨,何况人类呢。4、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翻译:心中怀着救世济民的志愿,所以也琐碎地谈了这些道理,学医的人不可以因我言谈粗 俗而以这些道理为耻啊。医话四则1、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 尽识草书乎?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 字期清爽,药期共晓。翻译:又有擅长草书的医生,医案有的人不认识,关系到的问题还不紧要;至于药名,那么 药铺中的人,难道能都认识草书吗?鲁莽轻率的人大概地抓药就会造成祸患,小心谨慎的人 来回询问会造成拖延。能不能与同行约定,凡是书写

9、药方医案,字字迹一定清爽,药名一定 共识。2、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翻译:(崔默庵)看见生病的人用手掰开眼睛,看着他吃喝,原来是他眼眶全都肿了,没法 睁开。3、细思其故,得毋来诊时日已西沉,行急而咳亦甚,因之气塞脉乱,乃有此象欤?然惟 愈不敢自信矣。翻译:(我)仔细地想其中的缘故,该不会是(患者)来看病时已经接近黄昏,行走急迫而 咳嗽也加剧,因此气机闭塞脉象混乱,才有这种证象的吧?然而(我)思考到这里越来越不 敢相信自己了。工具书部分定义:工具书是为满足人们质疑求知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编排形式和查检方法,迅速提供某方面 的基本知识和资料线索的专供查检的图书。作用:解释

10、疑难、辅助自学、指示门径、提供线索、搜集资料。分类:字典、辞书、书目、索引、文摘、类书、丛书、政书、年鉴、手册、年表。字典:解释字的形音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康熙字典、简明中医字典辞书:即词典,解释词的意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辞源、中国医学大辞典书目:即图书目录,记录图书的名称、作者、卷数、版本,有的还包括学术源流、图书流传、内容评价、收藏单位等。中国图书联合目录、宋以前医籍考索引:又称通检、备检、引得,是把一种或多种书(刊)里的内容编成条目按一 定方法编排,并注明出处,专供检索的工具书。医学史论文献资料索引、本草纲目索引文摘:论文摘要,将论文的主要论点简明扼要地摘录出来,以供读者阅读。中国医学文

11、摘、中国药学文摘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资料的工具书。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太平圣惠方丛书:在一个总名称下,把原来单独印行的若干部书籍原封不动地汇编在一起的 工具书。珍本医书集成、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工具书的编排方法:部首编排法普通字词典一般采用。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等笔画编排法中医药书籍一般采用。中医大辞典、中药大辞典等音序编排法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主题事类编排法尔雅、方言等查找中医文献:善用目录、索引、类书、丛书。常用工具书字典:尔雅,我国第一部训诂专书,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首创部首编排法,用“六书”理论解释文字。康熙字典,清,张玉书、陈廷敬编撰。新辞海和辞源的区

12、别新辞海是用现代方法编写的大型百科性辞书,所收词目以解决一般读者在学习、工 作中的疑难问题为主,并兼顾各学科的学术体系,不收古体字和冷僻字,古义的征引也较少。新辞源删去旧版中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方面的词语,增加古汉语词 语,修改不正确的注释,抽换并增补较多例证,对出处加注作者、篇名和卷次,从而成为一 部阅读古籍的专用工具书。汉字部分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现代简化字。特点:由图形到笔画,从形意结合到形意分离,从表义到形声,从繁复到简化。六书:汉字结构的理论体系,说文解字首次全面阐释,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假借。象形字象形者,画成其物,

13、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即用简约的写意方法形象地描绘各别的对象。日、月、人、女、心、手、止、木、鸟、鱼、龙、羊、牛等。指事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即在象形字的基础上用符号点明所要表示的局部,所加的符号即指事符号。本、末、朱、刃、叉、寸、亦、身、母、上、下、中等。会意字会意者,比类合宜,以见指搞,武、信是也。即将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利用它们的形体或意义会合时产生的新义来表达。步、涉、即、既、得、秉、兼、采、益、陟、降等。形声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即由表意和表音两部分组合而成,表意者为形符,表音者为声符。转注字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字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即利用同音字来记写意义上与其并无关系的字。来、午、我、难等。通假字:古籍中,本有其字而未使用,却借写了当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其它字,而这两个字的意 义并不相同,此用字方式称通假或假借。确定条件:本字与通假字共存,读音相同或相近,要有足够的依据。古今字:在一个字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或改换形符另造新字,以分担原有字一部分义项的文 字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