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芦苇》说课稿.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6258770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乡的芦苇》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故乡的芦苇》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故乡的芦苇》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故乡的芦苇》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故乡的芦苇》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乡的芦苇》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故乡的芦苇第一课时说课稿两市镇三完小罗倩 一、说教材内容故乡的芦苇是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的文章注重语言美和情感美,四篇文章一脉相承,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对家乡热爱的情感会随着课文的学习一步步加深和升华。本文是一篇追忆家乡的文章,通过对故乡芦苇的回忆,倾诉了对家乡的怀念与热爱之情。文章内容大致上分为两层。第一层“写物”,描写了故乡朴实无华的芦苇多而美。进而,文章从“故乡的芦苇”这个“点”上引入第二层“忆趣”,通过回忆用芦叶吹歌,折芦叶船,在芦苇丛中捉纺织娘等往事,最后总结芦苇成了故乡的象征。抒发对儿时生活的追忆之情以及对自己家乡的怀念之情。“忆趣”是内容的“深化”是

2、文章的主体内容。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其优美、生动的语言是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二、说教学思路教学中“要带学生在文章中走一个来回”,既要在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如诗如歌的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要引导学生体会写法,在品词析句中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三、说教法、学法(一)美读悟情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既是学习的重要目标,又是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层次的读、有目的地读、多形式的读,关系到学生读的兴趣和质量。在“读懂课文”环节教师以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这种认识较为模糊和肤浅,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美读来深切的感受,美读是

3、快乐的读书体验。1、激发兴趣读通过自由读、表演读、合作读等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注重读书兴趣的培养。即因为课文优美语言、意境等产生的愉悦感。2、情景营造读思乡是人类永恒、美好的主题,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而感到模糊,因此教学时通过相关的歌曲,让学生入情入境,进而引发、强化读课文所产生的情感。我选的歌曲有故乡的云柔弱彩虹等轻音乐。3、多样美读引导学生在背景音乐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文字变成画面,想象着美丽的景色、快乐的经历,揣着美好的情感而读。 (二)品读悟写法 领悟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用词造句来表达、抒发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对故乡的怀念和热爱,是体会写法的关键。关于词句注重引导

4、学生品味鉴赏课文优美的句子、传神的用词,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如“这段话突出芦苇的什么特点?从哪看出来的?四、说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课。 (出示课件:芦苇美景图)让同学们欣赏画面。教师借机引导 芦苇,朴实无华。在南方随处可见。我们北方在沟边也有芦苇,大家都认为芦苇非常普通,没有什么可称赞的,然而,它却令作者魂牵梦绕、永不忘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故乡的芦苇丛中,去追忆那遥远的童年生活。(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让学生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课文;2、小组合作,解决生字新词,学习多音字。3、学写生字。(三)、细读品味,感悟美景。 1、 品词析句 ,领略芦

5、苇美景。 学生自读课文的2、3自然段 (1)、说一说,你在读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 “一片片”“ 一簇簇” “几乎所有”体现了芦苇“多 “碧玉似的秀枝”“绿色的轻云”写出了芦苇的“绿”;“恬静”、“飘逸”突出了芦苇的“美”。(2)、(出示句子:“一片片,一簇簇,给乡村平添了几分恬静和飘逸。”) 指名读。(3)、播放芦苇的风光片,故乡的芦苇多美呀!让我们通过动情的朗读再来感受一下,好吗?(指名配乐读文,师生适当评价)让我们再一次的朗读课文,表达出对芦苇的喜爱和赞美。这一教学环节,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语言美,体会景色美。突出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2、概括童年趣事吹芦叶哨、折芦叶船、捉纺织娘(四)、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