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艺术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6253941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剪纸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民间剪纸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民间剪纸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民间剪纸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民间剪纸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间剪纸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剪纸艺术(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间剪纸艺术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教学课时:1课时一、 教材分析 本课知识点是九年级民间艺术-剪纸。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剪纸艺术发扬光大。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它向产生发展同古代的风俗有直接关系,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其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剪纸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教学目的: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使学生

2、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2、 过程与方法:在轻松、愉快、有趣的作画过程中,学会创作;通过发散性思维,形成超越经验世界的思维方式,创造出千姿百态的新形象。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同时,更注意家乡的艺术特色,发扬我国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表现劳动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剪纸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4、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教学难点:是创作和

3、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教学准备:剪纸作品若干,电光色纸及专用纸,剪刀、刻刀各一把,4开白纸两张;投影仪。作业要求: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剪纸图样,做到造型单纯、简洁、富有剪纸情趣。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l分钟)(二)学习新课l、导入:播放莫让绝技成绝迹(3分钟),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引出课题。 节目内容:桥墩剪纸,素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过去一谈起桥墩雕花厂,没有人不知道的。然而现在,却很难发现刻纸的踪影。据老人讲,许多年前,三十间家家户户都会刻纸。但是现在,还在继续从事刻纸这个行业的人已经很少了。因为工艺水准之高,而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葩。但也

4、正是因为它的工艺要求高,使得它在工艺继承上产生了困难。刻纸必须手工操作,一刀一刀的刻,学会还得花上五六年的时间。 教师出示剪纸作品 丛林戏牛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2、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解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 a/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中国剪纸艺术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大的发展:一是西汉时期,由于发明了造纸术,为剪纸的普及与发展提供了最佳材料,使原先局限于金属、玉石薄片上的镂空装饰工艺转移到了纸张上;第二次大发展是在20世纪30年代,因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一些文人画家的介入

5、,将剪纸艺术从单纯的实用性和民俗形态中逐步向观赏美术形态发展。 b/剪纸五大类 有人说,剪纸是民俗。这话一点不假。剪纸的形式很多,但依其用途而言,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即窗花、喜花、礼花、刺绣花样和功德剪纸。窗花是逢年过节贴在窗纸上的一种喜庆图案;喜花又名“嫁妆花”,是结婚时的吉祥花样;礼花是祝贺寿辰或生子、乔迁、升官赠送礼品时所敷的花样;刺绣花样,是用于服饰刺绣的底稿;而功德剪纸,则是指那些祈福消灾等所用的剪纸,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教师板书) 后生戏虎c/南派和北派 2000多年来,剪纸一直结合着各地的民风民俗及老百姓的愿望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最普及、最有人民性的艺术品种

6、。它寄托着老百姓的爱和,同时也抒发着人民群众的情与美。它的流传之广,作者之多,产量之大,为任何绘画品种所难以比拟。 和京剧、书法一样,中国剪纸艺术是国粹。外国人欣赏我们的剪纸,不仅在于它的面广量大,更是因为有着浓厚的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由于地域、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各地剪纸均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但从整体上来看,剪纸艺术大致上可分为北派和南派。一般说,北派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著称,如陕西、山西、内蒙一带的剪纸,讲究的是线条粗壮有力,朴实大方;而南派则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闻名,比如江浙一带的剪纸,讲究的是线条工细、秀丽、流畅。事实上,随着文人画家的介入,随着剪纸艺术的广泛交流,南北派剪纸都在互相

7、取长补短,使中国的剪纸艺术更趋成熟和完美。 据悉,中国剪纸是继昆曲和古琴之后,最有希望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民间艺术;此次举办的博览会,就是中国剪纸协会开展艺术抢救的一项措施。回归自然d/特色鲜明的温州剪纸温州剪纸的历史十分悠久,特色鲜明,尤以桥墩点色刻纸最为突出,桥墩点色刻纸源于民间的“龙船灯”、办“抬阁”。每逢新春佳节,村村皆有驱邪纳福的娱乐活动,还要对龙船灯进行评比,因龙船灯以剪纸饰制,这就推动了刻纸的提高和发展。 渔归 3、请学生欣赏剪纸作品的同时归纳剪纸的题材种类。(教师板书)剪纸的题材 民间剪纸的题材是很广泛的,它既反映现实生活中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也表现自己对美

8、好生活的向往。从剪纸艺术的题材中,我们可以看出劳动人民那种朴实,纯真的思想感情。剪纸题材的范围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实际生活题材。因为剪纸的作者大多来自农村,所以她们的作品题材大部是取材自己的实际生活,如喂鸡,养猪,牧羊,放牛,骑驴赶车走娘家和抱胖娃娃,搞家庭副业,参加田间劳动,有的直接表现自己伺养的家禽,家畜,如鸡,鸭,鹅,牛,马,羊,骆驼,狗.猫等.也有的表现生活中常常见到的植物,如:梅,兰,竹,菊,牡丹,荷花,水仙,还有各种瓜果,蔬菜等.因为这些题材都来自生活,所以剪纸作品表现的内容生活气息就十分浓厚。 b吉庆寓意的题材。民间剪纸在题材上的一大特点是采用托物寄情的寓意手法.常用的

9、有以下几种:谐音法以音象形的表现手法.比如花公鸡,就在公鸡身上刻儿朵花;梅花鹿,就在鹿身上刻几朵梅花;刻上莲花和鲤鱼就寓意连年有余,这里以莲谐连,以鱼谐余。谐形法将某一形象进行简化作为代表.比如:刻上一朵云彩,就表示是天空,刻上一朵雪花,就表示是冬天下雪了。象征法借某一物象来表示一个概念,使人产生联想.如桃子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鸳鸯象征爱情,松树象征长青不老,牡丹象征富贵,喜鹊登梅象征喜事临门 c/戏曲人物和传说故事。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通过戏剧等形式在全国各地广泛地流传着,人们不仅相互传诵着,而且还用剪纸这一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些故事中的人物的爱与憎.如越剧之乡的江浙一带,民间剪纸在题材上

10、大部分取材于当地流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红搂梦,西厢记等故事的情节.京剧的发源地在北京,冈此,京剧险谱剪纸就以临近北京的蔚县最为著称.此外诸如八仙过海,上八讪,下八仙.嫦娥奔月,天女散花.老鼠嫁女等民间传说故事更是剪纸普遍表现的题材。4、教师将剪纸展示给学生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教师分别展示剪纸作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 a/教师指图1、图2,用启发性的手势、语言提问:图1、图2都是人物头像,但在眉眼等细节上却用了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发现了?(教师综合学生回答板书)教师再指图3图4问:用什么方法能让这两幅剪

11、纸出现多种色彩呢?(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用半成品给学生示范,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 b/教师展示图5、图6、图7,讲:下面我们研究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图5这幅剪纸突出了人物的形态,而次要的细部却没有刻画,它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教师指图6图:鱼的形象和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差别?大家讨论一下。(同学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 c/教师展示图8、图5问:这两幅图的构成形式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d/教师给学生做剪纸示范。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如:运用折叠法剪的是光卉(图9),如果剪单独对称式的人物怎么剪(图5)?均衡式的呢?(图8)?(三)布置课堂作业

12、,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 1、先让学生观看动画片白雪公主与青蛙王子,认真观察片中的图案,教师引导学生设计的主题。 2、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突破难点。(教学建议:展示剪纸和板书用投影仪)(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五)总结 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点题:以上学习的是剪纸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剪纸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六)板书民间艺术剪纸作品展示一、 剪纸的艺术特点:单纯、明快、简朴、朴实、富装饰性。二、 剪纸的题材:花鸟虫鱼、人物、自然景观

13、、吉祥图案、传说、神话。三、 制作方法:剪、刻。四、 表现形式:阴刻、阳刻、点色、套色、分色、衬色。五、 造型手法:简化、夸张、添加。六、 纹样的构成形式:对称、均衡。七、 教后反思: 1、当多媒体播放莫让绝技成绝迹-心中不禁涌动着浓浓的乡情,这正是我要选择这课题所望。愿学生与我共同感受这份乡情,去探究她的奥秘。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尽可能地运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来进行美术教学”。这就给我们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教学空间,让我们充分地去开发地方美育资源,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2、要求学生在一课时内完成设计、剪刻,确实紧了点。3、学生作业时用笔单一、粗细无变化,故刻后作业因部分线条过细造成画面不清,效果不生动。今后教学中注意点、线、粗、细、黑、白等变化的运用。4、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观察认识事物,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自由变化,它可使学生“随心所欲”的创作,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让学生用清澄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美丽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用稚嫩的手去描绘事物,用丰富的想象去创造未来。世界因为创造而美好,愿通过我们的教学,不断开启学生心灵深处的潜在智慧,使他们具有独到的创造力、想象力、理解力、观察力和表现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