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研究形考作业.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6250309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研究形考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研究形考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研究形考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研究形考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研究形考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研究形考作业.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作业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作业。一、简答题(共8道试题,共100分。)1.简述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答案: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2.语文课程有哪些功能?其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什么?答案: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包括工具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语文课程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3. 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涵盖哪些主要内容?答案:培养以思维为核心的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的一般认识能力;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

2、础的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4. 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的基本特点。答案: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包括:首先,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它涵盖了思想性、文化性、审美性、发展性、创造性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而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是与其它课程相区别的特点,也是绝对不容许忽视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是在掌握语文工具

3、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的;反过来人文素质的提高又促进对语文工具的掌握。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之一,这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形式和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不能偏重某一方面。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须加

4、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能结合实际加1分。5. 简述语文素养的内涵。答案:语文素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6. 语文教学过程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答案: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语文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沟通课堂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从书本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努力体现出

5、语文的实践性特点。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点拨、示范和在实践中体验,不需要讲授一套又一套有关方法的知识。第三,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重视个性差异,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7.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答案:首先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语文课程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语文学习对学生情感的触动,心灵的震撼,往往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在潜移默

6、化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同时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一方面要看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决不是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语文课程中的教育要因势利导,要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贯穿在学生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中。8. 比较并简述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历年的语文教学大纲的重要区别。答案: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相比,主要在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上有进一步深化。两者的重要区别具体表现如下:(1)更加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