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田园生态农庄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6246419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假日田园生态农庄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假日田园生态农庄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假日田园生态农庄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假日田园生态农庄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假日田园生态农庄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假日田园生态农庄项目可行性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假日田园生态农庄项目可行性报告.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假日田园生态农庄项目可行性报告 目 录1基于宏观层面的园区农业开发SWOT分析41.1项目优势(strength)分析41.2项目弱势(weakness)分析51.3机遇(opportunity)分析61.4威胁(threat)分析92 园区农业发展思路与目标、功能定位92.1 发展思路92.2发展目标122.3功能定位123园区农业产业框架与产业关联设计134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素规划154.1基础设施154.2生产设备155园区农业重点建设项目规划165.1 CSA种植区165.2农业科技示范区175.3 农事体验区175.4果园采摘区185.5 生态养殖区185.6餐饮综合区195.7 野

2、外拓展区196园区生态环境安全保护规划206.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与标准206.2施工期环保措施216.3营运期环保措施217园区重点项目投资与效益分析227.1 重点项目投资227.2效益分析228园区规划建设实施展望与对策建议258.1 实施进度258.2 对策建议269规划附图281基于宏观层面的园区农业开发SWOT分析1.1项目优势(strength)分析1.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假日田园生态农庄位于坐落在温州市文成县巨屿镇飞云江畔花前村,项目区域内交通、水电、通讯等设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日趋优化,融入了到温州1个小时、到杭州4小时的交通圈,加上规划中文青泰高速经过境内,基本上形成了比

3、较便捷的现代交通网络,为假日田园生态农业生产要素和市场要素流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项目所在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4-18.5,常年无霜期285天。气候常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为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优越条件,为旅游观光的良好气候环境。假日生态农庄坐落在飞云江畔,附近的珊溪大水库,是温州人民的“大水缸”,水利资源得天独厚。3.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产业基础好。近几年,项目所在区域通过采取种植大棚、水库加固、农机推广、排水沟整治与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等措施,农业生产硬件条件得到较大改善。通过农技培训、网站、农技推广中心与农技110的设立、农产品安全监测

4、、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研究、健全动物检疫免疫体系等措施再加上县政府连续出台农业优惠政策,逐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农业生产软件条件得到较大改善。1.2项目弱势(weakness)分析1、农业项目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是指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害。如台风、干旱、水涝、冻害及突发性病虫危害对产量、品质的影响,由于自然因素的不可控性、不可抗拒性、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及其变化的频繁性,可能造成农业生产在地区、季节、年度之间的巨大反差,给农业造成不可估量的风险。可以通过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生产条件、防范意识以及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等技术手段进行风险规避。2、发展水平低且产品同质化严重。温州地区很多

5、生态农业资源都以“农家乐”的形式出现,这些“农家乐”大部分还处在发展初期。大多生态农业资源在城市周边,地域地貌、人文环境、历史传承也类似,加上面向同类市场,经营模式单一,近距离、低水平重复在所难免,产品同质化严重,加上很多资源缺乏合理的规划开发,各类生态农业旅游点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经营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住房乱搭乱建,污水、垃圾乱倒乱扔,并进行恶性价格竞争,假冒伪劣商品随处可见,使得自然生态环境破坏,违背了生态农业旅游的本意。因此,本项目要很好地发展,首先要做到科学规划,注重品牌建设,强调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体现差异性,突出特色。3、农民技术水平低,经营和技术人才缺乏。项目区

6、域地区的农民对外联系少、行家能手少、文化水平又低,给农业发展和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造成较大难度。由于地区偏远,农业科技人才,如蔬菜和林果专业人员、餐饮管理专业人员较为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与农业旅游的发展。1.3机遇(opportunity)分析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国策。观光农业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的思路拓展到关注人地人和谐共存的更广阔的背景之中,这也正好契合了长期以来农民渴型脱贫致富的愿望。可以预见,基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新型观光农业,将成为我国传统农业向高精尖、高附加值深度开发转移的农业现代化主

7、流方向之一。近年来经济界人士普遍寄予厚望的汽车、城市房地产,由于远超越了现阶段大众的经济承受力,加之缺乏相应的金融政策的支持,虽然短暂火爆,但终归有价无市。而观光农业旅游却由于其开发项目的农业特色,直接受到国家投资政策倾斜优惠。城市剧边农村地带正是基于这种地缘加血缘的优势,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纷纷进入,可能成为下一轮房地产开发的热点地区。今天,已拥有了辉煌工业文明的后工业社会,却正在失去与自然的和谐相依:熙攘的城市、忙碌的身影、林立的高楼大厦疏远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距离,紧张、烦躁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于是“生态热”、“休闲热”成为都市人的追求和渴望,而与此强烈对照的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

8、、一望无垠的大地、纯朴的农民、清新的绿色食品则构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另外,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与农村的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加之过去“上山下乡”的历史经历,寻根的潜意识驱使他们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与方式重新体验过去生活,于是旅行社的“当一天农民”、“插队落户”等项目一经推出,即产生了强烈反响。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在概念和内涵上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新的历史阶段,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一体性、农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强化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生态农业实质上是生态化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既符合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又符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9、,也符合农村社会人文发展的方向。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操作、可实现的现代农业,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现代生态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政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人们对良好的乡村环境所形成的森林浴、郊野露营、观光采摘等消遣休闲活动的渴望和追求,满足了自身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缓解了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所带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农村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观光农业应运而生。可以肯定,生态观光农业是非常具有前景的现代农业,但需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预期目的。建设与发展观光农业,不仅为游客提供

10、新的活动空间,释放休假日城市人口压力,降低市区及旅游热点的拥挤程度,还能够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益。xx市作为农业大市,发展观光农业,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格局,加快耕作管理的科学化、技术化,发展绿色食品和特色作物的生产,能够满足人们对无公害食品的需求,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获得农业、旅游的双重效益。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破坏,并与生态农业、林业等的建设结合起来考虑。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保护体现文化多样性的种种要素,并注意保持现存的民族群体文化特征。观光农业的基础是农业体系内部功能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合理性。但目前部分观光农业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11、过分依赖非自然技术手段,大兴土木,城市化、人工痕迹明显,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是与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背道而驰的。观光农业的“农业”内涵,应定位于旅游与生态农业协调所体现的地域特点,即地域生态农业特色和地域农业文化特色。根植于符合自然生态的生态农业和传统的农村民俗文化必须加以保持并得以充分体现开发时应选择生态效益型道路,注意保持农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重视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这是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在当前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离开了政府扶持,农业科学研究和开发就难以进行,真正把发展生态农业摆在重

12、要的位置,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指出方向。近年来,文成确立了“生态旅游县”的总体战略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旅游”的思路,以建设“生态文成、魅力文成、和谐文成”为发展战略,狠抓生态产业、大创生态品牌、力建生态城镇,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路子,极为有利地为“农业+观光”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创造了条件。1.4威胁(threat)分析1、 观念落后。由于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素质提高速度较为缓慢,很多地区的农业旅游产品只以简单的“农家乐”为主,缺乏新鲜感。旅游产品过于商业化,使其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和真实感,缺乏核心竞争力,威胁生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加之现代旅游管理的知识

13、和经营管理观念落后,威胁着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发展。2、经营秩序缺乏规范性。生态农业旅游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有力的政策手段和科学论证,经营秩序不规范。未健全管理机构对本地农业旅游的发展进行统一协调与管理,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各辖区对农业旅游缺乏专门规划,导致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无序和低效。一些基层党政干部仅凭自己对农业旅游业的热情行事,盲目开发项目,导致建成后效益低下,有的甚至血本无归。这不仅造成资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也使乡村旅游产品品位不高、生命周期短,极大地威胁了生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园区农业发展思路与目标、功能定位2.1 发展思路假日田园生态农庄的建设规划,

14、将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倡自然循坏和自然生态,保护好生态环境,把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可持续发展农业与乡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可促进的良性循环。生态农庄根据自身特点和现状,因地制宜,利用“山”的优势和“水”的优势,坚持以农为本,以农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开发一片,建成一片,受益一片,滚动发展”的原则,以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为主要功能区进行开发建设,形成发展长龙经济的“三个构想”: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积极发展观光业,适当发展加工业。 (一)整体性与开放性的原则生态

15、农庄的规划将从整体布局着手,特别注重观光区和服务区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从生态农庄内部讲,整个功能区尽管有各自的特点,但并不是一个个无机的、分散的结构,而是种开放式的有机结合体;同时生态农庄本身将与周边环境相互衔接、相互融合。(二)生态性原则生态农庄自身的生产生活将更为注重生态方面的要求,节制引用外来物种,保护和发展乡土物种,不会对农场本身和周边乡村产生不良影响。(三)经济性原则生态农庄将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强调用最少的人工和资金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强调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同时,生态农庄本身除了发展生态农业产品以外,还将开展采摘观光等,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求得生态农庄自身良性循环,因此在生态农庄规划中将充分考虑经济生产的内容。(四)参与性原则亲身直接参与与体验、自娱自乐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生态农庄在观光项目的设置上将充分考虑体现“参与感”、“体验感”,结合生态农庄本身空间广阔、地貌丰富等特点,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生态农庄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层面地体验农场生活的情趣,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五)特色性原则特色是生态庄园经济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此,生态庄园会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生态农庄具有更鲜明的市场特色。(六)多样性原则鉴于人们在当今的休闲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