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夫概里-5.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6231291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诸暨夫概里-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诸暨夫概里-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诸暨夫概里-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诸暨夫概里-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诸暨夫概里-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诸暨夫概里-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诸暨夫概里-5.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成徐氏与暨阳夫概里初见夫概里时从暨阳大成徐氏宗谱上看到的,徐顼迁诸暨夫概里。徐顼是徐氏始祖,暨阳大成徐氏97世始祖,晚唐,徐顼曾为婺郡太守。夫概里是什么地方?诸暨本地历史研究学者杨姓的先生说是现在的应店街,夫概是吴王夫差的弟弟,战死在这个地方,所以称为夫概里。为了纪念死去的弟弟而命名,夫概里的地名一直是到土改以后才修改的,有紫阆研究者称,夫概里就是紫阆,“里”起于秦郡县同时,汉沿秦制,至明清才改名为乡。 这夫概引起我莫大的兴趣,要知道吴王夫差和伍子胥是我古徐国的对手,公元前512年灭我徐国正是这个时候,莫非和我古徐国有关?我查阅了夫概的相关资料有相关描述:夫概,吴王阖闾之弟。公元前506年,

2、楚国令尹囊瓦率军围攻已经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蔡在危急中向吴求救。吴国遂打起兴师救蔡的旗号,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以孙武、伍子胥为大将,阖闾的胞弟夫概为先锋,倾全国3万水陆之师,乘坐战船,由淮河溯水而上,直趋蔡境。吴军先锋夫概对吴王阖闾说:“囊瓦这个人不仁不义,楚军没有几个愿为他卖命。我们主动出击,楚军必然溃逃,我军主力随后追击,必获全胜。”阖闾不允。夫概回营后,对部将说:“既然事有可为,为臣子的就应见机行事,不必等待命令。现在我要发动进攻,拼死也要打败楚军,攻入郢都。”于是率领自己的5千前锋部队,直闯楚营。果然楚军一触即溃,阵势大乱。阖闾见夫概部突击得手,乘机以主力投入战斗,楚军很快便土崩瓦解。囊

3、瓦所属残军战败后,由苏延率领向部城方向溃退。孙武指挥吴军实施了战略追击,到清水(即水)追上了楚军。阖闾正要下令攻击,夫概又以孙子兵法所言的“半渡而去之”来阻止了阖闾。阖闾接受了夫概的建议,待楚军半渡清发水时,才发起攻击,因而大败楚军。11月29日,阖闾、孙武、伍子胥率领吴军攻入郢都。柏举之战遂以吴军的辉煌胜利而告结束,吴王终于实现了破楚入郢的夙愿。十一年六月,秦国由于害怕吴国强大对其不利,又因楚臣申包胥于秦庭不思饮食,哭泣七日,求秦国出兵救楚,秦出兵后,败吴于稷(在今河南桐柏)。夫概见吴王兵伤败,乃亡归,自立为王。阖闾闻之,引兵去楚,归击夫概。夫概败,奔楚,楚封之堂溪(在今河南西平县),号为堂

4、溪氏。夫概子孙在吴国者改姓夫余氏,为吴姓的一分支姓氏。夫余氏的部分成员辗转迁徙,到了朝鲜半岛开拓基业,人丁极为兴旺。以后发展成为朝鲜著名的豪族-百济王室。在春秋时,吴王阖闾使弟夫概筑城为王邑。因城狭而长,故名长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公元908年,吴越王改长城县为长兴县,浙江省长兴县名由此始。史孙子53回记载:五十三、夫概总算称了一回王夫概率残部登上自己早就暗藏的船只,立即调转船头,扯帆顺流东去,直下吴国。也幸亏如此,才无意中避免了全军覆没,唯有一点:粮草不足,沿途又得不到补充,所以在夫概舟船进入吴境之后,不得不沿途上岸武力筹粮,还不能暴露身份,以免消息向楚国的郢城传播,有时干脆装扮越

5、兵,也就是因为如此,才无意中吓退了越王允常,夫概顺利抵达吴都。都是自家叔侄,夫概一句“奉王命助守都城”,便顺利入城,此刻的姑苏正眼巴巴的盼着远征军回救,当然军民大喜望外,谁知夫概部一进姑苏,便径直开进王宫,首先逮捕了正高兴前来迎接的公子夫差,接着便宣布阖闾已经在西楚大败,现在已经殉国,王弟奉遗命继位为吴王,大家各自安心本职工作,本王马上就有封赏。小民百姓,下级官吏,基层将士,当然被蒙在鼓里,在中国,下面惯于两眼一闭,一切全听上级指示是有悠久传统的,所以大家不可能表示些什么,除了表态效忠外,有的还自发的举行悼念活动,缅怀先王阖闾。马上,事情就不大对头了,夫概王宣布追究先王阖闾劣迹,展开了大批判活

6、动,一些先前老百姓不知道的事情被搬上了桌面,留守的高层官吏开始发觉事情有诈:即使阖闾有错,你逮捕夫差干吗?自然有机灵的卿、大夫派出亲信,远赴楚国探听军情;尤其伍员、孙武、伯噽等高级将领的家属亲近,自然飞骑向郢都的阖闾告急。等到阖闾得到国内确切实情,时已九月残秋了。阖闾如同大梦初醒,立即意识到伐楚大业功败垂成,越国侵吴,还只是在后院扔几个飞砖,王弟叛乱,无疑于在自己的后心狠狠刺了一刀,致使阖闾内心流血,无比惨痛。应急措施无疑是应该全军回国,先平定内乱再说,但伍员提醒:如此急于行动,不但吴军回不了吴国,甚至全军都要大难临头:那秦楚联军还能仁慈的放吴军回国平叛?肯定会全力掩杀,急于回师的吴军士气不再

7、,处境将更加艰难。伍员建议:自己率一部吴军留驻楚国,继续灭楚大业,吾王可率主力乘舟东下,咱们来个分工负责,两不耽搁。阖闾犹豫,孙武上言:夫概并非心腹大患,吾王回师,其患自消,现在关键的是如何全师逐渐回到国内。那就唯有一途:对秦楚联军采取攻势作战,只有如此,才能吸引秦楚主力,吾王可趁机顺江东去,稳定吴国大后方。阖闾此刻清醒了,对自己半年多的荒唐举止也不无反思,其实人们都是如此,你别看送个吉祥话时都是诸如“一帆风顺”之类的祝福,实际上大多时候,“一帆风顺”时恰容易犯糊涂,倒是挨上当头一棒时头脑清醒许多。当即与伍员、孙武、伯噽等高级将领仔细商议,由伍员主军、孙武、伯噽辅佐,率联军主力集中于淮澨,摆出

8、一副与秦楚联军决战的架势,而阖闾本人却仅带精兵一万,顺长江东去,潜出楚境,回国剿灭夫概叛军。计划实施顺利,秦楚联军见吴军主力动出,注意力皆被吸引在了郢城东北方向的陆上,而阖闾舟师得以顺利潜出楚境,一路顺风顺水,来到了阔别一年多的吴都姑苏城下。夫概做梦也没料到哥哥会来得如此迅捷,等得到确切军报,吴国全国已经都风传遍了吴王尚在,而且率大军抵达了姑苏!一国之王,至高无上,哪怕临死的一句话即能改变政局,更何况夫概还是杜撰的一句“按既定方针办”?士兵们谁愿意与自己的王师作战?一时姑苏城内,风声鹤啼,人心大乱,阖闾王师还没抵姑苏城下,夫概王心里已觉得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不过,慌乱中的夫概心理上还有一张“王

9、牌”,凭这最后的杀着,保住自己的爵位还是没问题的:把侄子夫差推上城头,逼迫阖闾发誓不追究前科,然后讨一封地,咱去那里关上门做王去也!料想阖闾不会不顾儿子性命,要不,出兵劳苦,刀头舔血给谁过得日子?再说了,一奶同胞么,不会赶尽杀绝的。心思一定,立即命亲信去大牢提出人犯,自从将侄儿关押起来,还没好意思与其见一面,现在不行了,丑叔父早晚见侄子,先架起油锅吓吓他再说,城头毕竟还需要这宝贝说话不是?不多时,亲信气急败坏来报:夫差已经不在大牢,大牢连狱卒带狱长,皆尽逃亡,就是城中的大夫、官吏、士兵、将军,也早已出城大半,没出城的也说不定正等着给前王开城门呢!夫概五内冰凉,头脑雪亮:完了,没啥玩头了,当真与

10、王兄提兵交战?夫概还真没那个胆量,这是日久成习培养出来的畏惧感,一时半刻洗干净还真不容易,不是个人武力的原因,是心理因素决定胆力。不过夫概也是狠人,立即悟到:此时不走,更待何时?连家也没回,就带着身边几个亲信、楚国带回的残部,开了西北闾门,一溜烟直奔楚国而去,有道是,大丈夫斗智不斗力,君子雪耻十年不迟。去楚国干吗?吴楚正在交战,又有西秦为后盾,既然已经彻底得罪了哥哥,那就不妨投降敌国,投其所好,方能被纳,战火未息,这也算作战场起义吧?待遇肯定应该错不了。途中即上书楚昭王:夫概不屑吴王倒行逆施,祸害黎民,摧残邻国,举兵力谏,与王大战,实力不逮,兵败被迫向上国求援,望大王以大义为重,助兵复仇,如此

11、千古盛名天赐予明君也!果然,夫概所料不错,吴国王弟的弃暗投明,大受尚在流亡中的楚昭王欢迎,慷慨下旨:封堂溪邑给夫概,“为堂溪氏” 左传就此夫概连姓氏都懒得姓姬了。阖闾就此得以成功“复国”,痛定思痛,决心恢复讨楚之前的工作作风,重用贤臣,安抚百姓,只是生活方面却难以在回到勤俭,大凡人只要安享过一段奢侈,极难再回归质朴,现在高官难舍舞厅也是这个道理;反过来你让他过上几年普通百姓的生活,他也会不再像以往那样宣传幸福无比,对享受成了习惯的人来说,已脱贫的日子与进了地狱也没什么区别。想起趁火打劫的越国,阖闾便禁不住恶向胆边生,气从胸中来,怎么惩罚这等无义之徒?但是,现在肯定不是时候,吴军主力尚远在楚国,

12、生死未卜,大军命运如何,就要看伍员、孙武如何调度了,能全师而归否? 由此看来,吴王阖闾(公子光)和夫概是二兄弟,姬姓,阖闾是为长,夫概是胞弟,姬夫概和姬夫差虽然名字都有一个夫,但是叔侄关系,阖闾和夫差是父子关系。诸暨地名记载:绍兴府志地理志说:“(诸暨)周为越允常之都。路史:夏后氏后。诸暨有诸山暨浦,允常之都。春秋时句无地,或曰夫概王之故邑,先名上诸暨,亦曰句吴。国语:句践之地,南至句无,韦昭解:今诸暨有句无亭是也。水经注:诸暨县,古越地也,夫概王之故邑,先名上诸暨,亦曰句吴矣。寇仲温诸暨县记:诸暨,槠概也,吴王阖闾弟夫概所封之地。” 光绪诸暨县志沿革表基本沿袭绍兴府志,隐去路史、水经注及寇仲

13、温的吴王阖闾弟夫概封邑之说,坚持越王之都,句无之地,并纠正县南句乘山之“句乘”为“句无”之讹。以上材料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越王允常之都,地名句无;二、夫概王之封邑,曰句吴;三、有诸暨浦,或称槠概。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阖闾九年,吴王阖闾率弟夫概伐楚,破楚军,入郢都。后因秦救兵至,在楚之稷地大败夫概。“夫概师败退却。”九月(十年),潜归,自立为吴王。阖闾闻之,乃释楚师,欲杀夫概。奔楚,昭王封夫概于棠溪。徐天祜注:“司马彪曰:汝南有堂溪亭”。属楚地,可见夫概的封邑不在越而在楚。吴王阖闾之时,吴越国界当在太湖,所以阖闾伐越,破欈李,在嘉兴市南。阖闾伐越,未至句无,何得封弟夫概于越地!后夫差伐越取得胜利,

14、也未见授封吴王室子弟于越的记载。章禹(古徐国第44世国君)奔楚,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徐国亡。所以可以初步断定徐国的灭亡和夫概王、伍子胥有莫大的关系了,有可能是夫概痛下了杀手,而现今的诸暨成了夫概的封邑地。而夫概里不会再现在的应店街乡。再说诸暨和诸姓和暨姓的关系。诸姓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诸稽郢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根据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诸氏出自姒姓,是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诸稽郢的后裔。诸稽郢,亦称柘稽,是著名的春秋时期越国五大夫之一,以善辩和擅长外交著称。在诸稽郢的后裔子孙中,多以祖先的名字为姓氏,称诸氏,世代相传至今。暨姓源流二出自概氏所改。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弟弟夫概

15、,其支子以概为氏。后为避仇改为暨氏。又他姓中有的为既姓,而既与暨两字互为通假,经常混用,而有误改暨氏。暨姓源流三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诸暨郢,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春秋时期,越国就有位大夫名叫诸暨郢,是一个著名的谋略家。因此,暨氏家族虽然一直都繁衍于江、浙一带,却是黄帝的子孙。中国的广大领域上,以暨为地名之处有两个,一个是晋唐之际,在江苏江阴东方的暨阳,另一个即现在浙江省的诸暨县。暨阳和诸暨都在江浙地区,与长久以来的暨氏家族活动于江浙一带的渊源是一致的。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一段记述,也可以看出长久以来暨氏与吴地的深厚渊源,同时说明了在唐代中叶,有许多暨姓子孙改为姓周的情况。望族居于渤海郡,

16、即现在的河北省沧县。故暨姓的始祖是彭祖。夫概之墓的考究,夫概之墓(吴王冢)在河南泌阳沙河店镇境内。1975年8月上旬,当地洪水暴发(75.8洪水世界闻名),上游板桥水库跨坝,吴王冢旁边的后庄村四面被洪水围困.人们无处可逃,几乎全村的人纷纷跑到吴王墓上,逃过一劫。事后,在当地每年都有人在墓前烧纸焚香,感谢吴王墓及夫概的保佑之恩。没想到亡在这里的夫概2500多年后又挽救了百余人的生命。当地传说,越王勾践攻占吴国之后,夫概闻讯即组织军队攻打勾践以复国,吴王夫概与越王勾践两军就在此地对阵,不幸的是,吴王夫概的队伍刚刚排好阵列,山洪暴发,洪水冲垮了夫概的部队,夫概也死于此处,随后夫概就葬于此处,吴王夫概墓很大,如同一个小山丘。总之说来,夫概确有其人,诸暨市是夫概的封邑地也有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