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某项目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锤击)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623107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山某项目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锤击)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佛山某项目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锤击)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佛山某项目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锤击)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佛山某项目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锤击)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佛山某项目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锤击)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佛山某项目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锤击)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某项目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锤击)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佛山XXXX项目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锤击)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编 制: 审 核: 审 批: 广东XXXX监理有限公司保利星座A16项目监理部20XX年 7 月 5 日一、桩基概况 佛山保利星座为保利华南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佛平三路边,西临拟建佛平二路,南面为一工业厂区,北临规划中的绿化公园。本工程分为六栋高层单体建筑,其中1#、2#楼桩基础采用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抗弯类别为AB型,桩径均为500,壁厚125mm,设计有效桩长1216m。沉桩采用柴油锤施工方式沉桩;接桩采用焊接法连接;单桩接头数量不超过4个;预制管桩要求:主楼范围入强风化岩500mm,单层地下室及铺位范

2、围入强风化岩层深度不小于1m;最后三阵每阵贯入度控制:基底为强风化岩层时2030mm,基底为中风化时1520m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300KN。二、 编制依据(1)该工程项目的监理规划;(2)设计图纸;(3)预制混凝土(锤击)管桩标准图集;(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1994);(5)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6)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300-2001)(7)施工组织设计。三、预应力混凝土(锤击)管桩特点预应力混凝土(锤击)管桩是工厂化生产的混凝土成品,它的成型工艺是混凝土置于定型的钢模板壳内。启动旋转机,开始以慢速旋转,混凝土沿模型内

3、壁排开,初成管形,随着速度加快,离心力增大,混凝土在高速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渐密实,混凝土内的水份和部分水泥浆被排除,于是混凝土管桩形成。预制混凝土管桩作为一项新技术、新产品,近几年在我省得到大量推广使用,尤其在小高层的建筑中,由于其经济效益显著应用更为广泛。相比沉管灌注桩和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具有施工质量易控制、施工速度快及造价相对较低的特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分为三种类型:P C 桩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50;PHC 桩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80;PTC 桩 薄壁预应力管桩。预制混凝土(锤击)管桩施工属挤土型桩,对周边1.3 H(

4、 H 为桩长)范围内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施工时应对邻近建筑物进行定期观察和检测,必要时应设置应力释放、孔、防挤沟等措施,确保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四、 监理工作流程N问题N意见通过监理申请桩位测量检验监理复核桩机定位监理复核监理原始记录桩机移位N设备、仪器报验证明、原材料合格证、检验报告五、 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方法措施因管桩受力类型的不同,控制参数的侧重点有异,故监理组织人员在桩施工前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严格掌握重要的技术参数,并认真作好书面记录。做到每根桩心中有底、书面有录、条理清楚。(一)事前控制1. 成品管桩检查(1)进入现场拟用的管桩,必须附齐质量证明文件。内容有:产品出厂合格证、钢

5、材、水泥质保资料(复印件)、砂子氯离子含量检测报告、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报告等。(2)外观质量检查:桩长、桩径、壁厚、桩端板垂直度内外壁有无露筋、有无蜂窝、麻面、表面裂缝、桩套箍凹陷程度及桩身上的合格章是否齐全等等。若合同中规定管桩的品质等级,还应按等级进行区分验收。2. 桩位测量放样由于管桩施工速度较快,可将一天拟打的桩进行一次报验和复核,复核完毕,监理人员应在报验单上签认。复核时应认真、仔细查对图纸,及时发现图纸或放样错误,如有不符应会同设计、建设单位解决问题,并附上书面变更资料。定位用的竹签长度不宜小于40cm,宽度不宜大于1cm,安插牢固,确保桩位准确。3. 桩机定位控制桩机就位后应控制

6、其平整度和垂直度,垂直度采用2 台J2 经纬仪90正交控制,平整度可用水平尺检测。4. 打桩顺序为减轻对邻近已完桩基的破坏和桩入土后相互挤压,应选择正确的打桩顺序。打桩顺序应该根据邻近建筑物的结构情况、地质情况、桩距大小、布桩系数、桩的规格及入土深度等综合考虑,同时又要兼顾施工方便。该工程周边环境条件比较有利,原则上应从基础的中间位置开始向四周推进,同时要加强位移观测,必要时对打桩速度进行限制或采取设置应力释放孔、应力释放沟等措施。(二)事中控制1. 桩身垂直度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测桩身的垂直度,采用2 台J2 经纬仪90正交控制,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

7、中心线与铅垂线间交角)。第一节桩入土时应边打边观测垂直度,随时进行调整。但一般在入土4m 以上时,不再进行调整,以保护桩身。2. 接桩质量控制接桩焊接须二人对称操作,接桩至少分二次焊接完成,第一皮焊缝尤其重要,必须认真加以检查。第一皮焊接不宜过厚,保证焊剂充分进入坡口,连续饱满,禁止空焊,随焊随敲焊渣。上一皮焊渣清理完毕后进行下皮焊接。(根据经验,对于PHC500 管桩,合格的焊缝,焊接时间不会少于15min)接桩时发现接口缝过大,应报请监理工程师处理,严禁擅自嵌填钢筋后焊接。(可用合适铁板嵌填之后满焊)焊接后须进行冷却,冷却时间不得少于2min。有条件的应进行防腐处理。3. 过程控制设计要求

8、桩端进入规定的持力层(详见第一章桩基概况)因而对持力层界面的判定就显得很必要。判定方法有二种:(1) 在地质勘探孔附近的桩位,可直接查阅地质剖面图,确定持力层界面的深度。(2)离勘探孔较远的桩位,可以地质报告中剖面图的等高线作为参考,结合桩机施打过程中贯入度的变化而判定,通过试桩后,严格按照设计单位提出停锤标准控制。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设计和其他相关部门,并作好明确记录。为合理、科学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要求每根桩最后一节入土时即开始记录贯入度的变化和锤击数,并将记录数据整理后附于桩基验收资料中永久保存。贯入度突变或桩锤跳动异常时,应注意分析地质勘察报告及打桩记录,是否打穿持力

9、层,是否有夹层土,桩身是否已破坏,并在记录中予以反映,以备后期检测。注:对于摩擦为主的受力类型的桩,主要以控制有效桩长为主。4. 标高控制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引测现场水准点,并加以保护。要求总包单位落实整理场地的标高控制网络,打桩单位则落实各单位工程的水准控制点。(1) 标高原则上应逐根复测;(2) 标高测量应从水准点返测,尽量减少隆土影响;(3) 必要时要求超送5cm,以利后期施工。5. 桩成品保护拖桩距离不宜过长,吊桩时应有施工人员用缆绳拖拉,避免发生桩机碰撞。桩机后应铺设道木缓冲,禁止直接在桩堆上拖拉,应配置汽车吊用于短驳。(三)事后控制(1)成桩完毕后应将记录的数据填入“监理记录表”(见附

10、表),值班监理员应签名,对各项技术的真实性负责。并与前日施工单位的原始记录对比,有否错或结论不一致情况,便于及时查明原因。(2)验收资料:1) 成桩原始记录表(日期、桩号、规格、节数、总长度、异常情况等);2) 成桩竣工图、工程变更联系单;3) 桩位测量、复合记录;4)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内容:规格、节数、总长度、焊接质量);5) 焊条合格证;6) 桩基质量评定表;7) 试桩记录;8) 检测报告(静压、动测报告);9) 桩基质量评估报告。(3)桩的检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结合当地习惯做法,该工程桩检测采用堆载静载荷试验和反射波法(小应变)。通过静载荷试验检验设计假设同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具体检测数

11、量根据设计或规范而定。静载试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利用平台堆载承受加载反力,堆载重心必须和桩的加载中心相一致,其堆载重量必须是试验反力的1.1 倍以上。堆载平台的支承作用力必须在试验桩对土的作用的影响的范围以外(堆载平台的支承架与试桩之净距不应小于1.5m,且大于3d)。2) 测力表的精度应高于1% , 变形测量仪表其自读值为0.01mm,且均经有关单位率定,并在计量有效期内。3) 沉桩至进行静载荷试验应有时间之隔,一般在黏性土中不应少于14d,在砂性土中不应少于7d。其他如加载、卸载方式、测读时间、终止条件等皆按浙江省标准建筑软弱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0-1-90 执行。(三)桩基验

12、收计划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的有关规定及佛山市工程质量监督站的要求,该工程桩基础验收的划分为: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检验批的划分:按单位工程,每台桩机每天的压桩数作为一个检验批。预制混凝土管桩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中的“主控项目”待土方开挖后进行验收,“一般项目”中的成品桩质量、接桩项在打桩前进行抽样检查。“一般项目”检查时的桩与土方开挖后检查“主控项目”的桩需相对应。但由于验收时间跨度较长,因而“监理单位验收结论”栏中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分二次进行,第一次的时间为验收一般项目的时间,第二次的验收时

13、间为桩基土方开挖后的验收间。(四)施工中常见事故原因及处理措施1、断桩原因:进入持力层过深,桩头混凝土剥落、破碎;送桩过早,停歇时间过长;接头质量不符合要求。预防措施:当贯入度突变,柴油桩锤跳动异常时,应停止锤击,汇同设计查明原因,采取其他措施。送桩不宜过早,桩端距地面不宜超过1m,接桩动作要快,尽量缩短停歇时间。接头焊接质量、二节桩的中心线偏差、端板的平整度应严格控制认真检查,确保接头符合规程要求。2、偏位原因:测量误差或错误;土相互挤压而发生位移。预防措施:桩位测量应有三级复核制,竹签标位牢固准确,现场长时间离人后应重新复核,防止人为移动标位。正确安排打桩流程,避免采用一边到的方向流程。送桩不易过深。必要时应减少每天的压桩数量。另外土方开挖要控制程序和掌握好挖土时间。3、持力层判断错误打桩时应经常对比地质勘察报告对各层土的描述,对贯入度突变,沉桩进尺减,但桩长离持力层有较大距离的情况应慎重分析。XXXXX监理有限公司 保利星座花园项目监理部 20XX年7月5日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