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工业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6221430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157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转移工业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产业转移工业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产业转移工业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产业转移工业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产业转移工业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转移工业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转移工业园可行性论证报告.doc(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转移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CXLIV目录第一章 总论11.1 项目概况11.2 产业转移工业园地址11.3 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11.4 建设规模与目标2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42.1 国外产业转移趋势42.2 国内产业转移趋势72.3 广东产业转移趋势82.4 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需求分析112.5 aa、XX产业转移需求分析142.6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9第三章 项目竞争力分析253.1 项目的优势253.2 项目的劣势303.3 项目发展前景30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规模334.1 场址现状334.2 项目建设规模34第五章 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开发条件365.1 水

2、资源条件365.2 地质条件365.3 交通运输条件365.4 能源条件375.5 资金筹措385.6 环卫条件385.7 劳动力资源395.8 与城市规划的衔接39第六章 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体制和开发模式设计426.1 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设立方式426.2 体制框架436.3 政府对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政策安排466.4 载体开发模式506.5 开发投资体制设计506.6 招商与服务50第七章 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选择527.1 产业选择的依据527.2 产业选择定位617.3 主导产业的发展重点66第八章 产业转移工业园功能分区、产业空间布局和开发时序688.1 产业转移工业园功能分区原则688.

3、2 工业园功能分区698.3 产业空间布局718.4 开发时序72第九章 节能分析749.1 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749.2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749.3 项目建设过程采取的节能节水措施759.4 项目运营过程采取的节能节水措施779.5 项目节能措施与节能效果分析80第十章 环境影响评价8110.1 项目环境现状8110.2 环境保护治理措施及设施8210.3 环境影响评价90第十一章 消防、抗震、人防、防洪排涝9411.1 消防设施9411.2 抗震9511.3 人防工程9611.4 防洪排涝96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进度9712.1 项目实施进度9712.2 项目实施进度表98

4、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和投资计划9913.1 估算范围及依据9913.2 征地投入10013.3 基础设施投入10513.4 搬迁费用10613.5 预备费10613.6 转移劳动力培训费用10613.7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费10713.8 总投入10713.9 投资构成分析10813.10 投资计划109第十四章 资金筹措11014.1 融资方案11014.2 融资风险及回避113第十五章 开发的土地成本分析11615.1 单位成本分析11615.2 成本竞争力11615.3 成本风险分析117第十六章 财务效益分析11916.1 土地市场与定价11916.2 收入核算11916.3 税费1221

5、6.4 利润估算12316.5 清偿能力分析12316.6现金流量分析12316.7敏感因素分析123第十七章 经济社会效益评价12917.1 经济效益评价12917.2 社会效益评价138第十八章 社会风险分析14018.1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对策14018.2 风险程度分析14118.3 风险评价结论141第十九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14319.1 可行性研究结论14319.2 对本项目建设的建议143附图和附件1451. 工业园扩展示意图2. XX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位分析图3. XX产业转移工业园土地利用规划图4. XX产业转移工业园功能结构规划图5. XX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布局规划图6. XX产

6、业转移工业园分期建设规划图7. 专家评审意见III产业转移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XX产业转移工业园项目建设地址:广东省XX市XX县项目承办单位:*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委员会1.2 产业转移工业园地址XX产业转移工业园选址在XX市北部山区、紧靠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XX县境内,位于XX市XX县龙城街道和平陵镇交汇处。工业园以规划的粤湘高速、在建的广河高速(2010年通车)、规划的龙惠铁路和现状省道119线、省道244线(金龙大道)为区域交通纽带,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适合进行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开发建设。1.3 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1.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

7、规划纲要(20082020年);2. 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粤府200522号);3. 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粤发20084号);4. 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认定办法(粤经贸工业2005582号);5. 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2007年本);6. 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指导意见(粤经贸2008385号);7. 关于支持产业转移工业园用地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粤府办200572号);8. aa市与XX市共建XX产业转移工业园合作协议书;9.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10.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报

8、批稿);11. 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报批稿);12. XX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42020);13. XX产业转移工业园总体规划(20092020);14. XX产业转移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1.4 建设规模与目标1.4.1 项目建设性质与规模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东省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粤府200522号)和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粤发20084号)的文件精神,推动XX市与珠三角核心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依托XX市,特别是XX县丰富的土

9、地、人力、自然资源等优势条件,利用广东省政府扶持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带动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设立XX产业转移工业园。XX产业转移工业园以广东省政府认定的aa桥头(龙门金山)产业转移工业园为基础,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珠三角产业转移,整合周边资源,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服装加工和新型建材三大主导产业,以建设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为目标,力争成为广东省“双转移”工作的典范。凭借突出的区位、交通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XX产业转移工业园将培育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突出、经济高速增长、带动力强、生态环境良好的产业集群,将成为促进XX发展的重要一极,和广东省新的经济增长点。XX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总用地规模为

10、1080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068.04公顷,分成金山和平陵两个片区。北部的金山片区为原“aa桥头(龙门金山)产业转移工业园”,是2007年广东省认定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将主导发展电子信息、服装加工等产业。南部的平陵片区主导发展服装加工、新型建材等产业。XX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首期开发用地面积为733公顷,占工业园总用地面积的69.35%。其中,包括金山片区568.49公顷和平陵片区164.51公顷的用地。首期,金山片区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服装加工产业为主;平陵片区以发展新型建材产业为主,服装加工产业为辅;在工业园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的同时,重点发展位于金山片区的研发中心、职业培

11、训基地和物流服务中心。预计XX产业转移工业园在招商引资工作完成后,将引进约300家企业,提供约6万就业岗位,年工业总产值将达390亿元。1.4.2 项目建设目标经测算,XX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发建设的政府投资额为25.41亿元,其中首期开发建设投资额为17.13亿元。企业总投资额约为200亿元,达产运营期年工业总产值为390亿元,正常运营期年增值税金及附加额为21.48亿元,正常年份能增加地方可支配收入的年税收总额为6.56亿元XX产业转移工业园达产期利润总额54807.15万元,投资回报率为21.5%,静态投资回收期为0.17年(不含建设期),动态投资回收期为3.87年(不含建设期),财务内部收

12、益率为27.97,高于基准收益率(10%),到规划期末2020年净现值为220817.50万元(i=10%),净现值远大于零,现金流量表现的财务状况较好。另外,在20102020年间XX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与发展对XX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为2.436.95,对XX市北部山区(XX县)经济增长的影响为47.61173.05,园区总就业人口约为6万人,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重大。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2.1 国外产业转移趋势2.1.1 国际产业转移简要回顾国际产业转移是跨国界的产业转移过程,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则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

13、发展,因此,这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关注的问题。第一轮:20世纪50年代,美国确立经济领先地位后,集中力量发展汽车、化工等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把纺织业等传统产业通过直接投资向处于经济恢复期的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转移。第二轮:20世纪607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美、德、日等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钢铁、化工、机械和汽车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电子、航空航天和生物医疗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把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重化工业向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造就“亚洲四小龙”。第三轮:20世纪70年代后期,两次石油危机及经济危机,迫使发达国家发展微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将钢铁、造船和

14、化工等重化工业以及汽车、家电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东盟和中国的珠三角地区。第四轮:20世纪90年代末,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和咨询等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产业转移重点领域,服务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明显,跨国公司逐步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证券投资和跨国并购成为投资的主要方式。表1 国际产业转移四轮浪潮开始时间推动力量转出国转入国转移产业一1950s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纺织业二1960s1970s科技革命美、德、日亚洲四小龙纺织业和重化工业三1970s石油危机经济危机发达国家亚洲四小龙、东盟和中国珠三角钢铁、造船和化工以及汽车、家电等四1990s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区位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和咨询等和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业等2.1.2 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导致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国家间的产业梯度差距是产业转移的前提。产业梯度的形成主要源于各国或各地区之间在生产成本、要素禀赋以及产业分工等方面的差异。当高梯度国家或地区在某一产业上不再具有优势时,会选择扶持新的优势产业,淘汰劣势产业,以继续保持其产业的整体优势,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