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翻译最新模拟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621673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级翻译最新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四级翻译最新模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级翻译最新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级翻译最新模拟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问是思想的进步,研究的动力。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要求知识、明道理,处处都会碰到问题。不能勤于发问,是多么可惜啊!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资源肯定要向成本低、效益高、利润大的地方流动。所以,生产要素往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区集中,是完全自发和自动的必然流向。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会伴生一个副作用,就是富者越富,穷者越穷。不要说“全球化”,

2、就是“全国化”也一样,有钱的地区,就能提供各种优惠来吸引投资,没钱的地区,由于各种困难而屡屡失去机会,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农业、农民肯定处于弱势地位,而保障农民各项权益,都是要花钱的,如果单靠自身的努力。情况肯定难以改变,必须由相对富裕的地区给予大力帮助,也包括各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优惠,以及各种社会公共资源的倾斜。因此,保障农民权益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发展经济,首先得让农民逐步富裕起来。在中国,笔、墨、纸、砚(ink slab),就是人们所说的“文房(the study)四宝”, 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起了重要作用。作为文化艺术工具,以其独特性能催生了汉字特有

3、的书法艺术,也促使了中国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文房四宝不仅有实用价值,它们本身也是供人观赏的艺术品,并逐步成为收藏品。文房四宝品类繁多,丰富多彩,选材制作不断趋于完善、精美,历代都有名品、名匠产生,成为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当今时代,使用笔、墨、纸、砚进行学习、写作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在中国的书法、绘画、收藏以及修身养性活动中,它们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人希望幸福,但是,什么是幸福?如果经过一番深思,那么答案并不简单。古往今来没有人能拥有永远的、完美的幸福。这是人性的本质所决定的。幸福必须付出一定代价,起码在付出代价的时候必有艰难痛苦。人生虽有快乐,但更多的是不如意。人间如果人人幸福,事事美

4、满,那么一切的追求和努力都会停止。所以,“幸福”使人生有享受与安慰,“不幸福”则促使人生不断努力追求,因而提升了个人的价值。人生不会有永久绝对的幸福。才华横溢、少年得志的英国文豪王尔德后半生非常痛苦。他有一句话令人难忘。他说:“人生悲哀有两种: 一种是你所渴望的却得不到;另一种是得到了。”这是很有深意的智慧之语,尤其是下半句。这位天才作家付出了余生惨痛的代价,才有如此深刻的人生体验。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今天,我们坚持一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

5、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仍是中国的首要任务。我们将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依法保障人民享有自由、民主和人权,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使13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在中国,人们对一切艺术的艺术,即生活的艺术,懂得很多。一个较为年轻的文明国家可能会致力于进步;然而,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度,在人生的历程上见多识广,她所感兴趣的自然是如何过好生活。就中国而言,由于有了中国的人文主义精神,把人当作一切事物的中心,把人类幸福当作知识的终结,于是,强调生活的艺术就是更为自然的事了。但即使没有人文主义,一个古老

6、的文明也一定会有自己的价值尺度,只有这样,它才会知道什么是“持久的生活乐趣”。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它不知道如何享受生活,那么,在我们的眼里,这个民族一定是粗野的,不文明的。进入21世纪,世界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快,新情况、新矛盾层出不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使命。国际社会在探索与实践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应该站在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高度,以合作谋求和平,以合作促进发展,努力增大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寻求互利共赢。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的道路;就是要以科

7、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清明上河图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如像今天的节日聚会,人们籍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致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画,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内街市。先是汴京郊外的景象。农民在田里耕作,有钱人扫墓归来。接着又描绘汴河的街市。汴京作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中官府衙门、民居宅院、作坊店铺、茶肆酒楼,屋宇错落,林林总总,街上车水马龙,九流三教,应有尽有,百业兴隆,热闹非凡。画家通过对汴京城内建筑、商贸、交通、运输几个方面的描绘,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和发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