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6189880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反思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学反思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学反思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学反思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学反思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反思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反思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反思2011-04-16 11:22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10课1文言文两则教学反思今天教学了文言文学弈、两小儿辩日觉得效果不错。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1、兴趣为主: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和热爱,必须过好兴趣关。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他们的初期接触中,不要让他们感到难,要让他们感到有趣。要让他们感到有用。我从回忆伯牙绝弦论语三字经开始,让学生再次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简洁,语句意思丰富,让学生试着回忆文言文的特点,发掘文言文的魅力深入浅出地把他“可爱的面孔”送到学生面前,学生学得主动积极。2、方法得当:本设计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和水平,教师说得少,学生感悟得多

2、。在这里,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的作用知识“顾问”的角色。3、注重积累: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有了一定的方法,积累的过程就变得丰富而有趣味。对于两则故事中的人物和发生的故事,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次古今联系的积累。今天的文言文是古代文言文的延续。比如“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今天我们就常用到这个词,学生非常感兴趣。积累也变得有趣了。总之,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受到文言文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从而喜欢上了文言文,热爱文言文。2匆匆教学反思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有些环节落实的较好,而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首先,能较好地创设情境。其次精心选用教学语言,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地抒

3、发,心灵地倾诉和思绪地流淌,语言都很美,而这篇散文尤为突出。因而在课堂上,我所使用的语言也尽量与文本一致,与课堂基调相符。再者,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思、划、悟”的学法。读写迁移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在学生朗读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后让学生也写写自己或身边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学习方法。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首先,盲目求全。由于追求课堂的完整,而不能使有些环节落到实处。了显现课堂的整体性,设计了一课时学完,确实密度很大,不够科学。导致有些地方该拓展的不能

4、拓展,该多读的不能多读。其次,交流不够。课堂应该成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生与文本交流的平台,而这种交流的引发还是离不开提问。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在备课时,我采用了课前预习提示中的问题: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向我们看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有没有作出回答。并且在学生确定作者作出了回答后又追问: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本以为这个问题可以统邻全文,让学生充分交流起来,但在实际上课中,这种“提问”没有转化成“交流”,同学们没有动起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思良久,觉得所提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只是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不能融会贯通地迁移,引导,导致师生交流不够充分,没能激发起学生

5、地交流热情。因而,问题的设计固然重要,而把握教学时机更重要。3桃花心木教学反思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编选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语言特点。本科教学我紧扣目标,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一、读课文,抓主要内容。林清玄的散文吸引读者的原因之一便是,他善于从生活小事或不起眼的事物中感悟到做人的道

6、理。读了课文学生不难说出,本文主要讲:作者看到种桃花心木的人一些奇怪的举动,经过与他的一番对话,悟到了一个人生道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我相机板书:奇怪的举动一番对话人生道理二、抓住线索,突出重点进行教学。种桃花心木的人有哪些奇怪的举动呢?学生读文概括出:一是浇水的时间不定,二是浇水的水量不定。假如老师就是种树人,你有什么疑问呢?学生纷纷发问:为什么你不按时来?到底一次浇多少水?等等。然后在读读文中作者的疑问。三、回归课题、体会写法。引导学生回归课题桃花心木。以物命题,意图何在呢?意在街桃花心木让人知道,人也要会在不确定中生活尤其重点体会课文以“

7、桃花心木”为题,不是单纯地写树木,而是借树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树与人的形象叠印在一起,以此体会到文章在表达上借物喻人的方法。4*顶碗少年教学反思一重难点的突破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我从三个层次上来谈对教学重点的突破情况 1从认识的层面上,我很正确的找到了教学重点,把握很到位。 2从理解的层面上,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基本到位。 3在具体操作上,也就是对于引导学生的设计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重点,我通过让学生对比在表演两

8、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表现来让学生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在观众的巨大压力下永不放弃的精神。当时我设计了两条线来帮助学生理解。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另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在这两条线的设计力度上很平均,致使学生没有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少年由失败再失败直到成功这一过程的理解上,使学生的感悟不够到位。 5* 手指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二是要抓

9、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为了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道理,我设计了表演“五指争论”这个环节。四人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

10、,争一争谁的优点多,一番争论下来,请学生谈谈体会。让他们感受到,只看到自己优点是不行的。在让学生互相找找对方的优点,赞一赞,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6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方面的问题;接下来略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进行叙述的,并按时间顺序列举出这些日子;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弄清在不同的日子里,那里的人们都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并完成表格填写;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次浏览课文,看作者是将哪几天作为重点来写的,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接着就是找出文中描写孩

11、子们的句段,仔细研读,体会孩子们过春节的感受;最后,再回顾全文,看你从作者的叙述中感受到了什么,体会文章的主题。至此,课文的主体部分已经学完了。接下来我先给同学们拓展了一些其他地方人们过春节的不同习俗。然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后的阅读链接,体味不同的人过春节的不同感受以及在写法上的不同。再就是引导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家乡或家里过春节的习俗。最后,让他们动笔依照课文或课后的阅读链接把刚才口语交际的内容写下来。从作文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写得是比较成功的:按时间顺序写得详略得当,较好地表现出了春节那种热闹、祥和的气氛;特别是孩子们的那种无忧无虑和快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回顾本课的教学,我觉得自

12、己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一是以读促悟。每一个学习目标基本上都是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去完成,老师极少去代替。二是充分发挥了阅读链接的作用,并有目的地进行了一些拓展。这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积累。三是比较成功地进行了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做到了读写结合。7*藏戏教学反思藏戏这篇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来历以及藏戏的三个特点。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是我在教学的时候还是花了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因为这篇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较多,同时在说明方法上也有一定的特

13、色,因此为了让孩子真正有所收获,我觉得保证教学时间是一个必要条件。首先,让孩子们快速读课文,找出写藏戏来历的自然段,并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复述出来。随后我又请了几个同学讲述这个故事。就这样,在故事中我带着孩子们弄清了藏戏的来历。紧接着就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弄清藏戏的独具的艺术形式。我让孩子们自由分组学习,然后交流。孩子们由于分组学习,一部分后进生在同学们的帮助下都能读懂课文了。在交流的时候我让孩子们抓住文章开头的3个反问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其次,让孩子们抓住文章中详细介绍藏戏特点的词句来体会来朗读。在品读的时候就注意提示孩子们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以提高孩子们的习作水平。

14、最后我让孩子们谈谈学了这课后的体会。教完这课,我觉得神清气爽,心情超级愉快。我的一个小小的收获就是老师在带领孩子们学习的时候只要自己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就不可以放弃,我们有时并不要太拘泥于教学参考书给我们的条条框框,因生而异的教学是相当重要的。 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在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里为我们介绍了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并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中我先是放手让孩子自学课文,讨论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然后说说你学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结果我发发现,孩子们对民居和竹楼的特点可谓是小菜一碟,瞬间就讨论完毕了,而且有哪些说明

15、方法,也是容易之至。短短的几分钟就完成了我布置的自学任务了。 于是我临时布置了一个讨论题:自读课文,找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本组内讨论讨论。 结果交流的时候我才发现孩子们多么有创造力,现将孩子们精彩发言摘录如下: 1、如果四川住的是客家民居,地震的时候是不是会减少很多悲剧的发生?是不是可以把客家民居在地震多发地带进行推广? 2、从客家人的居住情况你们想象下客家是怎么样的一个民族? 3、如果你坐在傣家竹楼闻着阵阵瓜果的香味你会想写什么呢?请写一个片段。 4、用自己的话把”树满寨,花满园“的情景描写下来。 5、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写写我们的民居,要写出特色。 然后我和孩子们在第二堂课里就围绕着这几个话题展开了层层讨论,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孩子们个个兴高采烈,兴趣盎然的。特别孩子们在说怎么写出我们民居的特点的时候,更是让我捧腹大笑,让我大开眼界。 尽管这课的教学好象偏离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但是我觉得给孩子们带来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是功劳,再说孩子们也是学有所得的。 9*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许多饶有兴趣的维吾尔风俗。课前十分钟,以我们新疆好地方引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感受新疆的美。对一些词语的理解,指导学生运用了多种方法:联系课文注释,联系插图,联系上下文。抓住本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