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6147862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当实习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乌当实习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乌当实习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乌当实习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乌当实习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乌当实习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当实习报告.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 论一、目的和任务(一)目的1. 区域综合地质填图是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完成后进行的综合性实习,将课堂所学的普通地质学、结晶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后,应进行一次野外地质教学实习,其目的是让我们在课程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基本理论与野外地质结合,更加牢固、准确、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已学的地学知识。通过野外实习,培养我们的野外工作方法,野外观察能力,对实习区地层、岩性的认识与熟悉,认识基本的地质构造,了解与学会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并完成实习区二十余平方公里的野外地质填图工作。2. 综合运用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解决实习区内地层、岩石和地质构造问题。掌

2、握地质填图的方法步骤,包括地层剖面的测制及研究,三大岩石类型的野外观察方法及描述,地质点的观察内容和记录,地形地质图的填制及分析,地质测量报告的编写以及各种图件的测、编、绘方法。3. 了解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及新构造运动的观察研究方法。4. 通过实习初步掌握15万区域综合地质填图的整个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了解各阶段之间的任务和相互关系。(二)任务1. 学会地层剖面的实测。通过地层剖面的实测,提交实测地层剖面记录表、地层厚度计算表、实测地层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2. 测制15万乌当教学区地质图,填图范围:东起苗天大麻窝-新河,西至小谷农-大对门,北起新庄-乌当-赵家庄,南至写字崖小关口山腰-大关口

3、山腰。提交相应的地质实际材料图、全区地形地质图、图切剖面图、构造纲要图及野外记录簿等。3. 学会地质测量报告的编写,提交“贵阳乌当教学区地质测量报告”一份。二、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贵州大学乌当教学实习基地,位于贵阳市北东约16,行政区划属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所辖。地理坐标:东经10645001065030,北纬263500264000, 150000国际分幅号为G48E020009,110000国际分幅号为G48E0200091(2)。测区的范围东起苗天大麻窝-新河,西至小谷农-大对门,北起新庄-乌当-赵家庄,南至写字崖小关口山腰-大关口山腰。大部分属于东风镇,西部小谷农一带属于贵阳市乌当区新添寨

4、镇。三、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一)自然地理乌当实习区位于乌当盆地,最高海拔为1359.6m位于西南反向马鬃岭东北,最低海拔980m位于东北向南明河下游。(二)交通状况测区交通方便,有水东路,贵乌公路与市区相通。贵阳市有铁路网、公路网与全国交通网相连,航班飞往全国主要城市,水路不通。区内除个别村寨外都有简易公路相通。(三)气象条件实习基地位于底纬季风内,属低纬度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区,因海拔较高,具有明显高原性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昼夜温差较小雨量较大。多年平均气温15.6,最低气温一月份为5,极端最低气温为-9.7,最高气温七月为23.3,极端高气温为34.7。多年平均

5、降雨量1178.3最大日降雨量708.6mm。69月为雨季,为余年降水量60%以上,平均相对湿度为81%。全年无霜期达285天,每年12月次年2月为冰冻期,测区灾害气候以干旱,倒春寒冰霜秋季低温连雨、冰雹、暴雨等。受燕山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壳隆升与下降幅度较大。就区域而言,受地形影响具立体气候特点,工作区属高原季风温凉气候,具有冬春暖和,少雨干燥;夏秋凉爽,多雨湿润,四季如春的特点。(四)人文情况东风镇人口约2万,有汉、苗、布依等民族,其中以汉族为主,分布在乌当坝子上,少数民族多分布在海拔11001200m条件较差山地。区内经济较发达,但人的文化素质较差。(五)经济情况实习区以农业为主,

6、是贵阳蔬菜基地之一。盛产水稻、玉米、土豆、蔬菜等,主要经济农作物位桔子、板栗、杨梅、樱桃等近年来依据得天独厚的优势,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较快,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工业方面以乡镇企业及私人企业为主,最年来新建一批现代高薪企业如药厂、光学仪器、管材、花卉苗圃等,这些极大地刺激了对农副产品、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需求,使种植业、交通运输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旅游业极为发达,主要有风景区有情人谷、渔洞峡等。四、实习区研究程度本地区的地层研究较早,早在1928年,乐森璕在重庆贵阳间作路线调查时,就对本地区的地层进行了研究。1944年李四光先生对贵阳附近的第四纪冰川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7、,著有贵阳高原冰川残迹一文,文中叙述了洛湾及本地区的冰川。解放后特别是1956年以来。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逐步深入,先后有不少单位来此调查,虽然各单位在本地区的调查目的,任务各不相同。但都地质工作的基础地层的研究,为本地区的地层系统的建立做出了贡献。1973年,贵州工业大学72级学生实习时,在湄潭组中部发现燧石层,据此将湄潭组分为上下两段,1974年南古所创建了黄花冲组,其时代定位奥陶系。1976年贵州省地质局区调队填1/20万贵阳地质图时,系统详细的研究了本地区的地层剖面。1995年,南古所成嘉余等对乌当志留系的岩体进行了研究。乌当区的地质研究还在进行。众多的地质学家和工作者为乌当地层的生物群,

8、海岸及沉积环境构造等方面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五、实习工作概况及任务完成情况区域综合地质填图实习自2010年3月3日至2010年4月22结束。此次实习分野外和室内资料收集整理两个阶段,附各工作阶段进度表(表一)、任务完成情况表(表二)及提交资料一览表(表三)。提交资料一览表 表三贵州大学乌当教学基地地形地质图1份贵州大学乌当教学基地地质构造纲要图1份贵州大学乌当教学基地地质地质测量报告1份大洼黄花冲奥陶系实测地质剖面图1份大洼黄花冲奥陶系地层柱状图1份豹子窝母猪洞志留系实测地质剖面图1份豹子窝母猪洞志留系地层柱状图1份贵州大学乌当教学基地地质综合柱状图1份第二章 地 层 (概述)测区位于贵阳

9、市乌当区东风镇,地层出露齐全。主要为沉积岩,化石完整。受乌当断层影响,是乌当断层北翼地层多有缺失主要为三叠系地层,南翼为乌当背斜,出露不全。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娄山关组,奥陶系桐梓组、红花园组、湄潭组、牯牛潭组、黄花冲组,志留系高寨田群,泥盆系蟒山群、高坡场组,石炭系祥摆组,旧司组、上司组、摆佐组,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惠水组及第四系。三大类岩石主要为沉积岩,约为97%,岩性为砂岩、页岩、灰岩、白云岩、砾岩、构造角砾岩、砂砾松散堆积物等。岩浆岩在区内不可见,最新地层为第四系。附地层发育简表。二、综述区内地层出露比较齐全,仅见古生界,各系,统间多为整合、角度不整合接触和平行不整合接触。奥陶系一剖面列

10、述:大洼-黄花冲寒武系奥陶系上覆地层:志留系高寨田群下亚群:灰绿色块状泥岩,可见一层底砾岩。-平行不整合-奥陶系黄花冲组:一层,灰色块状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化石种类单一,含量较多,主要为珊瑚。二层,灰色块状泥晶灰岩夹泥质条带,似缝合线发育,可见溶洞。三层,灰色块状泥晶灰岩夹泥质条带,似缝合线不发育。牯牛潭组:一层,深灰色中厚层至块状泥质亮晶灰岩夹泥质条带,风化表面为蜂窝状,俗称“破乱灰岩”。二层,灰色中厚层至块状含泥质亮晶灰岩,可见苔藓虫等化石。湄潭二段:一层,黑褐色薄层含锰质泥岩,紫红色、土黄色薄层粉沙岩互层,形成韵律。二层,土黄色中厚层砂岩。三层,灰绿色、紫红色砂岩、页岩互层夹泥岩。四层,灰

11、白色块状含生物碎屑亮晶灰岩。 五层,灰白色块状生物碎屑亮晶灰岩含泥质条带,缝合线、似缝合线发育。六层,灰白色块状生物碎屑亮晶灰岩,顶部有一层1020cm厚的含亮晶介壳灰岩。生物种类繁多,主要有介壳类、棘皮类、海百合茎、海绵等。排列杂乱,说明当时水动力条件强。湄潭一段:一层,米黄色中厚层长石砂岩,紫红色中厚层泥质粉砂岩互层夹褐色含锰质泥岩。形成韵律二层,灰白色、土黄色中厚层至厚层硅质岩。三层,紫红色、灰绿色页岩。四层,紫红色、灰绿色页岩夹砂岩,顶部为一层厚砂岩。五层,土黄色、砖红色薄层粉沙岩夹紫红色、灰绿色页岩。六层,砖红色、肉红色薄层粉砂岩。层理发育,可见一层薄薄的白云母。七层,紫红色页岩夹土

12、黄色中厚层粉砂岩。八层,土黄色中厚层砂岩夹紫红色页岩,页岩含量约10%。九层,紫红色页岩夹灰色薄层粉砂岩。十层,紫红色页岩,含有大量笔石,如中华笔石。十一层,灰绿色、紫红色页岩夹粉砂岩,含有大量腕足类化石。顶部可见灰色中厚层至厚层泥质灰岩,呈透镜状分布。红花园组:一层,灰白色块状含生物碎屑亮晶灰岩,生物种类较少。二层,灰白色块状微晶生物碎屑亮晶灰岩夹硅质条带。生物种类繁多,主要有古杯、海绵、角石、海百合茎等。三层,灰白色块状含生物碎屑微晶灰岩。生物种类单一,主要为古杯。桐梓组:一层,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微晶白云岩。生物较少。二层,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含生物碎屑微晶白云岩,顶部可见一层紫红色页岩,俗

13、称“桐梓页岩”。含有大量的藻席,叠层石,生物碎屑构造。下覆地层 娄山关组:一层,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微晶白云岩含燧石团块。二层,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微晶白云岩,可见溶洞。二岩石地层单位1 娄山关组(ls):1930年丁文江先生在遵义娄山关命名娄山关灰岩,后经演变,尹赞勋将其称为娄山关组。本区娄山关组主要分布在大洼和小谷农地区,构成了乌当背斜核部地层,主要岩性从上到下 含大量燧石团块及条带,在本区出露厚度不祥,未见底。产出的生物化石稀少。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微晶白云岩含燧石团块。2 桐梓组(Ot) :1940年张鸣韶,盛辛夫所命名的桐梓层。1950年中国区域地层表将其正式称为桐梓组。在实习区主要

14、分布于大洼和小谷农地区,主要岩性、底部为杂色页岩,分布不稳定,在大洼见,上部向东西两侧见肉红色结核、内碎屑、冲刷构造。在黔北地区为桐梓页岩厚度远远小于标准地区的页岩。黔北含钾岩。同标准地区相比:颜色不一样,桐梓地区灰绿色页岩。此处为粉砂质页岩。下部生物丰富,腕足、潮汐。上覆地层生物稀少,冲刷构造发育(顶部竹叶状)岩性:灰白色中厚层至厚层含生物碎屑微晶白云岩,顶部可见一层紫红色页岩,俗称“桐梓页岩”。含有大量的藻席,叠层石,生物碎屑。3 红花园组(Oh):1940年张鸣韶、盛辛夫在桐梓县城附近红花园火车站附近命名为红花园组。1964年张文堂将其正式命名为红花园组。与标准地区相比有大的差别。厚度略

15、小于标准地 区的红花园组。生物特点:下部生物以核形石为主。往上生物逐渐变大。在实习区域的西部小谷农、大小麻窝的地区受断层影响,白云岩化、硅化现象比较严重,但其内仍可见海绵、古杯化石。岩性:灰白色块状微晶生物碎屑亮晶灰岩夹硅质条带。生物种类繁多,主要有古杯、海绵、角石、海百合茎等。4.湄潭组(Om);1929年由法国人葛利普在遵义地区湄潭地区命名湄潭组。1933年俞建章先生将其命名为湄潭组。1964年张文堂将其命名为湄潭组。在本实习区内根据其岩性将其分为湄潭组一段、湄潭组二段。湄潭组一段分布在干榜上,小谷农等地区。(下部夹泥质灰岩,含大量菠萝扬子贝故称为下扬子贝层,东部较薄(2米左右),在西部较厚达十米左右,且中间不连续)。湄潭组二段:相变 在东部龙井村寨一带下部为灰色中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为褐色粉砂岩、页岩、泥岩,含锰质。在西部豹子窝其相变为灰岩、偶夹页岩。与标准地区相比,湄潭组二段的生物碎屑灰岩,而标准地区为含泥质条带灰岩。时代相当于湖北宜昌的大湾组。分布于干榜上,小谷农,豹子窝等地区。岩性:湄潭一段,灰绿色、土黄、紫红色页岩夹灰色粉砂岩,下部灰色中厚层至厚层泥质灰岩透镜状体。湄潭二段,下部为灰白色块状含生物碎屑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生物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