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迷茫到顿悟.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612024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迷茫到顿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迷茫到顿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迷茫到顿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迷茫到顿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迷茫到顿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迷茫到顿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迷茫到顿悟.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迷茫到顿悟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山东省寿光市孙集街道第二初级中学董爱亮2012年8月3日 11:14 语文课程的发展(改革和建设),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

2、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今天,听了几位专家的上述分析,我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了自己新的认识。我们不妨借用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治学的三种境界来比喻之。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王国维的解释是:“西风凋碧树”,是一种烦躁的心情,诗人要观物,首先要摆脱现实的种种纷扰,破除一切我执,包括苦乐、毁誉、利害、得失,挣脱一切个人的私念,达到胸中洞然无物,才能达到观物之微。“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时,便入定,能去体会物之内在本质的美了。我的手机上始终存着这样一条短信: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虽是一种戏谑,但也从一定程度

3、说明语文老师的清贫与辛苦。语文老师工作量最大,很多时候是“使了力气不讨好”,更不像其他学科老师那样“另有出路”,当我们的语文教学成为了“良心的工作”的时候,假如缺失了道德责任感,没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我们还能够在这三尺讲台坚守我们的清贫吗?我们还能够面对着社会上的“灯红酒绿”做到“竹杖芒鞋轻胜马”吗?语文教师的路究竟是越走越窄还是越走越宽,价值观和道德责任感起了决定的因素。当我们把教育当成是一种幸福的追求而非谋生手段的时候,当我们把教育当成是一种事业而非简单的一种职业的时候,当我们把学生当成是教育的对象而非“衣食父母”时候那么,我们就会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安于自己的陋室,就会在重复性、事务性、单

4、调性和平庸性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就不会削尖脑袋搞有偿家教,甚至把论文的发表、学业的进修当成晋升之阶了,我们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我相信,我们语文教师定能在迷茫中坚守那份清贫和孤独!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认为:作者有一种择一的、固执的、终身无悔的精神,在探索着事物的美。这种美必须将事物个别的、外在的、偶然的东西跨越过去,得出普遍性的、内在的、必然的一种理念,用审美的把握塑造出美的意象,诗人在此境界的心情是平静、纯净、自然的,寻求一种自然的乐趣。一方面,这种寻求是艰辛的,使人憔悴和消瘦;另一方面,这种寻求又是使作者的感情得到升华,达到完美的意境,虽然“衣带

5、渐宽”,终身无悔。由于语文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密切,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时刻关注现实、研究社会、体悟生活。语文教师要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语文教师还要走出学校,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感悟生活,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道德品质和能力,使自己的人格日臻完善。一个了解社会、关注现实、懂得生活、人格完善的人,才能当好语文教师。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已成全体语文教师共识。一个语文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要成为一个“学者型”“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必须边教学,边

6、学习,边研究,实现“教学研”三结合。语文教师的“学术研究”范围包括很广,研究形式也很多。文本研习、教学反思、评课说课、调查实验、行动研究、文献评述、编写教材、撰写论著等等举不胜举。实践证明,一个学术研究能力强的教师,其教学能力也比较强。究其原因是教师的研究往往是以“行动研究”为主的研究。一个基层的教师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查阅文献,请教专家,调查实验,一边教学,一边研究,很快会使自己专业得到发展,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我深信,我们的语文教师定能做的:为成良师,衣带渐宽,终生不悔!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在这里说的是顿悟。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苦苦

7、寻求,作者能用最明快的语言,将事物玲珑剔透的表达出来,浑如天成。这时作者的心情达到了无欲、无念、无喜、无忧的境界,获得了智慧。“众里寻他千百度”,表达了“慧”的寻求的艰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达了智慧的顿悟。诗人在艰苦的寻求中,豁然开朗,灵感顿生,妙语连珠,境显现得光辉耀人,情表达得沁人心脾,这是极不容易获得的一种境界。在第三种境界,诗人也从自己创作的诗作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达到了精神上的愉悦。 “生存,对所有人而言意味着一系列的挑战。但是,人不但要生存,还要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是如此,不能躲在象牙塔里“一心只教圣贤书”。我们单凭自己以往的知识积累以及满腔热情,还是无法

8、站稳现代社会的三尺讲台的。法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保尔朗格朗说得好:“应该使教育从纵向方面贯穿人的一生,从横向方面连接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使今后的教育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随时都能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由此可见,终身教育不仅仅与人生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阶段有关,应该与一个人共始终。这个“人”其中也包括了教育人的人教师。作为教师,我们的师范教育只是作为我们踏上讲台的起点,要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要面对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课程改革,要应对个性迥异、满脑“灌水”的学生我们没有一点“真功夫”,只能是疲于应付。语文老师应该成为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横懂数理化的 “全才”,当然,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更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既要“不耻下问”,向学生学习;也要“不耻上问”,向专家、老教师学习;还要“不耻横问”,想其他科的老师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观念,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我坚信,我们的坚守,定能换来:蓦然回首,山花烂漫!向教授、专家、指导教师这些每天奋战到子夜的“零点部队”深深地致敬!主要参考文献:1、课程研修第六模块:课程文本2、语文教师的专业化:角色定位与发展途径(彭小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