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几点体会.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610711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几点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几点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几点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几点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几点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几点体会.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几点体会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去把握好每堂美术欣赏课呢?除了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现代化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外,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体会:一、 激发兴趣,主动探索。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可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导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秘;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有了兴趣,也就有了真正的参与自主探究。那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呢?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情感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及儿童对事

2、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从儿童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分析儿童的欣赏习惯中发现:儿童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引起兴趣。我觉得课前就要让学生接触他们熟悉或适应他们心理特点的事物,会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而这里的课前积累,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预习,而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在课前作比较充分的准备,去发掘欣赏内容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积累。这里包括知识的积累、资料的积累与问题的积累。通过这种“课前积累”的“自由探索”,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自己开启知识的大门。如:学习外国绘画作品欣赏时,我在课前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毕加索在德国士兵把刀架在他的脖

3、子上时,对德国士兵说,请允许他把画画完吧。学生一听,顿时对这位画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想知道后来怎么样了,这个画家是个什么样的人等。讲到这里,我适时止住,给学生提出了要求: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同学们自己到书籍和网站里自己去寻找答案,下节课看看谁找到有关他的资料最详细。又如:在学习民间美术作品欣赏一课时,我也是先给同学们看了一个竹编的蚱蜢,学生都挺有兴趣的。我这时就问学生,你们自己家里也有这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手工作品吗?请你们也带过来,让所有的同学一起来欣赏。结果学生带来了很多的手工作品,课堂气氛瞬间调动起来。通过以上事例说明,要让学生产生兴趣,与其教师在课堂上绞尽脑汁寻找好的教学方法,不妨诱

4、导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索。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体现。二、大胆提问,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欣赏教学中,所有的作品几乎都出自名家之手,如外国绘画作品欣赏雕塑作品欣赏等。以往大多数老师是这样做的:老师出示一张张的画提问,随后老师进行讲解。这样,往往一节课下来,很多学生不想回话可那样干预回答问题。即使有学生回答也是屈指可数,回答的内容既简单又枯燥,对所学的内容也没有什么

5、印象。而我们老师也是口干舌燥。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将老师的主动提问方式转变为学生的主动提问。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作品,首先要让他们有问题产生,然后教师从学生的问题切入,最终达到了解这些作品的目的。如:在欣赏油画作品又是一个两分时,我问学生:你们对这幅画有什么问题吗?学生马上说,为什么名字叫“又是一个两分”呢?我也没有正面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你们认为为什么要叫“又是一个两分”?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由于意见各不相同,最后由提问变成了讨论。学生的回答并不一定很正确,重要的是学生这时候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这是适时点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其实欣

6、赏课中,有很多的作品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让学生敢于提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三、实践参与,体验了解美国教育家罗恩费说:“请把孩子们带到小溪边,让孩子们在那里玩水嬉戏,让他们听一听,那轻轻流过的溪水的声音;也让他们学一学,那小鸟清脆又甜美的歌声;同时,要让他们静静地听,那微风拂过树梢的话语,还有那落叶着地时微小的沙沙声;请带他们来看看,这个世界优美的另一角吧!凡是能打动你优美感情的,也让他打动孩子吧!”这位美国教育家建议从多个感官的刺激上对孩子进行美的熏陶,让孩子在环境中体验美。我想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我们应该尽量为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1) 课堂实践中体验

7、美上寻找美丽一课时,刚好是一个暖春的季节,与其在教室里欣赏自己带来的东西,不如让他们走出教室,自己寻找美、体验美。我带着孩子来到校园里,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美丽。此刻的校园春意盎然,黄色的迎春花开得烂漫,树枝上冒出嫩绿的新叶、连小草儿也开始发芽了,地上迎风闪动着些不知名的小花,孩子们在草地上围成圆圈,开心的讲说自己看到的美:有的孩子说:“发现树上长出了很多嫩黄的新树叶,迎春花也开了,颜色和老师身上的衣服一摸一样”;有的孩子说,“我发现我们学校的教学楼也特别美,象刚刚洗过一样”;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天空并不只是蓝色,你看那边”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到天边的缕缕橙色的彩霞;还有的孩子索性背起了诗

8、歌。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亲身感受到自然界的美,这样把孩子置身于美的环境中的教学将会给孩子更强烈的情感体验,获得更多的美的浸润和熏陶。2) 课内外实践结合体验各地都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景观。在学习类似的课目时,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如:在学习建筑艺术欣赏时,我就充分利用了我们新绛有座龙兴塔,于是我就在课前给学生预先布置了几个问题,如:你喜欢这个建筑的哪些地方?它有哪些特点等等,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参观。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一路上提出了很多问题,如:为什么要砌这些建筑?为什么不像北京故宫一样对称等。我带着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讲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中国的古建筑有了了解。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对所见得东西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透彻。以上几点是我在小学美术课欣赏教学中的体会,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我们也很清楚,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以生为本,为孩子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培养的是成长中的孩子,因而我们的课堂只是一个孩子接受审美的起点,学校课堂只是一个很小的审美环境,要让孩子们有更多接触美、感受美、理解美、体验美的时间与机会,就要让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各学科齐心协力,共同担负起美育的责任,使他们成为真正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