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基础卷.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609557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基础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基础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基础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基础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基础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基础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基础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基础卷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班级 姓名 成绩一、积累与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孤僻(pì) 魅力(mèi) 蛰伏(zhé) 镌刻(jun)B.分娩(min) 抑郁(yù) 濒危(bn) 瞑目(mín)C.璀璨(càn) 栖息(x) 熊猫仔(zi) 驯良(xùn)D.炫耀(xuàn) 献媚(mèi) 无动于衷(zn) 石碣(jié)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2分)A

2、.迸裂 瀑布 玩要 滚瓜涌溅B.桥粱 顽劣 石窍 喜不自生C.石凳 水帘 芭蕉 鉴貌辨色D.柯斧 整束 菩萨 休得推词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2分)A.赶闲:趁着空儿。赶,趁,利用。拖男挈女:拉着儿子,领着女儿。这里形容人多,很热闹。B.径:直接。石碣:石碑。C.溲话:食物因陈久变味叫馊。溲即馊。认真:在课文中是“当回事”的意思。D.序齿:按照牙齿大小排列。合契同情:情投意合。4.在下列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字词。(2分)(1)他是暑天暮色的点_,是夏至那天镶在天幕上的漂亮首饰。(2)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最_盛名的濒危动物。(3)松鼠是一种漂亮动物,_良,乖巧,很

3、讨人喜欢。(4)它在_耀它的美貌,尤其那对折扇更是它的魅力所在。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听到女儿考上重点大学的好消息,老张竟手舞足蹈,得意忘形。B.在困难时期,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终于熬过了难关。C.王军霞在这次南京田径选拔赛上又一次脱颖而出,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证明了“我仍是世界第一”。D.由于自己好吃懒做,以前接济过他的亲戚也不愿再理他,现在他已百无聊赖了。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如果失去了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也就失去了人民民主,并且根本上失去了人权。B.几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今天的小学生都已很熟悉了。C.在当

4、前中西文化强烈碰撞的背景下,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对于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看得并不成熟。D.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不仅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7.与下面这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2分)师徒们正自胡谈乱讲,只听得有人叫道:“大圣不须烦恼,且来吃些斋饭再议。”四众回看时,见一老人,_,后带着一个雕嘴鱼腮鬼,鬼头上顶着一个铜盆,盆内有些蒸饼糕糜,黄粮米饭,在于西路下躬身道:“我本是火焰山土地。知大圣保护圣僧,不能前进,特献一斋。”A.身披飘风氅,手持龙头杖,头顶偃月冠,足踏铁靿靴B.身披飘风氅,头顶偃月冠,手持龙头杖,足踏铁靿靴C.头顶偃月冠,身披飘风氅

5、,足踏铁靿靴,手持龙头杖D.头顶偃月冠,手持龙头杖,足踏铁靿靴,身披飘风氅8.例句:后来兴起的科幻小说及电影电视剧,无非是保留人物的幻想性,又用某种科学性来取代自然性和社会性,因此它虽然能给予读者很多新鲜的知识和有益的启示,却始终没有创造出像孙悟空这样家喻户晓的英雄来。(2分)仿句:_ _二、现代文阅读(42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917题。翩翩堂前燕(1)汉乐府诗中有“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的诗句。这十个字把燕子飞翔的姿态,秋去夏来的候鸟特征表达得非常完善,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高度概括力。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中道:“须臾千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更是把母燕育雏的辛劳跃

6、然纸上了。(2)古人对燕子如此多情,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至今,我国民间还有“燕子来巢,吉祥之兆”的说法。燕子虽然不会预兆什么吉凶,但它确实是捕捉大量害虫、保护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的有功之鸟。(3)燕子的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家燕和雨燕。家燕是一种典型的候鸟,它们有惊人的记忆力,每年返回故居,重入旧巢的比率极高。动物学家有过统计:老燕回旧巢率为47.1%,头年幼燕回巢率为16%。有的燕子竟然能连续四年返回旧巢。所以,每当燕子飞回来时,人们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4)燕子春来何处,秋天又飞向何方?鸟类学家研究查明,燕子越冬期间,不仅遍及东南亚,而且远达澳洲北部。每年2月初,它们飞返我国广东,

7、3月初至福建、江西,中旬就到了长江下游,4月初飞抵黄河流域,北京可以在4月底前见到燕子。秋季南飞,一般始于8月,终于10月。(5)燕子的飞行速度很快,每秒达9.8米。每当长途迁徙,往往成千上万,合群飞行,每天至少可飞140公里。北京常见的雨燕,样子虽然很像家燕,但比家燕大,翅膀更尖长,尾巴却短得多,飞行速度惊人,每小时可达110公里!燕子的飞行速度虽然快,但是每次迁徙远行,仍然是一个十分艰苦的历程。它们在飞越海洋时,大多取道岛屿连绵的路线,以便中途歇脚;特别是飞渡浩瀚的南太平洋时,经常忍饥挨饿,有时甚至一两天得不到饮食。有些当年生的雏燕,由于体力不支,在中途夭亡了。(6)家燕从南洋飞返我国,衔

8、泥筑窠以后,雌燕产下四五个卵,接着孵化半个月,雏燕就出世了。一对燕子每年可育雏两次,那时的燕子倍加辛苦。一对燕子喂养一窝小燕子,一小时至少喂15次,每天得喂180次,平均每天捉害虫450至500只,加上它们自己吃的,总共在600只以上。可以算一笔简单的账:一对家燕和它们的两窝雏燕,从4月到9月,180天中就能吃掉50万至100万只昆虫,这是多么惊人的数目!燕子吃掉的害虫中主要是蚊蝇,还有蝗虫、螟蛾、蝼蛄等农业害虫。有人计算过,一只小燕子一天能吃掉蝗虫540只,一只燕子一个夏天吃掉的害虫,头尾相接排列起来,足足有一公里长!有人捉住育雏期的雨燕,发现它又阔又长的嘴里,竟然装有370只小虫子。因此,

9、在一个育雏期里,一窝雨燕就吃掉25万只虫子。(7)燕子大量灭虫,对农业生产是一大贡献。一亩玉米以5000株计算,如果平均每株玉米上有一条虫子,那么一对家燕与它们的雏鸟,就能除掉200至400亩玉米田里的虫子。也就是说,一窝家燕的灭虫本领相当于20至40个农民喷药治虫的效果。请不要忽视这不要报酬的“义务植保员”啊!还需要说的是,药物治虫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人畜健康,尤其对农村养蚕、养蜂不相宜。目前世界各国提倡充分利用生物治虫,利用燕子就是一种很有效的生物治虫方法。因此,应当教育青少年,不要掏燕窠,不要抓小燕子。每年秋后,燕子南迁,留下的燕窠应当保护好,否则第二年它们只好重新筑窠,得白白浪费十多

10、天时间,就不利于它们及时繁殖了。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雏 燕( ) 迁 徙( ) 浩 瀚( )夭 亡( ) 衔 泥( ) 报 酬( )10.阅读全文,你认为本文说明的中心是( )(5分)A.燕子虽然不会预兆什么吉凶,但它确实是捕捉大量害虫、保护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的有功之鸟。B.古人对燕子如此多情,并不是无缘无故的。C.应当教育青少年保护燕窝,保护燕子。D.燕子的候鸟特征、飞行和灭虫的本领以及对农业生产的贡献。1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5分)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C.程序顺序 D.逻辑顺序12.第1段中,“冬藏夏来见”一句中的“藏”字,联系上文看,说的就是_,“犹恐巢中饥”一句中

11、的“巢中”指的是_ 。(4分)13.常见的燕子有家燕和雨燕。第3段以家燕为例,第5段则以雨燕为例,为什么? (4分)14.根据第3、4两段的内容,概括说出燕子记忆力“惊人”的理由。(4分)15.第7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说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4分)16.从第3段所列数据看,头年幼燕的回巢率要远低于老燕,文中有两句话道出了原因,请用横线把它们画出来。(4分)17.从作者的思路看,第1、2段是总说燕子的_,第3、4、5段具体说明_,第6、7段具体说明_。第2段在文中有衔接上下文的过渡作用。(6分)三、作文(40分)18.课余时间我们肯定观察过一些小动物,如猫、狗、兔、青蛙等,

12、了解它们的一些生活习性,请写一篇介绍小动物的说明文,题目自拟,500字左右。一、积累与运用1.A 2.C 3.D 4.缀 负 驯 炫 5.B 6.A 7.B 8.略二、现代文阅读9.chú x hàn yo xián chóu 10.D 11.D 12.燕子去南方越冬 雏燕 13.因为第3段是说明燕子的候鸟特征,家燕有惊人的记忆力,回巢率高,具有典型性。而雨燕速度惊人,第5段在说明燕子的飞行本领时,自然以它为例。14.燕子春来或秋往都要飞行三个月左右的路程,但却有极高的回巢率。15.列数字、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突出了燕子灭虫的本领以及对农业生产的贡献。16.第5段的最后两句。17.候鸟特征和捕捉害虫的特征 燕子的候鸟特征和飞行本领 燕子的灭虫本领和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三、作文 18.略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