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璜土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6095034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江阴市璜土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江阴市璜土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江阴市璜土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江阴市璜土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江阴市璜土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江阴市璜土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江阴市璜土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古诗四首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重点)2、了解诗人的身世、创作背景等,准确把握诗中的真正情感。3、对名句的深入理解。(重点)4、诗的艺术特色。(难点)5、有感情地朗诵四首古诗并加以背诵。(重点)6、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面对人生逆境的健康心态。【课时安排】二课时【知识链接】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终日沉溺于声色,不务国事,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至亡国,所以后人以此曲为亡国之音。【学习过程】一、预习热身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烽火 簪 夜泊夜阑 戍轮台 僵卧溅 搔 抵2、为下列加粗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义项(1)不胜簪(B )A胜

2、利 B能承受 C不能承受(2)家书(C )A家里的藏书 B家里的书籍 C家信(3)隔江(C )A长江 B大江 C秦淮河(4)尚思(A )A还 B高尚 C尚且(5)一经(C )A经过 B诗经 C儒家经典3、下列诗句出处、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 )A“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唐朝B“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南宋C“隔江犹唱后庭花”全唐诗杜牧唐朝D“家书抵万金”杜诗详注杜甫唐朝4、按要求默写。(1)春望中,表达了作者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句子是_ _ _, _ _ _ _。(2)泊秦淮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 _,_ _。(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

3、志不移的语句是:_ _,_ _ _。(4)过零丁洋中,用带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的句子是:_ _,_ _ _ 。二、研读互动(一)导入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2、品味全诗。(1)根据诗歌背景思考全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2)赏析名句: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明确: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由于感慨时政,国都残破,与亲人离别之恨,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而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

4、金”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的理解。明确:这两句表达了战乱中人们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迫切心情,引起读者共鸣。(3)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学习第二首诗泊秦淮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2、思考:(1)泊秦淮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都有哪些特点?组成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明确:这首诗写了秦淮的夜景。写了烟、水、月、沙四个形象,被两个“笼”字融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诗的第二句点明了时间、地点。由于“近酒家”,才听得到从酒家里传来的歌声,引出下句,因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三四句的“商

5、女”“亡国恨”“后庭花”用“犹唱”两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2)“犹唱”一词有何义?明确:“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3)最后二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明确: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的人。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是感慨、鄙视

6、、忧伤、悲愤。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讥讽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泊秦淮艺术表现上委婉含蓄,借景以抒情,让人悟到言外之意和象外之旨,被誉之为绝唱。3、当堂背诵诗歌。学习第三首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释题讲述: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2、这首诗写了哪些画面?写法上有

7、哪些特点?明确:写了“孤村”“轮台”“夜”“风吹雨”“铁马冰河”等。这首诗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和梦境联系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为国戍轮台”的壮志巧妙的融合起来,使满腔的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读起来荡气回肠。3、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感情的流露是怎样表现的?明确:一、二两句写出了诗人罢官后年老体弱、困居故乡荒僻小村的情景和心情。诗人“僵卧”,写年迈体弱,“孤村”写生活处境的艰难,“不自哀”引出了“尚思为国戍轮台”,表达了诗人为大宋国守卫边疆的强烈愿望。三、四句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随时都将颠覆的危险命运,自然长夜难眠。从“夜阑卧听”可以看出诗人满怀忧国之情,把现实转

8、入梦境,“铁马冰河”衬托诗人和抗金将士的勇猛,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4、诗歌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明确:全诗情感激荡,气势轩昂,成功塑造了一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爱国老英雄的高大形象。5、明确诗歌主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也饱含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这首诗语言朴实明快、豪放流畅、通俗平易;表现方法上采用“寄情于梦”。学习第四首诗过零丁洋1、解题。文天祥,字宋瑞,庐陵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

9、,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2、教师范读后指导学生朗读。3、思考:(1)讨论: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明确: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兀。(2)颔联上下两联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明确: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明确: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

10、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4、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明确: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5、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明确: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三、拓展提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答:明确:1、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情怀2、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