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精选5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6067672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精选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精选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精选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精选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精选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精选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精选5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精选5篇)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该具备什么特性?1. 权威性。管理制度由具有权威的管理部门制定,在其适用范围 内具有强制约束力,一旦形成,不得随意修改和违才犯;2. 完整性。一个组织的管理制度,必须包含所有执行事项,不能 有所遗漏,如发现或新的执行事项产生,应相应的制定管理制度,确 保所有事项“有法可依”;3. 排它性。某种管理原则或管理方法一旦形成制度,与之相抵触 的其他做法均不能实行;特定范围内的普遍适用性。各种管理制度都有 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所有同类事情,均需按此制度 办理;4. 可执行性。组织所设置的管理制度,必须是可

2、执行的,不能偏 离组织本身事务,成为一纸空文;5相对稳定性。管理制度一旦制定,在一般时间内不能轻易变更, 否则无法保证其权威性。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当现行制度不符合变 化了的实际情况时,又需要及时修订。6社会属性。因而,社会主义的管理制度总是为维护全体劳动者 的利益而制定的。7.公平公正性。管理制度在组织力对每一个角色都是平等的,任 何人不得在管理制度之外。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精选5篇)现如今,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维护公平、公正的 有效手段,是我们做事的底线要求。想学习拟定制度却不知道该请教 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

3、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11. 目的加强医院内部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保护意识。2. 范围适用于医院从事临床医、护、技全部职工。3. 内容一、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 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而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是针对医院所有的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情况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 品与医疗器械。1. 严格按要求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2. 当医务人员接触污染物品时,必须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 手。3. 有可能污染身体其他

4、部位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正确穿 戴口罩、帽子、护目镜和面罩。4. 根据需要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一)手卫生1.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用皂液(肥皂) 和流动水洗手。2. 如果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 替洗手。3. 洗手指征参见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西安市中心医院医 务人员手卫生制度。(二)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1. 处理、清洗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物品、 设备时,应戴手套、口罩,可加穿防水围裙、袖套、面罩等,防止工 作人员皮肤、黏膜接触及工作服的污染。2. 使用后利器,方攵置于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转运。(三)

5、急救场所需要对病人实施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 或其他通气装置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四)医疗废物按规定分类收集、处理。二、空气/飞沫传播疾病的防护:1. 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疑似传染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 护口罩。2. 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 目镜或防护面罩。3. 当接触患者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 戴手套。三、特殊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如:SARS、人禽流感等。1.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防护规定着装。2. 应经过防护用品穿脱程序培训。3. 医用防护口罩每6h-8h更换,遇污染、潮湿及时更换。4. 离开污染区前对防护眼镜进行消毒

6、。5. 隔离衣/防护服被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6. 戴医用防护口罩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四、接触传播疾病的防护:1.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必须戴手套;手上有 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脱去手套, 洗手和/或手消毒。2. 手套一经刺破、损坏应立即摘掉手套,洗手并更换新手套。当 操作要求灵活性时应戴一副合适的手套。3. 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应当戴具有 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4. 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穿戴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 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清洗与消毒;使用后的一次性隔离衣按医 疗废物处置。五、锐器

7、伤预防1. 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锐器 刺伤或者划伤。2. 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3.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将针等锐器徒手传递。4. 禁止徒手毁损、弯曲针头或用双手回套针帽;如用后的针不能 立即处理,应使用单手回套法。5.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立即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不满的利器盒中。 利器收集箱放置位置合适,便于利器丢弃6. 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 防止刺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2一、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 作时必须戴手套,操

8、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 毒。(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 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 的身体时,还应当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 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四)、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注意 防止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五)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

9、 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 使用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 理措施:(一)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已醇或 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录反复用生理 盐水冲洗干净。三、医务人员反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机构应当对其暴 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

10、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四、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 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五、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 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 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 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预防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 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六、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 予随访和咨询。随访和咨询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

11、第8周、 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 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七、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 记的内容包括: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 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 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 物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八、各科室应当及时将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上报感染办, 医疗卫生机构每半年将本单位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 逐级上报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后上

12、 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3一、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一)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在医疗机构就诊的许多患有感染性疾病的病人和患传染病的病人 本身携带的病原体就是传染源;医院工作人员与病人长期处在同一个 环境中;不可避免的要密切接触病人接触传染源,如不注意防护,就 可能遭受感染。卫生保健工作环境中常见病原体及主要传播风险: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皮肤、粘膜、破损皮肤接触血液、 精-阴-道分泌物和带血体液传播(刺伤后的感染风险为6-35%);丙型肝炎病毒(HCV)通过皮肤、粘膜、破损皮肤接触血液、 精-阴-道分泌物和带血体液传播(刺伤后的感

13、染风险为1-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传播途径是经皮肤、粘膜和 破损皮肤接触血液传播,经精-阴-道分泌物和含血体液传播罕见(刺 伤后的感染风险为0.03%);巨细胞病毒(CMV)接触活跃排毒期患者的尿液、唾液、乳 汁、子宫颈分泌物、精-液;出血热(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血液传播;对接触传播 尚有疑问;单纯疱疹病毒接触携带者唾液内的病毒,接触水疱液;结核空气传播,源自活动期肺或咽结核;流行性感冒一气传播,飞沫传播或呼吸道分泌物直接接触传 播;麻疹空气传播,患者口鼻分泌物的直接接触传播或飞沫传播; 脑膜炎双球菌直接接触口腔分泌物感染(口对口呼吸); 腮腺炎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口腔分泌物

14、;百日咳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呼吸道分泌物; 合胞病毒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呼吸道分泌物; 风疹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空气传播未经证实; 甲型肝炎病毒(HAV)粪-口途径的传播;罕见经血液传播; 卫生习惯不良者污染了食品处理工具后会污染食品; 轮状病毒粪-口途径传播;沙门氏菌粪-口途径传染,污染的食物或水,个人卫生不良的食品加工人员可污染食物;疥疮与感染患者的皮肤-皮肤直接接触;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伤口和皮肤感染)直接、间接接触;A族溶血性链球菌飞沫接触、直接接触口腔分泌物,感染伤 口的引流条;梅毒直接接触原发或继发梅毒的病损。(二)化学因素(chemical factor)在医院环境中,存

15、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医务人员长期处于 其中,可能造成伤害。可能造成医务人员化学伤害的危险因素主要有 消毒剂、麻醉剂和化疗药物等,如常用消毒剂中的过氧乙酸、含氯消 毒剂等可能造成呼吸道及皮肤伤害,某些消毒剂如甲醛和一些化疗药 物如硫唑嘌吟、环磷酰胺、雌激素、非那西丁等可能有致癌作用。(三)物理因素(physical factor)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医院新型的医疗器械和设备越来越多,由 此产生的噪声、高温、光、电离辐射(如X线、y线、a粒子辐射等) 及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电磁场、微波、超声波、激光、紫外线等)加 大了对医务人员的危害。另外,负重伤、切割伤等在医务人员中频繁 发生。(四)社会心理因素(socio-psychological factor)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是非常大的,面对生命嘱托如履薄冰、如 临深渊”。另外,医疗改革中暴露的矛盾焦点集中在医院,患者维权 意识的提高,医疗纠纷大量出现,使医务人员经常处于高度的精神压 力下,社会心理因素对医务人员造成严重的伤害。职业伤害已经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例如,由于医务 人员被利器刺伤割伤造成的职业暴露而感染HBV、HCV、HIV等血液 传播性疾病时有发生。在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