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6065903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刑事诉讼法英文名称: Criminal Procedure Law课程代码:2DA3A0090学分:3分总学时:54学时适用专业: 法学专业先修课程: 宪法学、法理学、刑法学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三大程序法之一,它是规定刑事诉讼程序的部门法。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法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程序。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

2、从事司法工作或法律服务工作奠定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一)了解刑事诉讼法学课程的体系、结构,了解外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对刑事诉讼法学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二)理解现行刑事诉讼法的具体条文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理解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诉讼制度与程序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三)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制度以及各种程序的特点,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刑事诉讼中具体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刑事诉讼法(2 学时)一、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二、刑事诉讼阶段的概念和划分标准三、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异同第二节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一、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二、国

3、际人权公约中刑事司法准则的意义第三节刑事诉讼法学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刑事诉讼法学的若干基本观念一、司法公正二、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三、控审分离四、控辩对等五、诉讼效率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2 学时)第一节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一、 刑事诉讼法的沿革二、 刑事诉讼模式的沿革第二节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一、 古代和近代刑事诉讼法二、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刑事诉讼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刑事诉讼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第三章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1 学时)第一节制定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根据一、 制定刑事诉讼法的双重目的和意义

4、二、 制定刑事诉讼法的根据第二节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一、 首要任务二、 第二项重要任务三、 第三项重要任务第四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2 学时)第一节专门机关一、 人民法院二、 陪审制度三、 人民检察院四、 公安机关五、 国家安全机关第二节诉讼参与人一、 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二、 自诉人三、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四、 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原告和被告五、 其他诉讼参与人第五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3 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二、本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第三节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二、刑事诉讼法中实

5、行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第四节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意义二、本原则的基本内容第五节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审判权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二、刑事诉讼法中实行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第六节依靠群众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二、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该原则第七节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含义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第八节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含义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第九节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含义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第

6、十节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第十一节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第十二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第十三节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含义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第十四节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二、本原则的主要内容第十五节依法不追诉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

7、意义第十六节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第十七节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简介一、程序法定原则二、正当程序原则三、控审分离原则四、无罪推定原则五、控辩平等原则六、有效辩护原则七、适度原则八、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第六章管辖( 2 学时)第一节管辖概述一、管辖的概念及原则二、管辖的意义及分类第二节立案管辖一、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三、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四、关于执行管辖的几个问题第三节审判管辖一、级别管辖二、地区管辖三、指定管辖四、专门管辖第七章回避( 2 学时)第一节回避的概念和意义

8、一、回避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回避的种类、理由和适用的人员一、回避的种类二、回避的理由三、回避适用的人员第三节回避的程序一、回避的提起二、回避的审查决定三、对驳回申请的复议第八章辩护和代理(4 学时,其中实践教学第一节辩护一、辩护制度的概念及历史发展二、辩护制度的内容三、法律援助制度第二节代理2 学时)一、刑事代理制度的概念及意义二、自诉案件的代理三、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代理四、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代理实践教学:讲座第九章证据概述( 5 学时,其中实践教学第一节证据和证据制度一、证据的概念和意义二、证据的特征三、刑事证据制度第二节证据种类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

9、述和辩解六、鉴定结论七、勘验、检查笔录八、视听资料第三节证据的分类一、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二、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三、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四、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实践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2 学时)第十章证明( 1 学时)第一节概述一、证明的概念二、证明对象三、证明要求四、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第二节证据的收集和运用一、收集证据二、审查判断证据三、各类证据的收集及审查判断四、完全运用间接证据认定案情的规则第十一章强制措施( 3 学时)第一节概述一、强制措施的概念和意义二、适用强制措施应当考虑的因素第二节拘传一、拘传的概念和意义二、拘传的程序第三节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一、取保候审的概念、种类和意义二、取保候

10、审的条件三、监视居住的概念和条件四、 监视居住的程序第四节拘留一、 拘留的概念和意义二、 拘留的条件和程序第五节逮捕一、 逮捕的概念二、 逮捕的条件三、 逮捕的批准、决定和执行权限及程序第十二章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3 学时,其中实践教学1 学时)第一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成立条件一、 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及特点二、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三、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意义第二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一、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二、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第三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一、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二、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保全和先予执行三、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实践教学:案例

11、分析第十三章期间和送达( 1 学时)第一节期间一、 期间的概念和意义二、 期间的计算第二节送达一、 送达的概念和意义二、 送达程序第十四章刑事诉讼的终止和中止( 2 学时)第一节刑事诉讼的中止一、 诉讼中止的概念和意义二、 诉讼中止的条件和程序第二节刑事诉讼的终止一、 诉讼终止的概念和意义二、 诉讼终止的条件和程序第十五章立案( 2 学时)第一节立案程序的概念和意义一、 立案程序的概念二、 立案程序的意义第二节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一、立案的材料来源二、立案的条件第三节立案的程序一、对立案材料的接受二、对立案材料的审查和处理三、人民检察院对不立案的监督第十六章侦查( 4 学时,其中实践教学第一节侦查的概念、任务和意义一、侦查的概念和意义二、侦查的任务第二节讯问犯罪嫌疑人一、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概念和意义二、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第三节询问证人、被害人一、询问证人的概念和意义二、询问证人的程序三、询问被害人第四节勘验、检查一、勘验、检查的概念和意义二、勘验、检查的种类和程序第五节搜查一、搜查的概念和意义二、搜查的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