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酸》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605520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羧酸》的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羧酸》的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羧酸》的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羧酸》的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羧酸》的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羧酸》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羧酸》的教学设计与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羧酸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雷 刚课题:第三章 第三节 羧酸 酯(1)授课时间课 时1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认识酸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过程与方法研究探索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重 点乙酸的化学性质难 点乙酸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三节 羧酸、酯一、乙酸1、分子式:C2H4O2、结构式:;纯净乙酸(冰乙酸、冰醋酸)在16.6以下为针状晶体。2、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 (2)、酯化反应 、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除去生成物中的水,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进行。、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乙酸,溶解乙醇,

2、减少乙酸乙酯在溶液中的溶解量。(3)、酯化反应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原子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入我国是一个酒的国度,五粮液享誉海内外,国酒茅台香飘万里。“酒是越陈越香”。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羧酸、酯板书第三节 羧酸、酯自学提问羧酸的官能团是什么?酸的通性有哪些?作为有机含氧酸还有哪些特性?羧酸的分类?代表物的化学式和结构简式?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为?投影板书一、乙酸1、分子式:C2H4O2、结构式:;纯净乙酸(冰乙酸、冰醋酸)在16.6以下为针状晶体。思考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熔点16.6)。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请简单说明

3、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投影 讲羧酸的官能团为:羧基,通式为:-COOH代表物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2核磁共振氢变有2个吸收峰,峰的面积比为:3:1 。说明乙酸中有2种H原子,数目比为:3:1。所以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 板书2、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 科学探究 初中化学已介绍过乙酸是一种有机弱酸,请同学们根据现有的化学药品或自己寻找合适的试剂设计实验方案 证明乙酸有酸性; 比较乙酸、碳酸、苯酚的强弱。提供药品 镁粉 氢氧化钠溶液 氧化铜固体 硫酸铜溶液 碳酸钠粉末 乙酸 苯酚 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等。投影实验方案:板书(2)、酯化反

4、应 学生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学生分三组做如下实验,实验结束后,互相比较所获得产物的量。投影第一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和2 mL乙酸,按教材P63,图3-21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第二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按教材P71,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水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第三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乙酸,按教材P71,图3-16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

5、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投影强调:试剂的添加顺序;导管末端不要插入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加热开始要缓慢。问为什么要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讲此操作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乙醇和浓硫酸相混会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浓硫酸小,如果把乙醇加入浓硫酸中,热量会使得容器中的液体沸腾飞溅,可能烫伤操作者。问导管末端为什么不能插入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讲防止加热不均匀,使溶液倒吸。问除了采用这样一种方法防止倒吸外,此装置还有哪些其它改进方法?讲可以将吸收装置改为导管连接干燥管,干燥管下端插入液面以下防止倒吸(或其它合理方法)

6、。问为什么刚开始加热时要缓慢?讲防止反应物还未来得及反应即被加热蒸馏出来,造成反应物的损失。讲所以此装置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简易的蒸馏装置,那么,装置的哪一部分相当于蒸馏烧瓶?哪一部分相当于冷凝管?讲作为反应容器的试管相当于蒸馏烧瓶,导管相当于冷凝管,不是用水冷却而是用空气冷却。问开始时缓慢加热是不是在产物中就不会混入乙酸和乙醇了?如何验证?讲用蓝色石蕊试纸来检验,如果变红,说明有乙酸;乙醇可以用红热的铜丝与之反应后显红色来检验。讲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不能用石蕊来检验是否含有乙酸,其实只要将试管振荡一下,看是否有气泡逸出就可以了;接受试管中有大量的水,其中溶解的少量乙醇可能无法通过CuO与乙醇

7、的反应来验证,但可根据有乙酸挥发出来,推知也会有乙醇挥发出来。问接受试管中有什么现象?所获得产物的量多少如何?讲第一组接受试管内无明显现象,第二、三组实验中接受试管内有分层现象,并有浓厚的果香气味。从对比结果来看,第一组做法几乎没有收集到产物;第二组做法得到一定量的产物;第三组做法收集到的产物的量最多。问为什么第一组做法几乎没有得到乙酸乙酯?讲CH3COOH跟C2H5OH发生酯化反应是有机物分子间的反应,在不加浓硫酸时,即使在加热条件下,反应速率仍很慢,所以当混合物加热时,蒸气成分是CH3COOH和C2H5OH的蒸气,乙酸乙酯的蒸气极少甚至可以说没有,当然在Na2CO3溶液的液面上不会收集到乙

8、酸乙酯。由此可见,浓硫酸主要起催化作用,其次,因为制取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的,所以浓硫酸也能除去生成物中的水,有利于反应向生成物方向进行。板书、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除去生成物中的水,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进行。问在该反应中,为什么要强调加冰醋酸和无水乙醇,而不用他们的水溶液?讲因为冰醋酸与无水乙醇基本不含水,可以促使反应向生成酯的方向进行。讲前面的实验中,为了获取更多的乙酸乙酯,我们除了利用浓硫酸除去生成物中的水,促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进行外,还用到了其它什么方法促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进行?讲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同时还是一个简易的蒸馏装置,边反应边蒸馏,使生成物及时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也有利于试管内

9、的反应向生成物方向进行。问第二组做法比第三组做法得到的乙酸乙酯的量明显少,试分析原因,并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分析是正确的。讲由于加入了催化剂浓硫酸,反应速率大大加快了。加热时,蒸馏出的蒸气的成分是乙酸乙酯、乙醇和乙酸,冷凝成液体后收集在盛水的试管中,但乙酸和乙醇是溶于水的,乙酸乙酯作为有机物,又易溶于乙酸和乙醇这样的有机溶剂中,所以必然有部分乙酸乙酯溶在乙酸和乙醇的水溶液中,因而收集量减少;但试管中如果盛放Na2CO3溶液,可以除去乙酸,溶解乙醇,减少乙酸乙酯在溶液中的溶解量,提高收集效率,并提高乙酸乙酯的纯度,因而收集量要多。板书、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乙酸,溶解乙醇,减少乙酸乙酯在溶液中的溶解

10、量。实验证明取等浓度、等体积的乙酸(或乙醇)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分别盛放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等体积乙酸乙酯,振荡后静置,结果是盛乙酸(或乙醇)溶液的试管中的乙酸乙酯变少,另一个几乎无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在此,学生往往会提出乙醇没有与Na2CO3反应的问题,更进一步的解释应是“冷凝液中的乙酸被Na2CO3中和生成CH3COONa,CH3COONa和溶液中大量的Na2CO3都属于离子化合物,增强了溶剂的极性,降低了乙酸乙酯在溶液中的溶解量”。但考虑到分子的极性和相似相溶原理在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才学习到,因此暂不宜引申) 科学探究在上述这个酯化反应中,生成物水中的氧原子是由乙酸分子中的羧基上

11、的羟基提供,还是由乙醇分子的羟基提供?如何能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能否提供理论或实验依据?(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提出设想)投影讲脱水有两种情况,(1)酸脱羟基醇脱氢;(2)醇脱羟基酸脱氢。在化学上为了辨明反应历程,常用同位素示踪法。即把某些分不清的原子做上记号,类似于侦察上的跟踪追击。事实上,科学家把乙醇分子中的氧原子换成放射性同位素18O,结果检测到只有生成的乙酸乙酯中才有18O,说明脱水情况为第一种,即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可用于研究化学反应机理,是匈牙利科学家海维西(G.Hevesy)首先使用的,他因此获得1943年诺贝尔化学奖

12、。讲 用含18O的醇跟羧酸起酯化反应,形成含有18O的酯,证明这种酯化反应的实质是:羧酸脱去羧基上的羟基,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讲 关于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即酯化反应的实质问题,化学史上科学家们确实有上述两种不同的看法,后来有科学家将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氧用18O做标记,即用含18O的乙醇与乙酸反应,结果测得乙酸乙酯中含有18O,从而揭示了酯化反应的实质(按方式二脱水,即:酸脱羟基醇脱氢)。用以证明酯化反应实质的这种实验方法叫做“同位素示踪法”,这是一种先进的实验方法。板书3、酯化反应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原子小结酒在放置过程中,其中的乙醇有部分逐渐转化为乙酸,乙酸和乙醇缓慢反应生成了具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很多鲜花和水果的香味都来自酯的混合物。现在还可能通过人工方法合成各种酯,用作各种饮料、糖果、香水、化妆品等的香料。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并探讨实验设计的可行性,第二课堂活动时间去实验室独立完成,并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教学反思: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和多媒体计算计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w.w.w.k.s.5.u.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