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教版新课标初三化学新教材.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6044565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人教版新课标初三化学新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解读人教版新课标初三化学新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解读人教版新课标初三化学新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解读人教版新课标初三化学新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解读人教版新课标初三化学新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人教版新课标初三化学新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人教版新课标初三化学新教材.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人教版新课标初三化学新教材传统的化学教材编写是以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三序结合原则编写的。而人教版初三化学新教材吸收了学科中心和社会中心体系的各自优点,综合考虑了知识的逻辑顺序,社会需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科书理论性知识和逻辑性相对弱化,联系实际的知识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强化。全册书共12单元,单元内与单元间都彼此融合,相互关联。科学探究精神贯穿其中,新教材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全书图文并茂,创设了多种学习情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情结,增强动手能力,在整个初中阶段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大有裨益的。总的看来,新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

2、教材的编写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新教材在整体设计上,内容的编排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每一章内容充实,思路清晰,内容呈现顺序由浅入深阶梯式上升,重难点相对弱化且合理分散。启迪学生思考或由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不仅出现在习题中,也出现在课堂练习上,如上册有课堂练习2个,下册有2个;讨论上册有20个,下册有14个。这些问题的安排有利于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学思结合的效果。初中生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理解抽象的概念往往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已有生活经验的支持。教材编写认真研究了学生的心理,利用一些可视性强的材料、插图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解难点。如上册“过氧化氢分解”示意图、“品红在

3、水中的扩散”、“水体污染示意图”、“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干冰升华”等等。新教材语言通俗易懂,既富有感召力,又不失科学性。二、从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素材化学是应用学科,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提取素材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这一点。在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内容,使得学生在实际生活情景中展开学习,还可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如教材中“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金属材料”、“生活中常见的盐”、“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等。其实,在学生身边可选材的事例十分广泛,不可能面面俱到,教材在处理上体现了灵活性,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将

4、一些内容安排在调查和查阅资料上,上册有调查研究4个,下册有8个;上册书有阅读20个,下册书有阅读18个;上册书有查阅资料2个。对于有较高要求的内容,有些单元后面安排了拓展性课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研究。如第三单元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第七单元“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第9单元“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第11单元“物质的分类”。三、加强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理念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化学在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中的重要贡献,了解我国的资源现状和利用前景,初步认识化学技术应用会带来双重性,理解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5、环境问题的能力。新教材中插图很多,如每一单元首页都有一幅彩图,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但也有一些插图给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上册58页“缺水造成土地沙漠化、树木枯死”、61页“水污染使鱼大量死亡”、125页“扑灭火灾”、140页“工厂排放的烟尘污染空气”、141页“森林受到酸雨破坏”、“雕像受到酸雨腐蚀”、下册103页“塑料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等等。这些插图的作用是相当大的,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爱护环境就是爱护自己的家园,人类与环境要和平相处,天人合一。要实行可持续发展,不能边发展边污染,边污染边治理,生态环境的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否则,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对人类惩罚将是触目惊心的。通过学习

6、,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四、实践能力的培养呈现多元化化学学科如果离开了科学实验这一基础,将失掉它赖以继续发展的根基和源泉。化学教学,特别是基础阶段的化学教学,如果不重视实验教学,将对青少年的智能的发展与科学世界观的的形成带来不良影响。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实验内容与方式做了相应调整。例如,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介绍了实验的基本操作“取、量、热、装、洗”,对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起了铺垫作用,而传统教材将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在教材结尾,不利于教学。在实验内容上也作了相应调整,如实验

7、室制氧气,传统教材用的是氯酸钾,考虑到这个反应的环保问题、副反应问题,新教材改用过氧化氢(双氧水),既经济又环保,操作简单。另外,新教材在实验方式上调整很大,除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增加了活动探究实验和家庭小实验,上册有活动探究内容11个,下册有12个;家庭小实验上册有4个,下册有6个。探究实验和家庭实验能够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记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推理结论的全过程是实现探究的重要途径,教材在这方面精心构思,很有特色。五、教学内容的组织体现了科学方法的具体运用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方法。在新教材中突出了科学方

8、法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改变了以陈述方式为主的建构教材的传统做法,新教材中介绍了相关的科学方法。在初中阶段配合内容有实验、观察、测量、记录、分类、比较和简单的实验探究,以后逐步养成类比、假说、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等方法的应用。上册安排了制作设计1个;在下册安排了1个数据处理的活动与探究的事例。这对于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起了很好的作用。例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体会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并对实验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中体会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在探究过程中掌握探究的科学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9、解释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科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必将帮助学生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学会主动思考提出问题、亲历实验发现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灵活解决问题。六、在新教材中体现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良好的学习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科学研究中,正确的方法是产生知识的知识。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就能更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科学规律,科学方法作为思维和行为方式,蕴含着极大的智力价值,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其智力水平会大大提高。新教材在版面设计上,正文页面上留有很多空白,可记笔记、写要点、记录数据和观察现象以及填写探究实验报告等,有利

10、于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和思维状态。另外,在新教材中增加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语,如“讨论”、“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资料”、“调查与研究”、“课堂练习”、“化学技术社会”、“本单元小结”等。教材中针对性的提示,有助于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科学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化学打好坚实基础。七、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学生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支持者、参与者,教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用过去的知识教现在的孩子,而是用现在的知识教未来的孩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新教材充分反应了科学素质的培养所需化学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选用了对

11、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有用的相关素材,有效地处理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加了许多活动内容、化学实践等科学素质培养的有效手段。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多方面给教师留了较大的的创造空间。新教材的使用使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管理才能、研究能力等很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发挥创造性的机遇。要求教师利用新教材,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它手段无法代替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教师要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利用各种演示和探究性实验,灵活使用新教材,重视学科间的交叉联系,适当增加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促进化学新课标的顺利实施,创造性使用新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