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6042032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但该制度并非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宗法分封制A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国互不统属,都听命于周天子B依靠血缘宗亲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C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中央权力随之逐级弱化,形成“国中有国”的局面D激化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速了西周的灭亡2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是我国地方行政机构的一次重大变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映了从诸侯分裂割据到国家统一的趋势反映了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反映了从贵族制到官僚制的社会转型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A B C D3“金猪

2、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阕,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A中国古代的深化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6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这反映了知识阶层 A.积极倡导“君权神授”B.希望权力受到制约C.喜欢空谈纲常伦理 D.为“独尊儒术”不择手段7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举措反映了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3、8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同答:“金榜题名。”有的人同答:“功成名就者。”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9、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

4、会结构解体10、(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粮钱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对材料的最准确的理解是A明政府的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明朝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机户没有生产自主权D明政府组织机户进行有序地生产11、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B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C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12、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

5、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13中国文献中最早关于罗马法的记载,是清朝政府派5大臣出洋考察西洋法制的报告,载泽等人于1906年5月9日在奏在法考察大概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肓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从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开始到现在,罗马法都被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开设。根据这则材料我们可以说罗马法是对后

6、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罗马法是后来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在今天罗马法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罗马法对清末法制改革意义重大A B C D14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召开数十次,其中10次“主要会议”有一项固定议题:审查在任公职人员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材料中所说的“10次会议”有权审查公职人员但无权决定公职人员的去留雅典的公职人员始终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雅典的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必须对社会负责A B C D16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

7、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17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二者鲜明体现了天赋人权学说 人民主权思想 共和制原则 反对种族歧视A B C D18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19、1844年达尔文给一位朋友写信说:“上帝不让我相信拉马克的一个进步的趋向、源

8、于动物的缓慢的意欲的适应之类的废话。但是,我得出的结论并非全然不同于他的结论,只是更换的方法完全不同于他的。”这里的“进步的趋向”是指: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B、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C、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0、右图四条曲线代表的是美、德、英、中四个国家制造业产值在世界上所占比重,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 B、 C D、21、有人认为,眼下在欧洲有两种东扩,第一是制度性东扩,第二是战略性东扩,以下各项符合两种类型东扩的是: A、北约与华约 B、北约与欧盟 C、欧盟与北约 D、恐怖与流感22密尔认为,代议制民主政治下,“它”的第一个职能

9、是:“谴责那些该受责备的行为,并且,如果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或者履行责任的方式同国民的明显舆论相冲突,就将他们撤职,并明白地或事实上任命其后继人”这里的“它”是指( ) A议会 B法院 C内阁 D总统 意大利乔凡尼贝里尼群神宴 群神宴局部23上图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画中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都是中国的青花瓷。有关该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的表述,正确的是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珍视 明朝的青花瓷工艺水平很高,传播着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 作者通过宗教的题材歌颂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青花瓷满足了欧洲人物质和精神的享受,与教会所倡导的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相吻合A B C

10、 D24、“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讲,法是事物的性质中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再次意义上,所有存在之物都有自己的法。上帝有自己的法;物质世界有自己的法;。动物有自己的法,人有自己的法。”说这番话的思想家是A、卢梭 B、狄德罗 C、伏尔泰 D、孟德斯鸠25在某一科学家的讣告中是这样评价他的发明:“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这位科学家是 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材料解析题26、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12分) 图一 图四 军机处内景请回答:(1)写出图一中所示古代政治制度之间的

11、关系;(1分)并概括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名称。(1分)依据图一图二,概括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1分)(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2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2分)(3)图四中的军机处设立于哪一皇帝在位时期?(1分)它的官员称军机大臣,其职责是什么?(1分)军机处的设立有何重大意义?(2分)(4)综合图二、三、四,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近代以来有关“世界重心转移”的话题常成为人们热门话题。早在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曾以“地中海时代大

12、西洋时代太平洋时代”作为人类文明流变之轨迹从16世纪开始人类迎来了“大西洋时代”。在“大西洋时代”,欧洲及北美资本主义近代文明进一步发展、繁荣与演进,随后以种种形式影响了整个世界。近百年来,随着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崛起,很多人又认为太平洋地区将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中心,世界已经跨入了太平洋时代。有的美国人则断言:“太平洋地区在二十一世纪将发展成为支配世界的地区”,“人类的命运决定于太平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成为“地中海时代”的终结者?(1分)(2)试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层面说明“大西洋时代”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6分)(3)在“大西洋时代”,有哪些对世界影响

13、深远的国家或地区。(要求至少写出四个)(2分)(4)你认为“太平洋时代”真的到来了吗?请说明理由。(4分)(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城市的发展有何特点?并分析这一时期我国封建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7分) 材料二 表4 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单位:人)时期迁出至他乡种田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出国从事工商业18201849 29290018501879 721549818801911 15601183819121939 473077396(2)试归纳材料二中18201939年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出的主要趋势,并分析导致该乡居民离乡谋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9分)材料三 英国农村人口非农化的过程最早开始于1112世纪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在1517世纪,英国又出现了第二次劳动力快速向城市转移的浪潮。尽管经过了两次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但到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80%以上,而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农业人口急剧下降,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到总人口的75%。 摘自湖南农促会网(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英国人口的变化对其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5分)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影响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因素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有何启示?(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