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Unit4BodyLanguage).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601871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Unit4BodyLanguage).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阅读(Unit4BodyLanguage).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阅读(Unit4BodyLanguage).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阅读(Unit4BodyLanguage).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阅读(Unit4BodyLanguage).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Unit4BodyLanguage).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Unit4BodyLanguage).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课教学设计教学年级:高一年级课题名称:Unit 4 Body Language , Module 4(必修)教材版本:人教课标版授课时间:40分钟一、学生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求知的旺盛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经过1-3模块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熟悉了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特点,逐渐掌握高中英语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高中课程的不断深入,学生原有的阅读水平已经无法适应高中阶段大容量、多文体的特点。学生使用策略进行阅读的意识和能力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此时,他们更渴望教师在不同文体的阅读策略上加以指导。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一年级必修第四模块,第四单元B

2、ody Language中的阅读课,主题为 “Communication:No problem?”,属于叙事加议论文体。文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叙事手法,以事件引入的方式来引题,起着为主题铺垫的作用。第二部分采用的是议论手法,围绕段落的主题句 “Not all cultures greet each other the same way, nor are they comfortable in the same way with touching or distance between people.”来展开,最后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 “In general ,though, stud

3、ying international customs can certainly avoid difficulties in todays world of cultural crossroads! ”。 这是高中必修模块15中唯一一篇议论文体的阅读文章,采用的是学生并不熟悉的以尾段突出主题的手法,结构较为复杂。对于学生来说,要找到这两个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读懂其文体特征,进而理解其中心意义存在一定的难度。然而,正因为有这样难度才使得这篇课文成为对师生来说都具有挑战意义的一篇课文。教师可以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教给学生必备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使学生成为一个“高效独立的阅读者”(刘道义

4、,2007)。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文的教学,学生能:1运用议论文的阅读策略辨别出一篇文章的主题句、支持句和结论;利用课文中学到的关键信息以书面方式条理清晰地写一篇小议论文;2掌握与本课主题相关的生词,解读其中的长难句;3扩宽国际视野,理解各国文化差异,尊重异国文化,逐步形成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设计说明:课标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2001)。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素

5、养发展的基础上的。“教学应该充分体现英语课程目标五个方面的内容。无论是一个模块、一个单元、还是一节课;无论是语法课、词汇课,还是听说课、阅读课或写作课;无论教师使用什么教学资源,设计什么教学活动,都应该把这五个目标浸透到日常教学环节中(刘道义,2007)”。本节课在目标的制定试图依据这些项目来开展。在技能目标的确定上,教师围绕着本篇课文的主题设计了两个任务,一是辨别议论文的基本篇章结构,二是能用以议论文的篇章结构写一篇小议论文。课标指出: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即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来表达思想,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如果学生能运用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向同伴介绍相关的主题,就说明学生具

6、备了信息运用的能力。如果学生能在课文阅读中学习了根据文体特点判断文章主题的方法,在阅读新的类似文章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则说明学生具备了策略运用能力(王笃勤,2012)”。在语言知识目标的确定上,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与主题相关学习词汇和长句难句的理解。必须指出的是,“高中阶段的主要阅读课文除了承载与该单元主题相关的重要信息外,还呈现了其中大部分的词汇和主要的语法结构(王笃勤,2012)”,这跟我们平常的为了单纯地获取信息的阅读不一样。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利用阅读课文来渗透语言知识的教学。识别动词ing形式做定语和状语的语法知识也是本篇课文承载的语言知识项目,但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定位在阅读

7、策略教学上,故这一项目可作为本单元的知识目标在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中完成(课本P29)。在阅读策略的确定上,教师引导学生熟悉英语语篇中从叙事到议论的语篇特点,重点利用文章的末段,让学生初步掌握英语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即三段式手法:开头(Introduction)提出论点或陈述问题;主体(Body)运用分析、推理等方法论证论点或对问题进行分析;结尾(Conclusion)得出结论。高中阶段的阅读目标不仅包括掌握文中的具体事实,还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实来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文章的内涵;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语篇结构等。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能根据阅读的目

8、的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英语课程标准,2001)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目标定位为教会学生依据体裁特征选择阅读策略,在课文阅读上采用的是“交互式的阅读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Carrell,1987)”,课文教学的呈现体现PWP(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的教学模式。把各项技能培养贯穿在读前,读中和读后活动中,最后以利用课文信息仿写一篇议论文短篇来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以PPT 和板书的方式展示。设计说明:当前,中小学在阅读教学上普遍采用整体教学模式。该模式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初,该模式强调的是先对文章

9、进行宏观把握,然后再深入分析各个部分,即我们平常所说的“Top-down”模式。但是,此阅读模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它忽视影响阅读的其他因素,如词、句等语言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Carrell (1987) 吸取各家之长,提出了“互动模式 (The Interactive Model)”。该模式强调阅读理解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同时是对己有背景知识的运用和处理的过程,是双向的、语言的、非语言的、语言内部各个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该模式主张阅读是“自上而下”(Bottom-up)与“自上而下”(Top- down)互相作用的过程。在此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一方面应帮助学生扩大英

10、语词汇量、熟悉英语语言结构,从而为调用背景知识和语篇结构知识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提供文化背景知识,以丰富学生的头脑。同时,教师应结合不同的体裁的文章进行教学,分析文章的结构,系统地讲授不同体裁的结构特点,使学生掌握各种体裁文章的特点,为有效阅读创造条件。本节课的设计理念还借鉴了目前在阅读教学中较为流行的教学法体裁教学法(Genre Approach)。人们在构建语篇或从事写作时,必然会遵循一种表达模式,如谋篇布局、段落衔接等,这种表达模式就是体裁。体裁教学法是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来开展教学活动的,该教学法是把体裁及体裁分析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开展教学活动。在英语阅

11、读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中把各种体裁结构,如常见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篇章结构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能根据体裁确认篇章结构,归纳段落大意或找出主题句进而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Step One: Warming-up+ Pre-reading(4分钟)Q 1: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purpose of language?Q 2:What are these people communicating ?(A)(B) (D)(C) People can communicate well using parts of their body.设计说明

12、:读前阶段属于阅读准备阶段,阅读准备对阅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启动阅读,为阅读做好铺垫,“如果没有阅读准备或准备不当,阅读教学会受到影响(王笃勤,2012)”。 “这部分应该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适当改编。通过适当的改编,灵活处理教材提供的内容、活动,让学生感觉活动的情景与自身的能力和生活经验相关,这样的活动才能达到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目的(刘道义,2007)”。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环节应该力求短小精悍,内容不宜太多,时间不宜太长。切忌本末倒置,在读前导入阶段花费太多的时间,造成喧宾夺主之势,冲淡主要的教学内容。“阅读课教学的三个阶段应该呈现凤头、猪肚和豹尾的理想形态。即

13、pre-reading应该像凤头那样短小、精彩;While-reading应该像猪肚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Post-reading应该像豹子尾巴那样刚健有力(葛文山,2012:1)”。Step Two: While-readingActivity 1: Skimming(3分钟)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last two paragraphs Q: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A. There are different customs in different countries.B. Foreigners shoul

14、d follow the customs of the country where they are visiting.C. People use body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and different body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D. The importance of knowing customs. 设计说明:skimming(览读)是最常用的阅读策略之一。“主要通过首句(段)阅读、尾句(段)阅读、结论句阅读、标题阅读或者图标阅读等方式,快速查找文章的中心,判断文章主题(王笃勤,2012)”。本节课的览读环

15、节,采用的是尾段阅读的方式。本篇课文的第1、2、3段为叙事性的表述,起着主题铺垫的作用,学生不会在1、2、3段中找到文章的中心。因此,教师在学生阅读最后两段后,启发式地追问“Where did you find the answer?(In Paragraph 4 and 5)”,主要是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铺垫,同时,也告诉了学生本文的主题在尾段。Activity 2: Discovering the new words(5分钟)A) Ask the students to match the words in bold in the text with the meanings. 1. Canteen to be chosen to speak or act in place of someone2. association group of people organized for a special purpose3. approach a large ro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