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人和一幅画》教案2 冀教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6006072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人和一幅画》教案2 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人和一幅画》教案2 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人和一幅画》教案2 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人和一幅画》教案2 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人和一幅画》教案2 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人和一幅画》教案2 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人和一幅画》教案2 冀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人和一幅画教案2 冀教版教材分析: 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位独自在荒山植树,克服生活条件的艰辛和精神上的孤苦,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的植树老人的故事。课文由景导入,山上“郁郁葱葱”的树为后来体现老人为青山的付出打下伏笔;接着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展示出一位快乐的植树老人;之后在我和老人的谈话中,更是对老人外貌、语言、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老人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情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粗犷、闲适、流溢、郁郁葱葱、漫无边际、兴趣盎然”这些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

2、学习抓住植树老人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老人的高尚品质。4.阅读老人与树,透过老人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感受老人执著的精神。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对文中老人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植树老人的美好心灵。教学难点:学习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任务: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情境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问:请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预设:1.我想知道是一幅怎样的画和一个怎样的人?2.我想知道这幅画和这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3.我想知道这个人和这幅画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确定教学方向,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预习检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小组之间互读课文,纠正字音。2.指名分段读文,随即指导,并出示重点词语。粗犷 闲适 端详 猎奇 景致 挽留 山坳 流溢 郁郁葱葱 漫无边际 兴趣盎然 莫名其妙。3.指导书写:衔街,熬傲,蝎喝(注意每个字的结构)三、自读自悟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你觉得文章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二课时课时任务:1.感悟课文内容,结合重点段、词句感悟种树老人的形象。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深读感悟(一)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出示中

4、心话题:题目中的“一个人”指的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画出课文中有关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并结合你的感受说说你的理解。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2.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3.全班交流。预设一:认真、爱种树的老人。1“他挖好坑,把一棵小树苗放在坑里,细细地端详着,然后一锹一锹地拥上土,蹲在旁边用两手执著地拍击着。最后,他坐在小树苗旁独自乐着。”从这些加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一个“端详”,一个“执着”,可以看出老人对待种树这件事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仔细。“独自乐着”看出了他对此事真是乐在其中,像在欣赏着一件艺术品一样欣赏着他种的树,心里一定喜滋滋的。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5、呀?(等到它们快快长大,都长成参天大树,这里就是一片森林啦,多美呀!)为什么他看着自己种的小树心里这么美呀?(因为他爱种树,爱美丽的大自然)2“说起种树,老人的话就多了。我随着他的指指点点,环视着满山遍野的绿阴,真不敢相信,这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绿树,都出自老人的手!那么一个不善言谈、憨厚而朴实的老人,一谈起种树,话就多了起来,为什么呀?(因为他喜欢种树,他热爱种树,他把他的大半辈子都放在这儿了。这满山遍野、无边无际的绿树,都是出自老人一人之手,他看到这些,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自豪、一样喜欢。)孩子们你们读懂了这位植树的老人,带着你的理解读读吧。预设二:老人很勤劳、朴实1“那铁锹的木把光溜溜

6、的,跳跃着银白的光亮。”老人一定天天用,铁锹的木把才会那样光溜溜的。2“我凑过去和他搭话那张黑油油的脸上,皱纹密集而又粗犷地排列着。”从“笑呵呵地看我”,和“他只用一个啊字回答,笑着”,“他依然用一个啊字回答我,依然笑着”看出老人的憨厚与朴实,言语不多,却对我笑着,让人感到亲切与踏实,简简单单的言语和表情中折射出了山里人特有的特点。“那张黑油油的脸上,皱纹密集而又粗犷地排列着。”这是一张写尽沧桑的脸啊,被文中的“我”感动了,相信也被我们每一个感动了。3“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哇!粗啦啦的,黑黑的,有棱有角的,看上去像两块石头。他手指头的每一个关节都裂着口子,留着干了的血痕”同学们,你想象一下这是怎

7、样一双手啊,在怎样的劳动中才会铸就了这样的一双手?(肯定不知被磨破了多少次,伤还没好就又接着种树;被太阳晒得,风吹得都没有了皮肤原来的样子;)从这样一双手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劳、不怕吃苦的老人。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课文。预设三:老人的生活很艰苦。“老人也解开一块粗布,取出了吃的。那是一块黑黑的、干硬的窝头。他“咯嘣、咯嘣”地,使劲地啃着,啃着”“老人激灵了一下,下意识地打了个哆嗦:哎呀,冷啊!风呼呼的盖三条被子用石头压住被窝角儿,还是冷。夏天也难熬,那石头缝里有蝎子,睡着睡着就爬到俺身上,俺一动就蛰俺,把俺蛰得浑身疼。浑身都肿了,蛰得俺苦哇,没有办法就呜呜地哭。”老人为什么要打哆嗦?你能想象出他

8、生活的艰苦吗?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老人的生活很不易,冬天冷得用石头压住被角还觉冷,可以想象出这里的冬天多么寒冷。夏天,没有办法就呜呜地哭,浑身都肿了,可见他遭受到了多大的痛苦。老人在说这段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心酸、痛苦)试着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我的心里有点酸扭过头去,凝望着那郁郁葱葱载满绿树的大山,心想,他图的是什么呀?”是啊,这么苦他还要在这种树,他图的是什么呀?此时此刻,你想对老人说点什么呀?预设四:体会老人的美好心愿。“一幅画”指的是什么?体现了老人怎样的心愿?1.指的是第一段中“山上的树很多,郁郁葱葱、漫无边际地绿着,绿色的山和蓝色的天在遥远处衔接成一条线。”这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

9、郁郁葱葱绿无边际。这是一幅充满希望的画。老人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种树中来。2.指的是老人石屋外墙上那幅粉笔画:两个小人儿,都握着铁锹,在种树。这是一幅孤单的画。画中的另一个小人儿,也许是他的老伴,他想得到家人或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3.指的是最后一段“我顺着歌声望去,老人的身影,移动在山梁上。此时的晚霞正缓缓地、缓缓地流溢在山梁上,流溢成一片金色的云彩”老人和晚霞、大山构成了一幅最美丽的图画。二、拓展阅读:阅读老人与树,思考这两个老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老人与树有一个老果农,为别人种了一辈子的树。老了的时候,就如你所想的,一个人孤单地住在他的小屋里。他这一辈子,为别人种了不计其数的果树,可他

10、却没有哪怕是一棵属于自己的果树,在即将不久于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唯一的梦想就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一棵苹果树。也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帝吧,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上帝告诉他,在他的小屋的后角上,有一棵他想要的苹果树。第二天早上,他迫不急待地去屋后看,那儿果然有一棵他想要的苹果树。老农将它移到屋前,小心翼翼地,生怕损着它的叶子。这棵苹果树,很小很脆弱,但必竟是老农这一生拥有的第一棵树呀,也许它也是最后一棵了。每天,老农精心地培育着、呵护着这棵小树,他觉得他很幸福,他也觉得它很幸福。就这样,过了一年多,其间虽有几番天公的不作美,但这棵小树还是像老农一样坚强地活了下来。一天晚上,老农正陪着他的小树看月

11、亮。他突然发现,在月光下,小树的枝头有一颗微透青光的小苹果,尽管很小很小,但老农还是前所未有的激动。他守着苹果树过了大半夜,他仿佛看见那颗苹果正在慢慢地、慢慢地长大,长成了他这一生所见的最大最美的一个,毫无疑问,吃着也是最甜的。怀着这样的心情,老农激动地入睡了。这一夜过得好漫长啊,天刚亮,老农就来看他的宝贝果子。他开始以他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去栽培它、呵护它。就这样,又过了一年多,而那个青苹果还是那么大。老农心急了,看着别人的苹果成熟了又成熟,他病倒了。而那棵苹果树呢,除老农之外,又有谁会在乎呢?它也病倒了,那唯一的果子也耷拉了下来。老农看看它,叹了口气,他太失望了。就在这天晚上,他又做了一

12、个梦,上帝对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魂,而这棵苹果树就是你的灵魂呀!”一句简单的话,老农终于明白了:他和树是一样的,即使这棵树只有一颗小果子,又何妨呢?它就是我后半生的一切。想到这些,老农感觉自己轻松多了。新的一切都开始了,老农像塑造一个新生命一样培育着这棵苹果树。他相信,即使这果子永远也长不大,它也是最美的一个,最甜的一个。三、选择练习“他开始以他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去栽培它、呵护它。”结合课文内容,想象上文的老人的外貌语言、动作,把这句话写具体。板书设计: 一个人和一幅画 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一幅(触人心灵、引人深思)的画教学反思:附送: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上海的

13、弄堂教案 沪教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表现上海和上海人的精神状态。2.能力目标:以读促写,能运用作者聚焦日常生活的视角,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家乡一景。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弄堂所代表的文化的赞赏之情,培养对日常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用饶有趣味的细节描写来描摹上海弄堂日常的生活情景,感受上海人的特点。 教学难点:以读促写,能运用作者聚焦日常生活的视角,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家乡一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老师最近有个朋友来上海,如果让你做一回导游,你会带他去哪里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预设: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国际金融中心、中国馆

14、、外滩、城隍庙、上海弄堂看来大家都很热爱上海,对体现上海特色的地方如数家珍。大家不仅说到繁华热闹的新上海,还想到了上海风情的老上海。作家陈丹燕就选择了“怀旧”路线,推荐我们去看看上海老弄堂。2、(展示上海弄堂照片)看完照片,你对上海弄堂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预设:上海的弄堂破旧、杂乱、狭小3、大家的这种第一印象,并不代表上海弄堂的全貌,这只是它的一面,上海弄堂的另一面要通过学习上海的弄堂这篇课文才能深入了解。让我们起走进海派作家陈丹燕笔下的“上海弄堂”,跟着她一起去感受上海弄堂生活的独特魅力(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思考问题:1、作者为什么“强烈推荐”我们要“去上海的

15、弄堂走一走”?明确:第2、4、14节中几句话,总而言之,弄堂能代表真实的上海人的生活。用第7节的一句话来说,弄堂生活是上海人的“生活底色”。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上海弄堂的特点? 明确:弄堂生活、弄堂历史、弄堂里的上海人。其中详写弄堂生活。(三)品读课文,深入分析 1、再读课文,圈划出你感兴趣的词句,然后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上海的弄堂生活给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是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上海人怎样的生活态度?(找出相关语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你们的看法)预设:第3节“常常有穿着花睡衣来买一包零食的女人,脚趾紧紧夹着踩塌了跟的红拖鞋,在弄堂里人们不见怪的”弄堂人们日常生活不拘小节;第5节“平平静静的音乐开着;后门的公共厨房里飘出来炖鸡的香气”追求生活情调和享受;第5节“有阳光的地方,底楼人家拉出了麻绳,把一家人的被子褥子统统拿出来晒着,新洗的衣服散发着香气,花花绿绿的在风里飘,仔细地看,就认出来是今年大街上时髦的式样”实在的底色上有对时尚的追求;第5节“你看见路上头发如瀑布的小姐正在后门的水斗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