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5987305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 一、 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问题。3.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二、教学重点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正确区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 教学过程 从力的概念我们已经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那么两物体相互作用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是我们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所必须

2、探讨的问题。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演示】先使玩具汽车的后轮(驱动轮)上紧发条,使它做逆时针转动,然后抓住汽车顶部,把它按在垫着试管的薄木板上。在起点处,转动的后轮给木板向右的作用力f,于是木板向右运动,这时木板对后轮有没有作用力?再把汽车拿起,使木板制动,然后使后轮再转动,把玩具汽车放在木板上,可以看到木板向右运动的同时,玩具汽车向在运动,说明后轮对木板施加向右的作用力的同时,木板对后轮施加向左的反作用力。这两个均为摩擦力,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 1. 力是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把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

3、相同,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演示】把两个相同的弹簧秤A和连接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拉力的大小,可以看出两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的拉弹簧秤的力,弹簧秤的示数随着改变(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为零),但两个弹簧秤示数总相等,方向总相反。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二)牛顿第三定律1. 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 牛顿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表述:=-

4、(负号表示反作用力F与作用力F的方向相反)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层理解: 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时间相同,力的性质相同,总是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等性质的力,不一定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还必须具有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才可肯定其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力。 ()定律中的总是这两个字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这两个相等的关系都成立即;不管物体大小形状如何,例如大物体与大物体之间,或大物体与小物体间,还是任何形状的物位之间其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例如静止的物体之间,运动的物体之间或静止物体与静止的物体之间,其相互作用力都是大

5、小相等,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产生和消失是同时的。因为两者中若有一个产生和消失,则另一个必须同时产生或消失。否则其间的相等关系就不成立了。可见认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产生有先后的说法是不对的。 4.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平衡力虽有相似之处(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 作用物体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而平衡力只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力的性质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是同性质的力,而平衡力可以是性质不同的一对力。 力的作用时间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一对平衡力中的一个消失,另一个可以

6、存在作用效果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两个不同物体上,效果可以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不存在平衡问题。而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效果是使外同处于平衡状态。 可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异体(相互作用的两物体)、共线(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等值(大小相等)、反向(方向相反)、同性(性质相同)、同存(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平衡力是同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共线、等值、反向. 【例1】一个大人跟一个小孩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大人拉小孩的力不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C. 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

7、定相同D.地面对大人的最大摩擦力一定比地面对小孩的最大摩擦力大【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大人与小孩手拉手比力气时,无论是相持阶段还是小孩被拉过来的过程中,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总是相等的。大人为什么能把小孩拉过来呢?关键在于地面对两者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同。答案为A、. 【小结】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跟两力平衡有本质区别【作业】略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点: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能力点: ()通过实验

8、总结规律。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 二、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疑点: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否平衡?()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对吗? 三、教具:弹簧秤若干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步骤: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举例进行讨论和分析:用手敲门、用脚踢球,你有何感受?总结: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也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

9、演示、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互拉两弹簧秤,请学生给秤读数。改变拉力的大小,观察两秤读数变化。 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继续演示、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其它特征: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作用力与反作用是性质相同的力。 3、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作用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

10、效果不能抵消,不能平衡)力的性质(不能简单认为对B的力与B对A的力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须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分先后。二力平衡中的两个力,若其中一个消失,另一个不一定消失)。 4、总结与扩展: (1)拔河比赛中,甲队胜了乙队,是因为甲队给乙队的力大于乙队给甲队的力,对不对?(正确分析甲队战胜乙队的原因)(2)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弹簧形变后再给手一个弹力,对不对?5、思考题 (1)人从地面上跳起是由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对地面的压力,对不对?(正确理由是什么?)(2)重力不计的细线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悬挂一个重物,试说明下列各组中给了的两个力是什

11、么关系?能否平衡? A、天花板拉绳子的力与绳子拉天花板的力B、天花板拉绳子的力与物体拉绳子的力 C、绳子拉天花的力与绳子拉物体的力 (注意:此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D、绳子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子的力 E、绳子拉物体的力与物体的重力 F、地球吸引物体的力与物体吸引地球的力(注意:此二物不接触)本题中,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如何证明? 六、作业:P:5、6板书设计: 牛顿第三定律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征 3、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牛顿第三定律一课的点评-1、该内容在

12、考纲、教学大纲中的地位都是须掌握的内容。运用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具体事例,属层次要求,说明了此节课的重要性,这为以后的物体受力分析、动量守恒奠定了基础。2、关于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各知识链连自然、合理、得体,讲授知识由具体事例过渡到物理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难点突出、明显,教学环节有层次。、关于授课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及动画演示物理过程,知识过渡由浅入深,方法较为灵活,且教学媒体的应用能突破重点、难点。 、关于课堂观察:在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踊跃,师生之间有较好的配合,但学生回答问题略显被动,一问一答式,勉强回答式突出。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 5、板书设计:较为简洁,扩大了课

13、堂的容量,使写板书的时间能更多地投入重点难的突破,戒除学生听-记笔记-听-学等机械性的听课方式,使课堂活起来。、不足之处:有口误,课堂训练明显不足,对达成目标不利。7、总体点评:是一堂优质课,虽有缺点,但暇不掩玉,难能可贵。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3 说教材:牛顿第三定律是司南版必修第六章“力与运动”第3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内容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本节讲述 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

14、相互性。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能区分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学习研究物理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本节的重点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的难点是: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一对平衡力与一

15、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说教法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学生对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教师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并利用实物或作图法进行分析,进一步的区别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并结合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合理提问、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了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基础上,知道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来引导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实验结论。总结出牛顿第三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