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一年级政治经济学选择题(课堂练习)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5983885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一年级政治经济学选择题(课堂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大学一年级政治经济学选择题(课堂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大学一年级政治经济学选择题(课堂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大学一年级政治经济学选择题(课堂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大学一年级政治经济学选择题(课堂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一年级政治经济学选择题(课堂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一年级政治经济学选择题(课堂练习)(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导论和第一章单选1、 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 )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2、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A、 社会生产力 B、 社会生产关系C、 社会生产方式D、 物质资料生产3、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经济基础D、 上层建筑4、 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时,必须联系(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5、 生产资料是指( )A、

2、劳动资料与劳动工具之和 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之和C、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之和D、劳动对象与劳动工具之和6、 构成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产品分配关系C、产品交换和消费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7、 社会生产过程的决定性环节是( )A、生产B、分配 C、交换D、消费8、 经济学说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 )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 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9、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经济规律是主观的 B

3、、自然规律有重复性,经济规律没有重复性C、自然规律有阶级性,经济规律没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通过盲目的、自发的力量起作用,经济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10、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运用( )从根本上来重建整个政治经济学A、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辩证法C、科学抽象法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1、C 2、D 3、B 4、B 5、B 6、A 7、A 8、D 9、D 10.B不定项选择1、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要素是( )A、劳动B、资本C、生产资料D、劳动对象E、劳动资料2、 生产力是( )A、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B、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C、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

4、关系 D、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E、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3、生产关系是( )A、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C、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D、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E、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 )A、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 B、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C、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D、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E、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决定作用5、构成社会再生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A、生产B、市场 C、分配D、交换 E、消费6、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

5、环节,其中( )A、消费决定生产、交换和分配B、生产反作用于分配、交换、消费C、分配和交换对生产、消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D、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 E、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7、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A、人们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B、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D、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E、不论人们是否认识经济规律,它们都存在和起作用8、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人们( )A、不能消灭它 B、不能认识它C、不能发现它D、不能利用它E、不能创造它9、政治经济学是( )A、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B、研究生产关系

6、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C、研究上层建筑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D、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E、为其它各种经济学科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 10、人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A、能够创造经济规律B、能够认识经济规律C、能够改造经济规律D、能够利用经济规律E、能够消灭经济规律1、ADE 2、ABCE 3、ABCDE 4、ABC 5、ACDE 6、CDE 7、ACDE 8、AE 9、BDE 10、BD 第二章和第三章单选1、 现代经济生活中最普遍、最一般的经济关系是 ( )A、市场竞争关系B、商品交换关系C、劳动力买卖关系D、追求利润最大化2、 劳动产品和商品的关系是 ( )A、劳动产品一定是商品B、商

7、品一定是劳动产品C、劳动产品和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D、两者都要经过交换才能进入消费领域3、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剩余价值4、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价值D、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5、 17世纪的英国学者威廉配第的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含义是 ( )A、自然物质也创造价值B、具体劳动创造价值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D、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6、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A、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B、生产过程中

8、先后进行的两次劳动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D、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7、 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里创造的价值量 ( )A、增加B、减少C、不变D、增减不定8、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之间的关系是 (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C、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成反比D、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成正比9、 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B、特殊等价物C、一般等价物D、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10、 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B、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C、流动手段和世界货币D、价值尺

9、度和流通手段1、B 2、B 3、C 4、C 5、D 6、C 7、C 8、C 9、C 10、D1、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是 ( )A、价值尺度B、利润C、成本D、价格2、 商店里出售的各种商品,都有价签。这个价签表明货币是在 ( )A、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B、充当价格手段的职能C、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D、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3、 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一定时期的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以及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有关,这种关系是 ( )A、与商品数量和价格呈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呈正比B、与商品数量和价格呈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呈反比C、与商品数量和价格呈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10、呈反比D、与商品数量和价格呈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呈正比4、 通货膨胀表现出来的的现象是 ( )A、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上涨B、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持续下降C、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持续下降D、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上涨5、 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 ( )A、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C、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大D、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6、 企业向职工发放工资时,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

11、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7、 在商品买卖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执行的是 ( )A、价值尺度的职能B、流通手段的职能C、贮藏手段的职能D、支付手段的职能8、 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9、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 )A、劳动价值论B、劳动二重性原理C、商品经济理论D、商品二因素理论10、 商品经济条件下,调节和配置社会资源主要依靠 ( )A、价值规律B、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C、政府调控D、法律手段1、D 2、A 3、B 4、A 5、B 6、D 7、B 8、A 9、B 10、A不定项选择1、 人类社会发展的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

12、( )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B、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C、种植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D、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业务的商人E、出现了海外贸易2、 商品是 ( )A、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C、 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D、 一个历史的范畴E、 为了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而生产的产品3、 一切商品中都包含价值与使用价值两个因素,这是因为 ( )A、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C、没有价值的物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也不是商品D、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E、没有价值也就没有使用价值,所以不是商品4、 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

13、之间的关系是 ( )A、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不同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商品的价值则是同质的D、交换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而价值则取决于使用价值E、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存在互为前提5、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E、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6、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 )A、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关系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

14、比关系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E、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7、 同一劳动时间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 ( )A、商品的总量增加B、商品的总量减少C、生产单位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减少D、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E、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8、 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者的素质及熟练程度B、科技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C、生产管理的效能D、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E、生产过程的分工和协作9、 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这是商品经济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下列选项中对等价交换的正确认识有 ( )A、交换双方的商品在使用价值量上相等B、交换双方的商品

15、在价值量上相等C、货币出现后,要求价格与价值相一致D、价格上下波动,不能与价值相一致E、它只存在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并不一定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10、 决定和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 )A、商品本身的价值B、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C、货币的价值D、市场供求关系E、货币的价格标准1、ABD 2、ABCD 3、ACD 4、ABC 5、CE 6、ADE 7、ACD 8、ABCDE 9、BCE 10、ACD 1、 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有 ( )A、流通中的商品数量B、商品价格C、货币发行量D、货币流通速度E、商品价值总额2、 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 )A、 商品交换都是按价值相等的原则进行的B、 从总体上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C、 从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D、 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E、 价格变化不会无限脱离价值,价格归根到底受价值制约3、 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商品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上,价格 ( )A、以价值基础,反映价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