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力成本核算体系及其缺陷分析成本.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5972013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劳动力成本核算体系及其缺陷分析成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劳动力成本核算体系及其缺陷分析成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劳动力成本核算体系及其缺陷分析成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劳动力成本核算体系及其缺陷分析成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劳动力成本核算体系及其缺陷分析成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劳动力成本核算体系及其缺陷分析成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劳动力成本核算体系及其缺陷分析成本.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劳动力成本核算体系及其缺陷分析_成本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作者:网络收集下载前请注意: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2:假如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解决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时间:2023-06-10 21:21:34劳动力成本是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实现均衡的核心变量之一,对就业、总产出、通货膨胀和对外贸易等宏观经济变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劳动力成本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按照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的定义,劳动力成本(Labour Cost)除了涵盖职工的工资(Wage)、所得(E

2、arning)、薪酬(Compensation)之外,还涉及雇主承担的职工住房成本、职业训练成本、工人招聘费用以及雇佣员工发生的税收成本等。我国学者也认为,劳动力成本应当涉及职工工资总额、职工福利基金、职工保险金和公积金以及职工教育培训费用,以反映雇佣社会劳动力所支付的所有费用(唐庆银,2023)。科学度量劳动力成本,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目前我国对劳动力成本的计算,依据的是国家记录局和劳动社会保障部建立的窄记录口径的“职工工资”核算体系。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职工工资”并不能准确反映出我国劳动力的真实构成,不能客观反映出社会用工的真实成本,存在较多的问题和缺陷,需要进一步的

3、调整和改善。一、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核算体系我国把全社会的就业人员分为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私营业主、个体户主、私营公司和个体就业人员、乡镇公司就业人员、农村就业人员以及其他就业人员八大类。其中,职工、其他就业人员(涉及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各单位外方和港、澳、台方工作人员),通过劳动取得工资和劳动报酬,被界定为“单位就业人员”,属于“劳动报酬”记录范围。与之相相应,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农村就业人员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获取的是经营性收入,不属于“单位就业人员”范畴。私营公司和个体就业人员、乡镇公司就业人员(受私营公司主、个体户和乡镇公司雇佣人员)虽然也是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收入,但是其

4、劳动收入目前尚不记录入“劳动报酬”。我国对全社会就业人员的划分如图1所示。在一定期期内,各单位直接支付给本单位所有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被称为“工资总额”。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管是否计入成本,不管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工资总额”的计算如公式(1)所示。工资总额=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工资(1)与“工资总额”相相应,各单位在一定期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所有就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被称为“劳动报酬”,其在数值上等于职工工资总额和其他就业人员劳动报酬总和。劳动报酬=职工工资

5、总额+其他就业人员劳动报酬(2)围绕“工资总额”和“劳动报酬”基本指标,可以派生出若干二级指标(表1)。所有指标共同组成了我国目前的“职工工资”核算体系。二、我国劳动力成本核算的缺陷从目前看,我国对劳动力成本的记录核算已经明显滞后于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重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记录口径较窄,不能反映保险、培训等较大范围劳动力成本变动我国对“职工工资”的记录,长期以来归为“人口与就业”大项,重要是从劳动者角度核算其基本收入来源;并不是从雇主角度核算其综合用工成本。前者与经济总需求相联系,而后者影响的是经济总供应,两者并不属于同一范畴,因而从严格意义讲,目前我国并没有真正反映劳动力成本的指标。

6、已有的“职工平均工资”、“平均劳动报酬”等指标只能部分反映劳动力成本的变动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2023年12月开始着手建立的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人工成本不仅涉及雇佣劳动力所支付的工资、劳动报酬等直接成本,还涉及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等间接成本。“人工成本”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用工总成本,是衡量劳动力成本的较好指标。根据2023年人民银行研究局对全国部分地区公司人工成本的抽样调查结果,宽口径的人均人工成本要明显高于窄口径的“职工平均工资”。以上海地区为例,20232023年上海人均人工成本要远远高于同期职工平均工资,并且两者差额呈不断

7、扩大之势(如图2所示)。按照目前的记录口径,会大大低估我国的劳动力成本。记录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地区公司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7304元,比同期人均人工成本49341元低22037元,仅为人均人工成本的55.34%.尽管目前工资报酬在我国公司人工成本中还占较大比例,但是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的连续发展,医疗、养老、失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劳动者素质的日益提高,工资报酬在人工成本中所占比重会逐步下降。假如仍以“职工平均工资”和“平均劳动报酬”等指标来反映劳动力成本,其偏差将会越来越大。(二)记录范围偏窄,不能反映我国劳动力的真实构成目前我国对“工资总额”和“劳动报酬”的记录仅仅局限于“单位就

8、业人员”的狭小范围,而将乡镇公司和个私公司就业人员排斥在外,并不能反映目前我国劳动力的真实构成。从劳动力的存量构成看,据中国劳动记录年鉴(2023)的数据,2023年我国“单位就业人员”总数为1.11亿人,仅仅相称于同年全国就业总人数(7.52亿人)的14.76%,相称于城乡就业总人数(2.65亿)的41.89%.绝大部分的全国就业人口和城乡就业人口并没有被“职工工资”核算体系所覆盖(其中仅游离在记录范围外的城乡私营和个体就业人数就高达5515万人)。“职工平均工资”只是少数人的平均工资。 !从劳动力构成的动态变化看,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公布的“2023年第3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

9、况分析”,在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中(不含乡镇公司),公司用人占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6.4%.而在公司用人需求中,私营公司的用人需求最大,其需求比重为25.9%;个体经营公司的用人需求比重也较大为9.3%,超过国有、集体公司(7.2%)、外商投资公司(7.9%)和港澳台投资公司(5.5%)。据此推算,私营和个体公司的用人需求已经占到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的34%.没有任何理由将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如此庞大并且不断增长的私营和个体公司就业人员排斥在“职工工资”的记录范围之外。(三)指标体系不健全,不能反映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特性大量研究表白,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在城乡劳动力市场内部又存在着

10、城市工和农民工市场二元结构。在城市工市场中,工资水平较高,且有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较高的工作稳定性。而在农民工市场由于传统体制惯性等因素,就业机会、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受到普遍歧视(谢嗣胜、姚先国,2023)。在每个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是自由流动的,但是在两个市场之间则不流动,即使流动,身份也是固定的(胡放之,2023)。对劳动力成本的衡量,不能脱离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核算所使用“职工平均工资”、“平均劳动报酬”等均值指标会掩盖掉城乡之间,城市工与农民工之间劳动力成本的巨大差异。农民工虽然是城乡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却为数众多。据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20

11、23),目前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假如加上在本地乡镇公司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人。其中仅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人数已经占到城乡就业总人数(2.65亿)的45.28%,是“单位就业人员”总数(1.11亿)的1.09倍。单从人数上看,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工资变动会对全社会劳动力成本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影响。假如以农村户口员工数超过50%为标准,根据中国劳动记录年鉴(2023)的数据,可以将所有行业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7个行业,其使用的农村劳动力数量超过50%;第二类是

12、电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业、交通运送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等12个行业,使用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局限性50%.我们对两大类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进行分类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差距不大,随着改革进一步各行业收入差距逐渐扩大,“职工平均工资”呈发散形态。比较图4、图5可以看出,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使用农村劳动力超过50%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在数量和增长速度上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使用农村劳动力局限性50%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在数量和增速上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正是由于90年代后大量农民工进入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居民及其他服务

13、业这些竞争性领域,大大压低了这些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使得整个社会的劳动力成本产生分化,形成竞争行业和非竞争行业的二元结构。近年来我国工资成本大幅上升,但是农民工的工资却增长缓慢,与城乡职工工资收入的差距不断增大,使得一些用工比较集中的地区甚至出现“民工荒”现象。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显示:珠江三角地区2023来月工资只提高了68元,外来农民工月平均工资一直以来维持在650750元之间,无论是从绝对水平,还是增长速度上看,与同期官方记录的职工平均工资都形成巨大反差。三、结论和政策建议经济记录要准确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要为经济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对的的依据。劳动力成本关系到我国制造业的

14、国际竞争力,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潜在压力,从而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策产生影响。当今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对于劳动力成本记录问题都非常重视。早在1999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和OECD的专家就合作完毕了“劳动力市场关键性指标”(KILM)项目,该项目建立了对劳动力市场多种指标和特性进行国际比较的统一框架。按照这一框架,各国对于劳动力成本记录应当覆盖到全社会所有就业人员;对于劳动力成本的计算应当涉及工资、保险福利费、教育培训费等因雇工所发生所有直接和间接费用支出。目前无论从覆盖范围、还是记录口径角度看,我国现行的职工工资记录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也不能完全满足宏观

15、经济管理部门的需要。针对目前我国在劳动力成本记录核算方面的局限性,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一)转变低成本竞争观念,充足结识劳动力成本记录工作的重要性劳动工资记录是国民经济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并且已逐步成为全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做好劳动力成本的记录工作意义重大,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一方面我们要彻底转变劳动力成本越低越好的旧观念,实践已经证明单纯靠低劳动力成本进行竞争的道路已经是越走越窄。加强劳动力成本的基础核算工作,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关注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基本状况,促进社会各界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转

16、变低工资、低投入、低效率、低效益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扩大记录口径和记录范围,全面科学核算劳动力成本在对劳动力成本进行记录核算过程中,应当更多站在雇主角度,全面综合计算工资报酬、社会保险、教育培训等直接、间接费用,客观反映劳动力的综合用工成本,为国家制定对的的宏观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劳动力成本的记录范围应当覆盖到所有获取劳动报酬的就业人员,这当然涉及我国乡镇公司、个体私营公司的就业人员。特别是乡镇公司就业人员的劳动力成本,很大限度上反映了农民工的用工成本,应当有针对性地率先建立典型调查制度。(三)完善劳动工资记录制度,扩大劳动力成本记录范围目前我国对劳动工资的记录是建立在正规单位的年报和定期报表制度的基础之上,不能反映私营、乡镇、个体公司等“非正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