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教”促“乐学”.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5950037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乐教”促“乐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乐教”促“乐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乐教”促“乐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乐教”促“乐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乐教”促“乐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乐教”促“乐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乐教”促“乐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乐教”促“乐学”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学生“苦学”、“厌学”现象十分突出。如何变“苦学”为“乐学”,使他们学得愉快,学有收获,这是深化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减负”的目的是为“增效”。因此教师必须以优化教学过程为切入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下方面入手。一 营造和谐氛围,减轻心理负担。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师生双方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学生就会爱物及乌,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无数教育实践证明,师生关系愈融洽,教学效果愈好。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个“亲”就意味着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调动学生积极性的

2、重要保证。如何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呢?1、尊爱学生。热爱是教育的保证。教师“爱”字当头,就能理智地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课堂上难免有犯规现象,对于这些学生如果当场训斥,不但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还会打破和谐的课堂气氛。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教师对学生的挚爱,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乐学”。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思想、情感、知识的综合偶像。学生视你为良师,自然热爱你的学科,学习就变成自学的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内在潜力,从而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2、平等教学。教师的“高严”会使课堂气氛压制,学生顾虑重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别说创造思维火花不会迸发,就连书本知识也难以掌

3、握。教师态度平等真诚,谈话亲切自然或循循善诱,那么师生间的距离就会缩短,学生就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我在执教登山一课时,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登过山吗?跟谁去哪里登山呢?有的说跟爸爸一起去登黄山,有的说全家人一起去了浙江普陀山。有的说接着,我趁势提示课题:“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写列宁登山的课文登山。列宁是怎样登山的呢?他们登山干什么?请同学们读课文。”显然教师从班上学生登山事例切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他们觉得十分亲切,为学生大胆参与教学创造了条件。二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善于施教,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但如果不能调动的积极性,那

4、么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心理学表明,当课堂教学能引起学生兴趣时,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思维和想像,从而获得牢固的知识,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事,而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望。天才的秘密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产生无限的热情。这是勤奋的动力。“减负”并不意味着学生不要勤奋学习,相反,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激发他们的欲望。1、以“疑”激趣。所谓设疑就是教学问题的设计。设疑是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问题设计得好坏,表现教师对教材的驾驭和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每教一课我都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有趣的疑问。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结尾时,许多学生谈到狼向小羊扑去,小羊被

5、狼吃掉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从定向思维的框框中跳出来,想像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寻求不同的结果。学生们的思维的闸门一下被打开了:有的说,就在狼扑向小羊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狼却倒下了,原来一位猎人朝狼开了枪;有的说,小羊一闪,狼扑了个空,掉进河里众说纷纭,异彩纷呈。想像,使学生进入了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培养了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2、以“玩”激趣。紧张明快的教学节奏,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情绪感染,但是整堂课紧张,又会使学生因疲倦而失去信心。根据学生对变化的事物或过程感兴趣的心理特点,他们学习过程中,适当安排一些“玩”的节目,触动他们思维的“兴奋点”,使他们乐

6、而忘倦。(1)画一画。阅读课如能结合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画上几笔无疑是给学生服了“兴奋剂”。如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让学生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学习鲸一课时,我让学生按课文描述,用简笔画把鲸睡觉的样子画出来。(2)演一演。社会课、健康教育等课十分枯燥,我就让孩子们假扮医生开办“小小诊所”,分排看地图,比赛行军等,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3)赛一赛。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都有成功的愿望,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留给学生一些可以自我表现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课堂上,我常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比赛、个人比赛。总之,课堂上安排“玩”,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活

7、动中增长了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锻炼了能力,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三、变“牵”为引,引导主动参与。教师“满堂灌”、“满灌问”,让老师牵连着鼻子走,亦步亦趋地往前赶,能不疲倦吗?要变“教死”为“教活”,变“苦学”为“乐学”关键是打破“以牵为主”的教学模式。1、“疑”是思维的开端,创造的基础。学生有了疑问,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程序,寻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且教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有挑战性。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有这么一处描写:“小女孩嘴上带

8、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一名学生对作者运用“微笑”一词很不满意,认为应改为“苦笑”,理由是大年夜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却冻死在街头,她会微笑吗?安徒生爷爷是不是用词不当?老师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引导学生抓住教材的矛盾处去寻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并给予点拨,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更进一步。2、留给自读自悟的时间。“满堂灌”“满堂讲”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主体精神得不到发挥,更说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引导自读自悟,按学生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教师的讲是为了使学生读通、读懂、会读。如教学登山一课,我就注

9、重让学生自读自悟。导入揭题后,引导学生初读,说出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引导自读自悟:你觉得课文哪些句子很精彩,把它们画下来。交流时有的找了写列宁和巴茨基登上山后看到日出景象的句子,有的找了结尾列宁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这样让学生自主选择,从个人差异出发,挑选体会最深、最能显示自己潜能的那一点作课堂交流,为尝试成功创造了条件。四优化作业设计,减轻课业负担教育教学中,学生就既学得扎实,又应学得轻松。几十遍的字词抄写、千篇一律的分段、归纳段意,忽视了教学理论和规律,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负担,有百害而无一益。因此,除了控制作业量外,还必须优化作业设计。1、多样性。作业形式单调、乏味,学生不感兴趣。要变机械的抄写

10、和做题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基础知识练习,可以是延伸拓展练习,也可以综合运用练习。如:学习小珊迪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将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既激发了兴趣,又进行了复述训练。如学习海底世界我可让学生上网查资料。总之,教师应将作业设计得新颖、别致。2、典型性。作业多而滥,加重了学生负担,事半功倍。因此,作业设计要少而精,要有典型性、代表性,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既巩固新知识,有运用了新知识。除以上安排学生听、说、读外,还可以让学生写一写。比如学了古诗后,可以让学生将它改写成一篇记事的文章。学生通过练习既加深对古诗意境的体会,又进行了练笔。这样的练习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形式新颖,学生能从中获取“跳起来摘苹果”的乐趣。总之,我们既要把学生看作教育对象,又要把学生看作朋友、学习主人,既要“传道、授业、解惑”,又要做到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热爱他们,提高他们,张扬他们个性,引导他们对人生价值取向和自身素质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钻研教材,精设教法,使语文课充满情趣性,以乐教促乐学合肥市青年路小学 邵雪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