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要把握好七个“度”.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594325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复习要把握好七个“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总复习要把握好七个“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总复习要把握好七个“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总复习要把握好七个“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总复习要把握好七个“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要把握好七个“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要把握好七个“度”.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总复习要把握好七个“度”单元复习中注意内容的覆盖要全面、系统,不能有漏洞和死角,越是师生都认为简单容易的部分,越是不能忽视或丢掉,综合复习虽以重点、难点为主,但题型、方法要全面覆盖,考前最后一阶段还要对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扫一下死角,避免复习中留下遗憾。复习的内容一定要积极开发与当前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相关的资源,使其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要敏锐捕捉考题信息和命题资源。 2、复习知识的深度 要吃透大纲教材,对照考试说明要求的能力层次把握教学的深度,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吃透精神。要避免两个极端,一种是照本宣科,把复习课当新课讲,又因时间短,只能蜻蜓点水,讲不清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讲不出规律和方法

2、;一种是忽视基本,只对拔高感兴趣,不认真学习考试说明,凭老经验,不管大纲、说明的变化,超纲的内容只管讲,多年一贯制,出力不讨好。建议从基础知识着眼,从能力培养着手,从问题解决(情景创设)提高,从构建网络升华。 3、复习训练的难度 高考试题要有难度,这个难度有多大,我们平时复习需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不同难度的试题呢?高考试题的难度与参加考试人数和当年高等学校的录取人数是密切关联的。如今年山西省高考报名人数是377935人(其中文史类119479人;理工类200414人;艺文类34294人;艺理类8496人;体文类7653人;体理类7599人。)高考招生计划数为158667人,其中本科81156

3、人(含三本22184人,二本以上录取率15.60%;其中文史类二本13267,二本以上录取率11.10%;理工类二本37737人,二本以上录取率18.83%)。高考试题的难度定位应该是有利于把这近16万考生选拔出来,因此,试题的难度系数应在0.6左右。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将有40%左右的考生通过高考被定位在基础较好、能力较强、具有学习潜能;而90年代只有10%左右的考生能够进入高校相比,那时10%左右的考生通过高考被定位在基础较好、能力较强、具有学习潜能。这不是说现在学生中优秀的比例提高了,而是高考试题的难度变了,高考试题的侧重点变了。变成什么样了呢?变成60%的试题是基础题目了。你只有能把基

4、础概念、基本原理、基本事实掌握了你就至少能拿到60%的分,你就进入了优秀基础较好、能力较强、具有学习潜能的考生的行列。高三复习,特别是一轮复习的重点和目标就确定了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学科思想。抓基础,把60%先抓在手中。复习训练虽然应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但还应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是必要的,否则能力的提高无法到位,难度的立足点应是中等学生,要善于将少量有一定难度和技巧的试题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做到由易入难,化难为易,使学生的应考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有效地推进复习备考。 4、复习教学的进度 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总复习的三段制安排是合理

5、的,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适应高考的需要,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定作用,第一阶段复习时间大约占5个月,若时间长了则二、三阶段的时间过短,影响学生综合能力、应考能力的提高,时间短了易产生知识漏洞,基础打不好,综合时间再长也是空中楼阁,有些教师教学的随意性太大,总找客观理由,不找自身原因,使统一安排流于形式。要强化备课组的职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弘扬团队精神,统一教学进度和基本复习内容,鼓励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反对单打独斗,打造优势学科。 5、复习课堂的效度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育的根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是教学的最高目标。有效课堂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强调以科学理论

6、为指导,同时,有效教学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以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尽可能的达成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课堂的有效性是体现在细节上的,如何融洽师生关系,丰富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的课堂需求 ,创设人人参与的教学情境,在看似无关紧要环节中激发课堂的有效性,是一节课的关键。 (1)教学目标要有效 教学目标要正确,这其实就是要求老师在设计本节课前一定要熟悉内容,挖掘本节课内容的内在联系,正确把握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置要恰当,这需要老师不仅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还需要对我们的学生现状也有准确的把握,设置的目标不仅要难易适中,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 (2)教学策略

7、要有效 教学环节要有效。很多老师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没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点,也没有一个要达到的具体的目标,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但凡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性的环节,一定不能让它占取我们的课堂时间。所以,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也能使课堂更有效。 问题的设置要有效。这主要从以下两个面入手:一是问题的设置既要有挑战性,又要能够起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目的,但也要难易适中。正如大家都熟悉的摘苹果理论:枝头的苹果要是让摘的人感觉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他才会有兴趣,有信心,但如果他一看就觉得即使努力跳了,使劲跳了,还是连够都够不着的

8、话,那个苹果再鲜艳,再诱人他也可能不会感兴趣了。同样,如果是一个已经蔫了的甚至是烂掉的苹果的话,就算摘的人一伸手不费一点力气就可以摘到,但谁会稀罕呢?二是问题的设置要灵活。有些问题,换一种问法,达到的目的是一样,但学生的接受度就不一样了。 教师的语言要有效。一是语言要准确。教学中,教师无论是解说,是引导,是总结,还是下指令,语言都一定要是精准的。二是语言要简明准确。很多老师老觉得课堂上时间总是不够用,其实老师太多的废话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我认为,课堂的精彩在于有效,如果没有效,再热闹,再花哨的课堂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有效的课堂,要注意整合基础知识,务必讲透思路方法。提倡学案式复习,学案

9、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课时化原则 ;问题化(情景化)原则;参与化原则 ;方法化原则 ;层次化原则。 6、复习解题的准度 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试题评价报告明确指出考生丢分的六个问题:审题不够仔细、过程(实验)不够重视、基础不够扎实、思维不够仔细、表达不够清楚、书写不够规范。因此,注意表达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答卷习惯,是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引导学生:好心态、细审题、明思路、悟方法、重表达。做到平时当高考,草稿同考卷,题难不气馁,题易不放松,意思表述完整,不讲半句话。 7、复习考查的信度 高考的性质最主要的在两个方面:一是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高考成绩是高等学校录取新生的依据,这是高考的选拔性质。二

10、是高考是一种导向性考试,高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起着对中学教学的引导作用,这是高考的引导性质。高考性质的这两方面决定了高考试题应有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所以我们平时的考查也尽量提高试题的这几个度,它能够避免我们在复习时的盲目。 信度是指使用同一试卷对考生重复测验时,或两个平行试卷对考生测验时,所得测验分数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 效度是指考试有效性或正确性的质量指标,考试效度的高低反映着考试是否达到它的预定目的,是否考了要考的内容。 难度指试卷(题)的难易程度。一般用试卷(题)的得分率或答对率表示,所以难度事实上是容易度或通过率。其值在01之间,数值越大,说明试卷(题)越容易。 区分度是指

11、试题对不同考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鉴别程度。如果一个题目的测试结果使水平高的考生答对(得高分),而水平较低的考生答错(得低分),它的区分能力就很强。题目的区分度反映了试题这种区分能力的高低。一般认为,区分度的数值达到了0.3,便可以接受;低于0.3的题目,区分能力差。 高考的性质决定了高考试题首先要保证信度,缺少信度或信度较低都无法向几百万考生交代,无法向考生家长交代,无法向社会交代。从这一角度看高考试题所考查的一定是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内容,对于现在还没有被确定的内容或者说有争议内容是不能作为高考命题依据的。 高考的效度要求高考试题是有效和正确的,考查的是考纲规定的内容。你想想牵动着百万考生、千万

12、家庭、亿万人员,如果哪位命题大人在命题中出了错误或者超出了考试要求,会怎么样呢?哪他可就大了,他将成为千夫所指,这样的事情是每一位命题人都不会干的。鉴于此,我们的复习一定要紧紧盯住考试纲要,对考试纲要要求的内容理解、记牢,让它扎根心田;对于违背考试纲要或超出纲要要求的内容,则不要理睬;一些脑筋急转弯、文字游戏类的问题就让它见鬼去吧。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试题一定要有区分度,以利于不同层次学校对人才的选拔。因此高考还要有中档题和难度较大的题目,根据考生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例,这两类题目所占的比例将在40%左右。以生物学科为例,这部分试题的难度主要体现在生物科学思想和生物知识的运用,以及生物试题的解题技巧上。要想在这部分试题中得高分也不难,需要在平时复习时注意在做题目的同时总结方法,逐步建立起生物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熟练生物学试题的解题技巧。前60%是进入高校的保证,后40%则是进入较好大学所必需的,谁不想上大学,谁不想上好大学,因此这部分试题往往成了香饽饽,为此,我们要专门开设专门栏目进行辅导,设计专门的创新题供大家热身。这部分确实很重要,但要有前面的60%作基础,切不可逐末舍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