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业内术语释疑.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592512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砂业内术语释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紫砂业内术语释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紫砂业内术语释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紫砂业内术语释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紫砂业内术语释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紫砂业内术语释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砂业内术语释疑.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紫砂业内术语释疑茶山: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茶壶长期使用,吸附在壶内的茶迹,人们通常称之为茶山。陈腐:亦称之为“养土”,是紫砂泥料最后的一道加工工序,将调配练制好的泥料用陶缸装好,置于阴湿处,让期腐酿陈化。陈腐期:即从将调配好、练制好的泥料放置阴湿处陈腐开始存放的时间,称为陈腐期。就如地下酒窖的陈年好酒一样,相对陈腐期越长,制出的壶就越光润古雅。陈腐期最短也要达到三个月以上。包浆:茶壶经长年使用之后,在壶表面形成的一层自然而又特别的光泽,这种光泽内敛、深稳。太阳线:在紫砂壶内的底部,表面中心向四周呈发散状,如太阳光芒线的泥痕,称之为“太阳线”。推墙刮底: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壶内壁出现凹凸不平时

2、,为了使表面光滑平整,工手们使用工具去进行整理,这就是“推墙刮底”,模具壶最常用此方法。风化:开采的矿料经过露天堆放,接受自然界的日晒雨淋、风吹雨打、严寒酷暑、崩裂瓦解,使原来密实的块状变化成松散的颗粒,质地由坚硬的石质结构演变为酥软的土质结构,这个过程称为“风化”。生料:用开采出来的矿料常称“生料”。熟料:经过至少三个月以上充分风化后的矿料便为“熟料”。目数:紫砂矿料开采后,经风化、除杂质、粉碎,使用筛过滤后泥料的粗细,称为目数。此过程亦叫过目。目数也有历史,宋朝中期26目-35目;清朝早期35目;清朝中期为55目-60目;(由于1957前一直采用手工练制法,故目数较低,紫砂的通透性能更好,

3、颗粒更粗,质感更强,这也是辨别老壶的标准之一)1958年开始出现机械过目,目数稳定在60目左右,1959年至今常用的有雷蒙粉碎机,以风力控制目数,机器粉碎的目数可高达140目-180目。如今制作的紫砂壶,采用不同的泥料练制方法,基本目数控制在60目左右,以60目为基准,相对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反之则越粗。壶钮篇紫砂茗壶经历几代艺人传习形成规范的制作法则,从形态结构上基本可分成三大类。 (1)光素器:即方壶、圆壶 (2)筋文器:即以线纵向,横向,旋转分割的壶 (3)花塑器:即带有自然装饰的壶,相互组合贯通,并作为壶的主体。 从制作结构上亦可分:主体和附件。 (1)主体:即壶身、壶口、壶底、壶足、

4、壶盖、壶钮(的子)。 (2)附件:嘴(流)、把等。 主体和附件包含着相互间的配置关系,比例关系,外轮廓转折关系,镶接手法的明暗缓冲过渡关系,实体与空间所形成的对比关系,舒适实用和艺术欣赏的关系。 紫砂茗壶以完善的功能美,主体造型的视觉美而深受人们喜爱,其关键在附件与主体的配置,壶口、壶盖的配置,壶嘴(流)的形制式样、底足结构的处理,壶钮(的子)的大小比例,壶把端握舒适程度等。因此,合理的结构,完美无缺的艺术效果,才能构成紫砂茗壶的特殊造型语言,使其百看不厌。 一、壶钮:亦称(的子),为揭取壶盖而设置。钮虽小,但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变化丰富,是茗壶设计的关键部位。常见有球形钮、珠钮、桥梁钮、瓜

5、柄形钮、树桩形钮、动物肖形钮 (1) 球形钮:圆壶中最常用的钮,呈珠形、扁笠、柱形,往往取壶身缩小或倒置造型,制作中采用“捻摘子”工序,搓、转、压挤而成,简洁快捷。 (2)桥形钮:形似拱桥,有圆柱状、方条状、筋文如意状等。作环形设单环、双环,亦称“串盖”。平缓的盖面,环孔硕大的为牛鼻盖。 (3)瓜柄形钮:花塑器常用的钮式,如南瓜柄、西瓜柄、葫芦旁附枝叶、造形生泼。 (4)动物肖形钮:源于印钮。有狮、虎、龙、鱼等,有写实、抽象变形、仿古手法并举,与主体统一协调即可。 (5)树桩形狃:取植物或瓜果的形态捏制而成,如梅桩、竹根、葡萄等。 (6)花式钮及其他:随着新的陶艺形式发展,打破传统程式,以壶边

6、大于口取代壶钮,有盖与钮融为一体的。壶嘴篇紫砂茗壶经历几代艺人传习形成规范的制作法则,从形态结构上基本可分成三大类。 (1)光素器:即方壶、圆壶 (2)筋文器:即以线纵向,横向,旋转分割的壶 (3)花塑器:即带有自然装饰的壶,相互组合贯通, 并作为壶的主体。 从制作结构上亦可分:主体和附件。 (1)主体:即壶身、壶口、壶底、壶足、壶盖、壶钮(的子)。 (2)附件:嘴(流)、把等。 主体和附件包含着相互间的配置关系,比例关系,外轮廓转折关系,镶接手法的明暗缓冲过渡关系,实体与空间所形成的对比关系,舒适实用和艺术欣赏的关系。 紫砂茗壶以完善的功能美,主体造型的视觉美而深受人们喜爱,其关键在附件与主

7、体的配置,壶口、壶盖的配置,壶嘴(流)的形制式样、底足结构的处理,壶钮(的子)的大小比例,壶把端握舒适程度等。因此,合理的结构,完美无缺的艺术效果,才能构成紫砂茗壶的特殊造型语言,使其百看不厌。 二、壶嘴:紫砂茗壶的嘴,喻为人的五官之一,它与壶体连接,有明显界限的称“明接”。无明显界限,胥出自然的称“暗接”。如汉扁壶把,壶嘴与壶身的肩线,侧线贯通,形成舒展流畅的造型特色。 (1)壶嘴:称之为“流”,为注茗而设置。出手通畅而不涎水,注水七寸而不泛花,直泻杯底无声响,这与壶嘴壁薄、光滑、壶体孔眼、壶嘴眼、壶盖孔眼有着密切的关系。依据传统模式可分为: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直嘴和流。 一弯嘴:形似鸟

8、啄,俗称“一啄嘴”,一般为暗接处理。 二弯嘴:嘴根部较大,出水流畅,明接和暗接处理均可。 三弯嘴:源于铜锡壶造型,早期壶式使用较多,明接处理较常见。 直嘴:形制简洁,出水畅,明接和暗接处理都有。 流形的鸭嘴:源于奶杯造型,一般用于茶器、咖啡具的造型上。 上述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式仅指其基本形,依附于壶体又可在壶嘴上分割筋纹,亦可加饰花塑器方法与壶把相统一。 (2)壶体孔眼:明代多为独孔,清代中后期为多孔,有三孔,七孔,九孔等。七十年代出口日本的紫砂壶一度用球形孔,其孔要求排列整齐,与嘴对正,并依据嘴形而设置壶把篇紫砂茗壶经历几代艺人传习形成规范的制作法则,从形态结构上基本可分成三大类。 (1

9、)光素器:即方壶、圆壶 (2)筋文器:即以线纵向,横向,旋转分割的壶 (3)花塑器:即带有自然装饰的壶,相互组合贯通,并作为壶的主体。 从制作结构上亦可分:主体和附件。 (1)主体:即壶身、壶口、壶底、壶足、壶盖、壶钮(的子)。 (2)附件:嘴(流)、把等。 主体和附件包含着相互间的配置关系,比例关系,外轮廓转折关系,镶接手法的明暗缓冲过渡关系,实体与空间所形成的对比关系,舒适实用和艺术欣赏的关系。 紫砂茗壶以完善的功能美,主体造型的视觉美而深受人们喜爱,其关键在附件与主体的配置,壶口、壶盖的配置,壶嘴(流)的形制式样、底足结构的处理,壶钮(的子)的大小比例,壶把端握舒适程度等。因此,合理的结

10、构,完美无缺的艺术效果,才能构成紫砂茗壶的特殊造型语言,使其百看不厌。 三、壶把(柄):为便于握持而设置源于古青铜器爵杯的弧形把源于瓷执壶条形壶把的称柄壶把置于壶肩至壶腹下端,与壶嘴位置对称、均势具体可分端把、横把、提梁三大类。 ()端把:亦称圈把,其使用方便,变化丰富把、口、嘴三点呈水平、对称垂直形式安置,具端庄、安定的效果。 ()横把:源于沙锅之柄,以圆筒形壶居多。 ()提梁:从铜器及其他器形吸取而来的壶式,除提梁的大小与壶体协调外,其高度以手提时不碰到壶盖的钮为宜,有硬提梁、软提梁两种,光素器、花塑器都有,变化丰富常见装饰术语宜兴紫砂茗壶经烧造完成后,为适应地域不同喜好,常有用其它工艺材

11、料添加装饰,增其华美秀丽之感,如:描金、包银、包锡、嵌玉等。描金:指在壶上以溶化的黄金色画在壶体的一种装饰。镶金扣银:清末民国时,销往泰国及南洋一带的紫砂壶,由当地工匠在壶上用黄金、白银将壶口、盖、底、嘴镶金扣银,增其华贵、喜气。包锡嵌玉:清嘉庆、道光年间,朱坚所创在壶嘴、把、钮上嵌玉,表面包锡,并镌刻书画,增其书卷气,但工艺繁复,流行一时,便自行消失。包银、铜、锡:清末民国其间,紫砂茗壶运抵山东威海一带出口,当地工匠用银、铜、锡镂以花纹,并包裹壶体的一种工艺装饰,目前亦已不再流行。雕漆:指在紫砂壶外表涂以漆,或绘或刻,似雕漆工艺,加以装饰。壶底篇紫砂茗壶经历几代艺人传习形成规范的制作法则,从

12、形态结构上基本可分成三大类。 (1)光素器:即方壶、圆壶 (2)筋文器:即以线纵向,横向,旋转分割的壶 (3)花塑器:即带有自然装饰的壶,相互组合贯通, 并作为壶的主体。 从制作结构上亦可分:主体和附件。 (1)主体:即壶身、壶口、壶底、壶足、壶盖、壶钮(的子)。 (2)附件:嘴(流)、把等。 主体和附件包含着相互间的配置关系,比例关系,外轮廓转折关系,镶接手法的明暗缓冲过渡关系,实体与空间所形成的对比关系,舒适实用和艺术欣赏的关系。 紫砂茗壶以完善的功能美,主体造型的视觉美而深受人们喜爱,其关键在附件与主体的配置,壶口、壶盖的配置,壶嘴(流)的形制式样、底足结构的处理,壶钮(的子)的大小比例

13、,壶把端握舒适程度等。因此,合理的结构,完美无缺的艺术效果,才能构成紫砂茗壶的特殊造型语言,使其百看不厌。 四、壶底:壶底足也是构成造型的一个主要部分,底足的尺度和形式处理,直接影响造型视觉的美观壶底大致可分为一捺底、加底(足圈)、钉足三种.粘接制作方式有明接、暗接两种.直方挺直造型的壶宜用明接,圆韵浑朴的造型宜用暗接处理。 (1)一捺底:紫砂茗壶烧成因无釉,故无烧成粘钵之虑,制作省工省时,用一捺底处理圆器造型赶紧利索,简练灵巧。(2)加底:在壶身成型时加一道足圈,并用脂泥复合嵌接,亦称“挖足”.加底、脚圈应视主体造型而设置,用复子和勒子工具加工处理,亦有借鉴花盆底足处理手法,在方壶上采用挖出“犴门”有扁梯形托榫足等。 (3)钉足:它源于铜器鼎足,用钉足支架壶体,稳而不滞,透出灵气.型制大小,钉脚高、矮、粗、细宜视主体而统一协调,圆器一般用三支钉足,方器则为四支钉足,从实践使用而言,钉足不宜太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