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5923177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校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职校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职校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职校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校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校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全面的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教育是核心、是关键。因为无论生理层面这一基础因素,还是社会文化层面这一导向因素,都必须通过心理层面这一中介性因素发生作用。因此,在现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层面的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就心理素质教育这个话题来谈点认识。一、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成因初中毕业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而进入职校大门,他们好多心理很不平衡,加上对职校缺乏正确的认识,总以为自己低人一等,从而导致学习上“破罐子破摔”,陷入自暴自弃、妄自菲薄的误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1、目的不明,抱有“混”日头的思想。笔者在一项心理抽样

2、调查中发现,50份问卷有三种情形:一是虽初中遭受挫折,但本人一心求学,力求学业有成者29人,占问卷的58%;二是年龄虽小,一时又找不到工作,暂先到校就读,待日后混张文凭便于就业者17人,占问卷的34%;三是因父母所逼,只好来校混混者4人,占问卷的8%。就后两种情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缺乏必要的自立、自律的能力;二是家庭背景、家教艺术及社会不良风气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三是学生对自我发展持怀疑态度。故而他们在学习上马马虎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处于“混日子”、“混文凭”的状态。2、情绪低落,缺乏内在动力。前几年所出现的“普高热”和“就业难”现象,不仅造成职校招生困难重重,不断滑坡,而

3、且严重影响了职校在校生的学习情绪,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学好学坏无所谓的心态。尽管最近两年,国家对职校生实行了资助政策,招生较前有了明显好转,但这种情绪也只是稍有改变。3、意志薄弱,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进校时,他们本来基础就较差,而在学习过程中一遇到难题就畏缩不前,缺乏攻克的信心;对技能课程不愿多加练习,怕苦怕累;遭受挫折易灰心丧气,表现得精神压抑或玩世不恭,甚至自暴自弃;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和侵蚀。不良的心理反应严重地影响了职校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了职业学校的树人工程。要改变这种现状,使职校生重新振作起来,班主任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对其心理病症加以诊治。二、 培养

4、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途径之一:找回平衡点,做好心理调适,重树自信心。职校生之所以心理不平衡,主要由于初中时的失败经历给他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因此,及时有效地找回平衡点,分析调整其心理状态是十分重要的。这项工作如何开展呢?首先,心理失衡往往是和参照系相比较而产生的,初中时的“学习成功者”已升入重点中学或普通中学,录取到职校生的学生,其学习成绩基本上是一致的,大家大致是“平等”的。抓住这一点,班主任应适时帮助学生找回失落的心理平衡。其次,职教课程相对于普教课程有很大差异,当学生站在职校的这条起跑线上时,班主任要努力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感受到学习上的成功与喜悦,以激发良好的学

5、习情绪和学习兴趣。再次,职校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逐渐渡过心理反抗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逐步走向成熟。班主任应抓住教育时机,多方面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解剖,使其正确地自我评估,既不把自己看得多高,也不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途径之二: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施以赞扬之雨露。“对于人的精神来说,赞扬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便不能生长开花”(莎翁语)。这句话虽然简短,却形象地阐明了赞扬的绝妙之处。作为学生,无一不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肯定。所以,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和学生多接触,深入到学生中去,尤其是对于后进生,班主任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即使只有微小的进步

6、、点滴成绩,也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寻找适当的时机,及时地进行赞扬和鼓励,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使其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进步,相信自己也能成为好学生。教育者应采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赞扬教育方法教育学生,可燃起希望之火,唤起他们的进取心。途径之三:确立目标,分层引导,因材施教,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职校生中大多文化基础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能力的发展,要使这些学生在短时间内一举成功是不可能的。为此,班主任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合理地确立目标,大目标化为若干小目标,使这些目标既非高不可攀,也不是垂手可得,以此鼓励他们去追求、去拼搏,挖掘蕴育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得到一次次成功的体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应因材施教,分科目、分阶段、分层次教育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还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人优势、兴趣和爱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特长。诸如:针对有的学生书法、绘画有一定的基础,可举办班级或校级书画赛;针对有的学生语言文字表达有一定的功底,可开展多种多样的演讲活动、征文活动,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投稿;针对有的学生喜欢体育活动,可举办各项比赛。抓住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成功因素,再启发和引导他们加强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鼓励学生在更多方面获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