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陆俭明 现代汉语笔记.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5739141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124 大小:26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陆俭明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北大陆俭明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北大陆俭明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北大陆俭明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北大陆俭明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大陆俭明 现代汉语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陆俭明 现代汉语笔记.doc(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大陆俭明 现代汉语笔记 绪论现代汉语绪 论 一、现代汉语指什么? (一)先说说语言是什么 在说明“现代汉语到底指的是什么”之前,我们想,有必要先简单跟大家说说“语言是什么”的问题。 作为一个人,他在社会生活中,有两种活动是始终伴随着他的,一是思维,也就是想问题,思考问题;一是与他人交际,也就是与他人交流思想,交流看法,交流感情。而这两种活动都基本上要靠语言来进行,离开语言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思维和交际。事实上,整个社会都需要靠语言来协调。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某个人类社会一下子都不会说话了,都不会认字、不会写字了,这个人类社会将会怎么样?肯定就会乱作一团。所以说,语言和社会是互相依存着的

2、,语言是人类籍以思维和彼此互相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 我们所说的语言,既包括口语,也包括书面语。书面语可以说是口语的一种延伸,它是人类借助于文字将口语记录下来并加以加工、提炼的产物。文字的产生实在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没有文字,人与人之间,只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了文字,人们不仅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利用文字把自己的思想、看法、感情等传给远方的亲朋好友;而且也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利用文字把自己的思想、看法、感情等传给后人。可见,文字的使用扩大了语言的交际作用,使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人都有可能彼此进行交际,更为人类社会保存了可贵的文化遗产,包括在生产斗争和一切实践活动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使人类

3、能在前人业绩的基础上不断地把人类社会推向前进。 (二)现代汉语指什么? 任何一个人类社会都使用语言。但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一般说来是各不相同的。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或者说特性。任何语言的任何表达单位都是一个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简称“音义结合体”);在其语音系统里,都有元音和辅音,都存在着音节结构;在其词汇系统里,都有虚词和实词的类别,都有称代性词语;在其语法系统里,都不止一种结构规则,在语法构造上都可以一层套一层地进行组合。这一些都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的共性。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对本民族的人来说,一定有一个共同能接受的形式;但对外族人所使用的语言来说,无论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又

4、往往都各具特色。正因为这样,不同民族的人如要进行交际,就得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所以,任何语言既有共性,又有民族性。正是这种语言的共性和民族性,形成了不同的民族语言。民族语言既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形式,一个民族的文化正是通过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保存下来和传播开来的。 汉语就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就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关于汉语,我们需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了解和认识。 汉语历史悠久,说汉语的人又是那么多,大约有十二亿人口,这在全世界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可以相比的;而自有史以来汉语没有分化为多种语言,这在全世界各种语言中是罕见的。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但汉字体系

5、自古以来能基本保存下来,并至今仍然能通行,这在世界各种文字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无论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很大差异。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现在看起古书来都会感到很吃力,有的甚至看不懂。但是语言又有极大的稳固性。除语音变化比较大以外,现代汉语里所用的词,大多是几千年沿用下来的;语法的变化更小。也正因为这样,古书看起来虽很吃力,但我们学习了古代汉语,就能把它们看懂了。 汉语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分化为不同的语言,但由于各种原因、各种条件也形成了多种方言。汉语方言到底该分为几大类,至今学术界意见不一。以下七大类是大家都公认的:北方方言。北方方言区包括长江

6、以北地区,长江以南的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沿江地带,云、贵、川三省,湖北省大部(西南角除外),湖南省西北角以及广西省北部。使用人口约占汉人的71.2。吴方言。吴方言区包括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镇江不包括在内),浙江省大部。使用人口约占汉人的8.3。湘方言。湘方言区就是湖南省(西北部除外)。使用人口约占汉人的4.8。赣方言。赣方言区包括江西省大部(东北沿江地带和南部一部分除外)。使用人口约占汉人的2.4。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区包括广东省东部和北部,广西省东南部,福建省西部,江西省南部,以及湖南、四川少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占汉人的3.7。闽方言。闽方言区包括福建省,台湾省,海南省一部分,以及广东省潮

7、安、汕头一带。使用人口约占汉人的4.1。粤方言。粤方言区包括广东省大部分地区,香港、澳门特区,以及广西省的东南部。使用人口约占汉人的5.5。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别有大有小,总的说,语音上的差别比较大,其次是词汇,语法方面的差异最小。 就汉语来说,不同方言区的人,如果通过书面进行交际,都还不成问题,因为在书面上一般都是按汉民族共同语来写的;但口头交际,问题就比较大。且不说北方人可能听不懂南方人的话,南方人听不懂北方人的话,甚至都是福建人,这个县的人可能听不懂那个县的话,甚至这个村的人跟隔一座山或隔一条河的那个村的人彼此不能通话。一般说,中国东南省份的方言比较复杂,不同方言区、不同地区的人口头交际的障

8、碍要大一些;而广大的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方言分歧相对说比较小,一般说不同地区的人彼此都能进行口头交际。但不管怎么说,方言的存在,给全民族的自由交际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显然,为了使我们的社会能有效地协调与运作,使我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能飞速发展,我们迫切需要一个规范的、为全体汉民族都能接受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民族语言规范化是一个民族在政治上高度统一、在经济上迅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意识增长,民族文化高涨的自然二直接的表现”(罗常培、吕叔湘现代汉语规范问题)。这个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普通话。 三、怎样理解“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

9、同语。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的名称及其含义是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里明确规定的。但是,现代汉民族的这种共同语则不是20世纪50年代才形成的。 从现有的古代文献资料看,我们汉族在历史上长期用“文言”作为统一的书面语。这种文言,最初想必也是以口语为基础的,但后来它越来越与口语脱节,能写能看的人只占汉民族的极少部分。这就很不适应汉语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到了晚唐五代,一种建立在北方话基础上的、同口语直接相连的、新的书面语“白话”,逐渐兴起;到了宋元,特别是到了明清时代,白话发展到了与文言分庭抗礼的地步,

10、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如一些元杂剧和后来成为传世名著的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基本上都是用白话写的。而明清时代更有了以北方话为基础的“官话”。清政府还命令在福建、广东两省设立“正音书院”,以教授官话。辛亥革命后,“官话”更名为“国语”,“国语统一”作为政令来推行。但文言文还是在书面语占有优势。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明确提出了“废文言,兴白话”的口号,动摇了文言的统治地位。而在书面语中文言完全让位于白话,汉民族共同语的最后确定,那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有56个民族。随着国家的统一,各民族人民同心协力,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了便于各民族相互交流,兄弟

11、民族都自觉地要求选取汉语为共同的交际工具。而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特别是在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之后,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八届会议,于1973年12月18日一致通过决议,把汉语列为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法定工作语言之一(目前列为法定工作语言的除汉语外,还有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民族共同语是超方言的,同时又一定以某一种方言为基础。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不是少数人主观规定的,而是有它的客观基础的,这客观基础主要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的因素。我们知道,从上古到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一直在北方;八百年来,北京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唐宋以来,有影响的白话文学

12、,都是以北方方言写成的。可见,今天规定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是完全符合汉语发展规律的。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是指北京语音的语音系统来说的,可不能把它理解为在语音上北京人怎么说,普通话也就怎么说。换句话说,我们不能认为北京土话就是普通话。譬如说,北京一部分人对某些字有误读的情况,如把“侵(q%n)略”读成“侵(q&n)略”,这不能跟着误读;北京话里的大量儿化词(如“今儿”、“明儿”等)和轻音节词(如把“明天”、“古怪”、“主张”、“重要”等词里的“天”、“怪”、“张”、“要”都读成轻音),也不能照搬不误都吸收到普通话里来。

13、再说,普通话也还要不断从其它方言中吸收富有表现力的成分。我们所以要强调这一点,这一方面有助于方言区的人们增强学习普通话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误解,以免把北京土话当普通话来学习。 最后还需说明一点,由于历史或其它的原因,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中国大陆叫“普通话”,在香港、澳门特区和台湾省叫“国语”(香港、澳门相继回归后也开始叫“普通话”),而在海外华人中又称为“华语”。 二、“现代汉语基础”课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一)“现代汉语基础”课的性质 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汉语基础自学考试大纲里明确规定:“现代汉语基础是秘书专业的基础课。”为什么要把这门课列为秘书专业

14、的基础课呢? 我们知道,自步入现代社会以来,特别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应聘人员本民族的语文水平、语文修养如何,已逐渐成为聘用单位所要考虑的必要条件之一;也已逐步成为企事业单位领导考察下属员工素质如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来说,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要求更高。怎样保证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不仅文从字顺,而且既富有表现力,感染力,又朴实无华?怎样保证自己在正式场合的讲话、论辩、提问、作答或即兴讲话,不仅口音标准,而且能连贯得体富有意趣,能抓住对方的心,能使对方满意,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获得良好的表达效果?这就要求自己具有较高的语文水平和语文修养。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平时多阅读,多自觉地

15、吸取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可以促使自己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能自觉地推敲、斟酌,在遣词造句上,特别是在对自己所起草的文稿的修改上,不但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从而使自己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文字,能做到通顺流畅,清楚明白,准确、鲜明、生动。其实,不只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需要学习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从事其它工作的人也有必要学些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因为现实告诉我们,不管你现在或者将来是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写作以及在正式场合的说话、提问、作答,甚至演讲。随着我国在各行各业都引进竞争机制,一个人的书面的、口头的表达能力将成为重要的竞争条件。而“现代汉语基础”课,将有助于你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二)“现代汉语基础”课的目的和具体内容 本课程注重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同汉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的结合。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自学考试应考者能较系统地掌握有关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现代汉字和标点符号的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 “现代汉语基础”除“绪论”外,有以下六个部分: 1语音。这一部分讲授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及相关知识,目的在于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普通话,切实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因为有了普通话的语音知识,可以帮助自己自觉地运用发音器官、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