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5729758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课后作业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建筑结构课后作业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建筑结构课后作业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建筑结构课后作业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建筑结构课后作业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课后作业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结构课后作业参考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考答案1-4 答:通常把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大于)的房屋结构称为高层房屋结构,而把9层及以下的房屋结构称为多层房屋结构。1-8 (B) (参考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鄂华 钱稼茹 叶列平 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P13 第二段 弯曲型:层间位移由下至上逐渐增大。)1-9 (A) (参考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鄂华 钱稼茹 叶列平 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P10 第一段 剪切型:层间位移由下至上逐渐减少。)1-10 (C)1-11 (B)1-12 (C)1-14 (D)1-15 (C)2-1答: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2-2答:作用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称为直接作用,即通常所说的荷载)

2、以及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称为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即通常所说的荷载。间接作用是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作用分为永久变形,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永久作用:是指在设计基准期内量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的作用。可变作用:是指在设计基准内其量值随时间而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的变化。偶然作用:是指在设计基准期内不一定出现,而一旦出现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作用。2-3答:作用效应:由作用引起的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反应。作用效应具有随机性的特点。 结构抗力:结构或构件承受作用效应的能力。结构抗力具有随机性的特点。2-6答:

3、极限状态: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为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可分为: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2-9 (C)2-10 (D)2-11 (D)2-12 (C)3-3答: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性能是检验有明显屈服点钢材的四项主要质量指标,对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则只测定后三项。3-4答:冷拉是将钢筋拉伸至超过其屈服强度的某一应力,然后卸载,以提高钢筋强度的方法。冷拉后的钢筋,强度有所提高,但塑性降低。3-6答:经过连续冷拔后的冷拔低碳钢丝,钢筋强度可提高,但塑性显著降低,且没有明显的屈服点。冷拔可以提高钢筋的抗拉强度和

4、抗压强度。3-7答:热轧钢筋分为,及等三个级别,相应的数值为钢筋强度标准值。在热轧钢筋中,随着钢筋级别的提高,其塑性有所降低,钢筋强度提高。4-4 在轴心受压构件中配置纵向钢筋和箍筋有何意义?为什么轴心受压构件宜采用较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答: 轴心受压构件的纵向钢筋除了与混凝土共同承担轴向压力外,还能承担由于初始偏心或其他偶然因素引起的附加弯矩在构件中产生的拉力。在配置普通箍筋的轴心受压构件中,箍筋可以固定纵向受力箍筋的位置,防止纵向钢筋在混凝土压碎之前压屈,保证纵向钢筋一混凝土共同受力直到构件破坏;箍筋对核芯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构件最终可能发生突然破坏的脆性性质。螺旋形箍筋对

5、混凝土有较强的环向约束,因而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混凝土强度对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影响较大,故宜选用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4-6轴心受压短柱的破坏与长柱有何区别?其原因是什么?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轴心受压短柱的破坏:无论受压钢筋咋构件破坏时是否屈服,构件的最终承载力都由混凝土压碎来控制。在临近破坏时,短柱四周出现明显的纵向裂缝,箍筋间的纵向钢筋压屈外鼓,呈灯笼状,以混凝土压碎而告破坏。箍筋和混凝土之间存在粘结力,两者的压应变相等。当达到极限荷载时,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极限压应变大致与混凝土棱柱体受压破坏时的压应变相同;混凝土压力达到棱柱体抗压强度。若钢筋的屈服压应变小于混凝土破坏时的压应变,则

6、钢筋将首先达到抗压屈服强度,随后钢筋承担的压力维持不变,而继续增加的荷载全部由混凝土承担,直至混凝土压碎。 对于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长柱,轴向压力的可能初始偏心影响不能忽略。构件受荷后,由于初始偏心距将产生附加弯矩,而附加弯矩产生的水平挠度又加大了原来初始偏心距,这样相互影响的结果使长柱最终在轴向力和弯矩的共同影响作用下发生破坏,其破坏荷载低于同条件下的短柱破坏。对于长细比很大的细长柱,还可能发生失稳破坏现象。此外,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由于混凝土的徐变,侧向挠度将增大更多,从而使长柱的承载力降低得更多,长期荷载在全部荷载中所占的比例越多,其承载力降低得越多。稳定系数主要和构件的长细比有关。4-10

7、解:(1)选用正方形截面尺寸 (2)确定稳定系数由 查表得 (3)计算(4)验算配筋率 故配筋率满足要求.该柱的极限承力: 该柱的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5-2答:阶段弹性工作阶段当弯矩较小时,构件基本上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截面的内力很小,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沿截面高度的混凝土应力和应变的分布均为直线,与材料力学的规律相同,混凝土受拉区为出现裂缝。荷载逐渐增加以后,受拉区混凝土塑性变形发展,拉应力图形呈曲线分布。当荷载增加到使受拉混凝土边缘纤维拉应变达到混凝土极限拉应变时,受拉混凝土将开裂,受拉混凝土应力达到混凝土抗拉强度。阶段 带裂缝工作阶段当荷载继续增加时,受拉混凝土边缘纤维应变超过其极限拉应变,

8、混凝土开裂。截面上立即开裂,截面上应力发生重分布,裂缝处混凝土不再承受拉应力,钢筋的拉应力突然增大。在开裂面,受拉混凝土逐渐退出工作,拉力主要有钢筋承担;随着荷载的增大,裂缝项压区方向延伸,中和轴上升,裂缝宽度加大,新裂缝逐渐出现;混凝土受压区的塑性变形有所发展,压应力图形为曲线形分布。阶段破坏阶段随着受拉钢筋的屈服后,截面的承载力无明显的增加,但塑性变形急速发展,裂缝急剧开展,宽度变大,并向受压区延伸,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力迅速增大,构件挠度大大增加,形成破坏前的预兆。随着中和轴高度上升,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不断缩小。当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纤维达到极限压应变时,受压混凝土压碎,构件完全破坏。钢筋混凝土梁

9、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由于混凝土本身是非弹性,其抗拉强度远大于抗压强度。随着增加,应力的改变,中和轴位置,应力图形改变;大部分阶段是带裂缝工作,应力与不成正比。 均质弹性材料,应力与呈正比,中和轴位置,应力图形状不变,只有量的变化。5.3答:配筋率: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构件截面的有效面积之比。(参考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沈蒲生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P68)(1)适筋破坏:配筋量适中。破坏特征:受拉钢筋首先屈服;随着受拉钢筋塑性变形的发展,受压混凝土边缘纤维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压碎;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都得到充分发挥利用。梁破坏前有明显预兆;呈塑性性质,这种破坏称延性破坏。(2)超

10、筋破坏:当构件的配筋率超过某一定值时。破坏特征:则破坏是受拉钢筋不会屈服,破坏是因混凝土受压边缘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被压碎而引起。发生这种破坏时,受压区混凝土裂缝不明显,破坏前无明显预兆,钢筋的强度得不到充分利用。是一种脆性破坏。(3)少筋破坏:梁的受拉区配筋量很小时。破坏特征:当梁的受拉区配筋量很少时,其抗弯能力及破坏特征与不配筋的素混凝土梁类似。受拉区混凝土一旦开裂,则裂缝就急速开展,裂缝处的拉应力全部由钢筋承担,裂缝处的钢筋拉应力迅速达到屈服强度并进入强化阶段,甚至钢筋被拉断;受拉区混凝土裂缝很宽、构件挠度很大,而受压混凝土并未达到极限压应变。这种破坏“一裂即坏”,破坏弯矩往往低于构件

11、开裂时的弯矩,属于脆性破坏。5-4答:少筋破坏和超筋破坏都具有脆性性质,破坏前无明显预兆,破坏时将造成严重后果,材料的强度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应避免将受弯构件设计成少筋和超筋构件,只允许设计成适筋构件。为了防止发生少筋破坏,要求构件的受拉钢筋面积不小于按最少配筋百分率计算出的钢筋面积。为了防止超筋破坏,要求相对受压区高度5-6答:(1)是截面受压区高度与截面有效高度的比值,即(2)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是适筋构件与超筋构件相对受压区高度的界限值。5.7答:(1)在下列情况下则需要采用双筋截面:当截面承受的弯矩值较大时,即且截面尺寸受到限制不能调整时;同一截面在不同荷载效应组合下受到变号弯矩作用时;

12、在抗震设计中,需要配置受压钢筋以增加时构件的截面延性时。(2)为了保证受拉钢筋屈服和受压钢筋达到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条件,在双筋矩形截面的计算公式中,应当满足(3)当时,表明受压钢筋强度达不到,此时可假定,则混凝土应力合理与受压钢筋合力点重合,对该合力点取矩,得,解出5-8答:根据受压区的高度不同,T形截面可分为两类:当混凝土受压区时(亦即时),称为第一类T形截面;当混凝土受压区时(亦即时),称为第二类T形截面。当进行截面设计时,若,则为第一类T形截面,否则为第二类T形截面。在进行截面校核时,若,则为第一类T形截面,否则为第二类T形截面。考虑情况 T形截面肋形梁独立梁按计算跨度考虑按梁(纵肋)净距

13、考虑按翼缘高度考虑当当当5-9答:(参考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东南大学 天津大学 同济大学合编 清华大学 主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三版 P78P79)(1)对于连续梁的跨中截面,在破坏时,大部分受拉区混凝土早已退出工作,故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观点来看,可将受拉区混凝土一部分挖去。只要把原有的纵向受拉钢筋集中在梁肋中,截面的承载力计算值与原矩形截面完全相同,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约混凝土而且可减轻自重,剩下的梁就成为有梁肋()及挑出翼缘两部分组成的T形截面。也就是按T形截面计算。(2)对于连续梁的支座截面,由于承受负弯矩,翼缘在梁的受拉区,当受拉区的混凝土开裂后,翼缘对承载力就不再起作用了,应按肋宽为

14、的矩形截面计算。5-11答:剪跨比就是指集中荷载位置至支座之间的距离与截面有效高度的比值。在一定的剪跨比的范围内,随着剪跨比的增加,抗剪承载力降低。当较大,一般,斜截面斜裂缝贯穿全截面,抗剪承载力低,脆性显著。当适中,一般时,承载力较高,截面部分混凝土受剪压。当较小,承载力较小,但抗剪箍筋作用发挥不好,较浪费,不经济。5-12答:(1)斜拉破坏当剪跨比较大(一般)且箍筋配置过少时,间距太大时发生。(2)剪压破坏当剪跨比适中(一般)或配箍筋梁适当,箍筋间距不大时发生。(3)斜压破坏 这种破坏发生的剪跨比很小(通常)或腹板宽度很窄的T形梁或I梁上。5-13答:影响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1)

15、剪跨比 (2)混凝土强度 (3)箍筋配筋率 (4)纵向钢筋配筋率5-14答: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是它仅适用于剪压破坏情况,不适用于斜拉破坏及斜压破坏情况。当发生斜压破坏时,梁腹的混凝土被压碎、箍筋不屈服,其受剪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构件的腹板宽度、梁截面高度及混凝土强度。因此,只要保证构件截面尺寸不太小,就可以防止斜压破坏的发生。(参考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沈蒲生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P124)当配箍率和箍筋间距分别满足建筑规范中的最小配箍率和最大箍筋间距时,可防止斜拉破坏。5-15答:1.梁内的抗剪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箍筋与纵向受拉钢筋、斜裂缝筋的混凝土块及剪压区混凝土(包括受压钢筋)组成“桁架”体系,共同传递剪力,箍筋称为桁架的受拉腹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