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阅读《三国演义》中“马谡拒谏失街亭”片段(附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5711530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阅读《三国演义》中“马谡拒谏失街亭”片段(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阅读《三国演义》中“马谡拒谏失街亭”片段(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阅读《三国演义》中“马谡拒谏失街亭”片段(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阅读《三国演义》中“马谡拒谏失街亭”片段(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阅读《三国演义》中“马谡拒谏失街亭”片段(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阅读《三国演义》中“马谡拒谏失街亭”片段(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阅读《三国演义》中“马谡拒谏失街亭”片段(附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阅读三国演义中“马谡拒谏失街亭”片段(附答案) 阅读三国演义中“马谡拒谏失街亭”片段(附答案) 阅读三国演义中“马谡拒谏失街亭”片段,完成1517题。(10分) 孔明大惊曰:“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便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毕,参军马谡曰:“某愿往。”孔明曰:“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谡曰:“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孔明曰:“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邻,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谡曰:“休道司马懿、张邻,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孔

2、明曰:“军中无戏言。”谡曰:“愿立军令状。”孔明从之,谡遂写了军令状呈上。孔明日:“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即唤王平分付曰:“吾素知汝平生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当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迫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外形图原来我看。凡事协商停当而行,不行轻易。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二人拜辞引兵而去。孔明寻思,恐二人有失,又唤高翔曰:“街亭东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此可以屯兵扎寨。与汝一万兵,去此城屯扎。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高翔引兵而去。孔明又思:高翔非张邻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

3、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延曰:“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孔明曰:“前锋破敌,乃偏裨之事耳。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总守汉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切宜当心在意!”魏延大喜,引兵而去。孔明恰才心安,乃唤赵云、邓芝分付曰:“今司马懿出兵,与旧日不同。汝二人各引一军出箕谷,以为疑兵。如逢魏兵,或战、或不战,以惊其心。吾自统大军,由斜谷径取郁城;若得郁城,长安可破矣。”二人受命而去。孔明令姜维作先锋,兵出斜谷。 却说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王平曰:“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

4、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谡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周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平曰:“参军差矣。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总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周围定,将何策保之?”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谡曰:“汝莫乱道!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平曰:

5、“若参军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与我,自于山西下一小寨,为掎角之势。倘魏兵至,可以相应。”马谡不从。突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王平欲辞去。马谡曰:“汝既不听吾令,与汝五千兵自去下寨。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须分不得功!”王平引兵离山十里下寨,画成图本,星夜差人去禀孔明,具说马谡自于山上下寨。却说司马懿在城中,令次子司马昭去探前路:若街亭有兵守御,即当按兵不行。司马昭奉令探了一遍,回见父曰:“街亭有兵守把。”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昭笑曰:“父亲何故自堕志气耶?男料街亭易取。”懿问曰:“汝安敢出此大言?”昭曰:“男亲自哨见,当道并无寨栅,军皆屯于山上,故知可破也。

6、”懿大喜曰:“若兵果在山上,乃天使吾胜利矣!”遂更换衣服,引百余骑亲自来看。是夜天晴月朗,直至山下,四周巡哨了一遍,方回。马谡在山上见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传令与诸将:“倘兵来,只见山顶上红旗招动,即四周皆下。” 次日天明,张邻引兵先往背后去了。司马懿大驱军马,一拥而进,把山四周围定。马谡在山上看时,只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不敢下山。马谡将红旗招动,军将你我相推,无一人敢动。谡大怒,自杀二将。众军惊惧,只得努力下山来冲魏兵。魏兵端然不动。蜀兵又退上山去。马谡见事不谐,教军紧守寨门,只等外应。 15对马谡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7、马谡说:“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说明其不能 识到街亭乃汉中咽喉,盲目自大,轻视魏国。 B“凭高视下,势如劈竹”和“置之死地而后生”说明马谡熟读兵书,深谙用兵之道,街亭失守不过是“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之故。 C布置街亭防守之务,马谡云“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马谡之刚愎自用、傲慢自大,暴露无遗。 D当司马懿大军围山之时,马谡杀二将以正军心;见事不妙改攻为守;蜀军不听指挥,“谡大怒,自杀二将”以正军心。可以看出马谡还是有一些魄力和军事才能的。 E“马谡见事不谐,教军紧守寨门,只等外应。”说明马谡临机应变,同时也预料到诸葛亮肯定早有预备,必定会调兵援救。 16是怎样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马谡这一人物形象的?(4分) 答: 17蜀国街亭一战失利的缘由是什么?请结合选段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2分) 答: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15对马谡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16是怎样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马谡这一人物形象的?(4分) 答:正面描写马谡的三笑 侧面描写王平谨慎,司马父子机谨善谋,反衬马谡。 17蜀国街亭一战失利的缘由是什么?请结合选段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2分) 答:此题为开放性试题。马谡负主要责任,或诸葛亮负主要责任。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