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十四五”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570371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乐山市“十四五”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乐山市“十四五”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乐山市“十四五”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乐山市“十四五”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乐山市“十四五”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乐山市“十四五”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山市“十四五”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乐山市 十四五 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知四川 省民政事业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四川省民政厅印发的通知,为推 动乐山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 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 社会协同、公民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提升社区社会 组织质量,形成结构优化、发展规范、覆盖广泛、布局合理的 社会组织体系,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所称社区社会组织,是 指由社区居民或企事业单位发起成立,在城乡社区开展为民服 务、公益慈善、邻里互助、文体娱乐和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等活动的社会组织。一、时代背景和形势基层社区治理伴随着整个社

2、会发展进入转型期。综合来看, 我国社区治理和居民服务需求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复杂化、 多元化和个性化。具体表现是:其一,包括社区养老、儿童照 顾与保护、新老市民融合、困难社群服务等在内的新老问题深度交织在一起, 问题和需求的复杂性有所增加;其二,社区居 2 民的需求内容越来越多元,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其三,较多相 对普遍的问题和需求也内含特殊性, 比如区域、文化差异和社 区类型差异等往往使社区治理和服务供给中复杂性和特殊性糅 合。自下而上的居民需求和利益诉求期待基层社区治理有更大作为。党政重视和顶层设计促使社区治理迎来新局面。十九大报 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 向基

3、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 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社会治理 体制是一脉相承的。概括起来,其中最明确的关键词是多元共 治, 即通过党、政、企、社、民等多元主体参与和协作,共同 推动社区建设和服务更新, 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区社会组织是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社区社会组织成为新时期社区工作主体多元化的重要力量。 单靠政府和社区两委进行的社区管理已经很难应对日益复杂化 的社区治理难题和多元化的民生服务诉求,横向拓展社区治理 和民生服务供给侧力量成为一种必然方向。在此过程中,社

4、区 社会组织是在地性和持续性最强的一种内生力量。在当前社区 党委和居委会行政事务繁多、行政色彩较浓的现实状况下,社区社会组织能够在社区治理和服务供给上发挥优势并有所作为。 3 社区社会组织日益突出的作用获得基层政府和社区的认可。 社区社会组织具有在地性和可持续性强的突出特点,其较为熟 知基层社区治理和民生服务的重难点工作,在社区环境治理、 助老助残服务、文化建设、空间再造和便民服务等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 同时它们亦能够以组织化和规范化的方式有序引导 愿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具有社区公共精神的社区居民参与到 社区建设中,这对于基层社区的议事协商、居民自治、社区参与和志愿服务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基本

5、概念:社区社会组织是由本辖区社区居民或辖区企事 业单位发起成立, 以城乡社区为服务场域, 以社区及其居民为 服务对象, 以解决社区问题、满足居民服务需求为目的的依法 登记注册或实行在乡镇(街道)备案的社会组织(包含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决策 部署,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 以居民需求为 导向,注重发展数量和提升质量,坚持党建引领,完善支持措 施,加大培育孵化,加强品牌创建,注重作用发挥,不断优化 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环境,走出符

6、合乐山市市情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道路。 4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将 社区社会组织纳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 的整体布局,确保社区社会组织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始终服从服务大局。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调动社区居民和多方主体参 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做到需求由群众提出、活动有群众参与、 成效让群众评判,引导社区社会组织更好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积极推进共建共治共享。三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短板,以培育 发展、能力提升、作用发挥为重点,打造有效工作载体,落实鼓励扶持政策,推动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四是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区

7、域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工作重心下沉,细化实化工作措施,保证资源到位,坚持不懈抓好政策落地。(三)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培育发展导向,制定培育发展规划,完善培育 发展机制,落实培育发展资金。到 2023 年,初步建成“省市 县(市、区) 乡镇(街道) 村(社区) ”五级联动社会 组织孵化体系,全市社区社会组织数量得到明显增长,有效参 与城乡社区治理效果明显。到 2025 年,孵化培育一批枢纽型、平台型、品牌型社会组织助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使社区社会 5 组织在结构布局上得到进一步优化,服务各类特殊群体能力进一步增强和提升。专项 1:“十四五”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目标“十四

8、五”期末,实现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 12 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 5 个社区社会组织。其中: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高新区、夹江县、峨眉山市每个城市社 区平均拥有不少于 15 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 8 个社区社会组织。犍为县、井研县、沐川县每个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 12 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 6 个社区社会组织。金口河区、峨边县、马边县每个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 10 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 4 个社区社会组织。三、主要任务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能力提升、作用发挥、规范管理四大计划。(一)培育发展计划。一是根据经济社

9、会发展实际,把社 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纳入城乡社区治理总体布局,加强对 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部署、实施培育发 展社区社会组织、提高社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项目;明确优先发 展领域和重点扶持对象,加大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支持力度,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在地域分布、服务对象、 6 业务领域等方面的覆盖面和志愿服务参与度;细化培育扶持、发 展质量、内部治理、服务开展等方面工作目标,落实相关部门、 街道(乡镇)、村(居)民委员会工作责任,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 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二是建设支持平台。实施社区社会 组织“安家”工程,依托街道(乡镇)、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 和社区社

10、会工作服务站点等,为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场 地支持。推进社区社会组织支持平台建设,发挥社区社会组织 联合会等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 设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明确相关支持平台和孵化机构工作 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工作力量,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党 建引领、培育孵化、资金代管、人员培训等综合服务和指导支 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委托具备专业能力的枢纽型社会组 织或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运营服务平台与孵化机构。三是加强政 策扶持。推动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公益创投、社会支持等多种渠道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 健全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机制,支持各地加大向社区社会

11、组织购 买社区服务的力度。鼓励街道(乡镇)为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 服务提供资源支持、项目对接等服务,鼓励城乡社区党组织和 村(居)民委员会为当地优秀人才领办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必要支 持。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多种形式设立工作基金,支持社 区社会组织发展。四是补齐工作短板。要结合本地农村实际以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要求,加大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培 7 育发展力度,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源向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和服务 项目倾斜。强化农村社区党组织领导和村民委员会指导功能, 动员引导村民根据生产生活需求、本地风俗、个人兴趣爱好等 成立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农村志愿服务组织,为村民 提供生产生活服务,为农村留

12、守老年人、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众 提供关爱服务。加强农村社区文体团队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 化生活。注重发现培养农村社区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加强农村 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区域实际,选取一批基础较 好的农村社区开展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试点,总结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专项 2:社区社会组织“茁苗”计划“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增登记和备案 100 个功能服务型和 100 个兴趣爱好型、志愿服务型社区社会组织。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联 合会在城市街道覆盖率达 100%,在乡镇达到 75%,峨边、马边积极开展试点。功能服务型是指开展社区养老、医疗保健、托幼、文化教育、 就业培训、家政维修等便民

13、利民服务的生活服务类组织,以及开展 社区卫生、治安巡逻、安全管理、心理健康、法律服务、社区矫正、 物业协商、婚丧事务、纠纷调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等活动的社区事务类组织。兴趣爱好型是指开展书画、球类、棋牌、歌舞、表演、健身、 武术、戏曲、乐器等文体活动的组织,以及志愿开展扶贫济困、扶 老救孤、恤病助残、助医助学、应急救灾、环境保护等公益慈善活动的组织。 8 (二)能力提升计划。一是培养一批骨干人才。各地民政 部门要统筹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力量,制定培训计划, 培养社会组织工作的骨干队伍。要通过举办示范培训、网上课 堂、新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面向街道(乡镇)民政助理、城乡 社区工作者、儿童主任

14、、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社区社会工作 者、社区志愿者等,广泛开展各类能力培训,将社区社会组织 党的建设、培育发展、能力建设、日常运作等纳入培训内容。 鼓励社区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参加社会工作知识培训和全国社会 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有条件的地方视情况对参加考试人员给予考试教材、考前培训、考试费用等帮扶激励。力争到 2025 年,全市普遍开展社区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培训,社区社会工作人才 培训累计达到 1000 余人次。二是对接一批活动项目。在推进社 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公益慈善 资源联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社区服务项目洽谈 会、公益创投大赛等社区公益服务供需对接活动,通

15、过服务项 目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引导。要进一步强化项目意识,提升 社区社会组织需求调研、项目设计、项目运作水平。推进社区 社会组织品牌建设, 引导优秀社区社会组织完善发展规划、加 强项目宣传,提高品牌辨识度和社会知名度。 三是提升专业服 务能力。会同相关部门推动管理、服务资源下沉,指导街道(乡镇)和城乡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落实责任,通过加强社 9 区宣传、建立联络制度、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应急演练等方式, 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协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水平;通过加强对群防群治活动的组织、 指导和保障,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平安社区建设、和谐社区 建设的能力;通过购买服务、委托项目等方式,提升社区社会组 织参与提供健康、养老、育幼等社区服务的能力;通过提供活动 场地等措施,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等活 动,增强社区文化建设阵地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城乡社区通过 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等方式,配备专人联系、指导和服务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不断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能力。专项 3:社区社会组织“优质发展”计划(1)实施社区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培养工程,到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